《台阶》教学设计
吴冬梅
教学目标:
1.注重熟读精思,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本文抓住一个有象征意味的特定物品展开情节的特点。
3. 品味作者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学会给课文做批注。
4. 体味父亲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感恩父亲。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李森祥的资料,有关台阶的文化。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台阶,总是冥冥中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台阶能使人登高望远,开阔眼界。
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也有许多的台阶要走,在走上台阶的每一步我们都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想要成功的信念。
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老一辈的人们是想要登上较高的台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习李森祥笔下的《台阶》,了解父亲的台阶。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进门测
1、读拼音写词语或读生字注音。
凹()凼()硌()黏()撬()
门槛()xian()水chou()划尴()尬()、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言外之意:尴尬:
低眉顺眼:揩:
大庭广众:若有所失: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简单地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简要说一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仔细品读,体会父亲形象
仔细品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表达自己的感悟,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这种心态?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文中详细描写了父亲洗脚的情形,这是要表现什么?
4、为了建造高台阶新屋,父亲付出了哪些辛劳?
5、概括父亲有什么形象特点?
六、合作交流,探究文章主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理解文章的主题。
1、“新台阶砌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将建成高台阶新屋前后的父亲进行对比,
2、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3、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4、这篇文章的主题的什么呢?
七、熟读精思,品味细节描写
同学们,小说围绕父亲和台阶,有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现在我们根据下面的示例,尝试选择几句进行点评,表达自己的体会。
示例: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点评:这是侧面描写,从侧面表现了父亲为建造新屋付出的辛劳和沉重的代价。
学生自己选择语句进行点评。
集体展示交流:
八、课堂小结检测
1、赏析句子
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2、父亲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请结合事例回答。
板书设计:
台阶
台阶高吃苦耐
劳
父亲老实厚道
地位高坚忍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