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 .工程概况、工程量及施工期1.1 工程概况1.1.1 工程概况河南能信热电有限公司许昌市新城区热电厂2×200MW工程——新建冷却塔位于主厂房北侧,为两座双曲线型自然通风冷却塔。
±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65.60m,淋水面积4500m2,塔高105.00m,进风口高度7.687m,通风筒为现浇钢筋砼结构,壳体最大半径39.117m,喉部半径21.981m,最大厚度700mm,最小厚度160mm,在8.072m和11.380m标高处设置两层环形牛腿,塔顶设一刚性环。
环形基础结构形式为剖面呈矩形的空心圆柱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环基剖面宽4.5m,高1.3m,中心半径42.624m,环基底标高-3.30m,顶标高-2.00m;环基沿环向设垂直施工缝10条,对应的圆心角36°,中心弧线间距约26.781m;环基上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壁高度 2.00m,厚度200~400,沿环向设20道垂直伸缩缝,对应的圆心角18°,外壁弧线间距约14.003m,伸缩缝处止水采用652型橡胶止水带;40个人字柱支墩在环基上均匀分布;塔芯水池底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250mm,十字交叉设置伸缩缝将底板分为21块。
1.1.2 本次作业内容:冷却塔基础工程1.1.3本项目设计单位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监理单位是中达联河南能信热电工程监理部。
1.2 工程量和施工期1.2.1 工程量主要工程量一览表(一座)1.2.2 施工工期本次基础施工计划定于2006年10月1日开工,2006年12月1日完工,共61天。
2.编制依据2.1《许昌新城区热电厂2×200MW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2.2《许昌新城区热电厂2×200MW工程冷却塔施工方案》2.3《4500m²自然通风冷却塔塔筒塔基施工图》2.4《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95版)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2.7《建筑施工手册》2.8冷却塔施工图纸会审纪要3 .作业前准备3.1技术准备3.1.1完成基础施工图纸会审,经设计交底后,编写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经专业经理、总工审批;3.1.2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外加剂进行混凝土试配,确定混凝土配合比;3.1.3混凝土的配合比申请单和配合比通知单报监理审查,混凝土浇灌通知单报监理签认施工前完成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程序,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施工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等方面内容的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并实行双签字。
3.2.作业人员配置3.2.1作业人员配置3.3作业机具配备3.3.1 仪器、仪表3.3.2 施工作业工机具统计表施工主要机具及材料如下表:3.4材料和设备配置3.4.1根据施工图做出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的预算,由物资部门按需用时间组织进厂,原材料经监理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4.2准备齐施工用的钢板、钢管、脚手管、扣件、道木、脚手板、马凳等。
3.4.3基础钢模板运至现场并验收完毕,准备好施工用的各种材料,并组织其他施工机具、设备有计划进厂,其性能、数量、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3.4.4准备足够的混凝土养护用的塑料薄膜。
3.5安全准备3.5.1准备好安全网、安全警示牌、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手套、绝缘鞋、防护镜等3.5.2劳动力配备充足,对进厂的所有施工人员已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已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3.5.3安全器具3.6现场条件冷却塔周围场地平整完毕,并接通水源、电源,临时道路已修通,搅拌楼机械及混凝土罐车运行正常,能确保施工中混凝土的供应。
3.7工序交接测量放线,砖模砌筑、钢筋安装、模板安装、埋件预埋、混凝土浇注、模板拆除等工序必须上下班组进行交接,且每道工序均须经工程部、质量部人员共同验收完再进行下道工序。
4 . 作业程序、方法和内容4.1 环基施工概述环基砼具有超长、大体积的特点,控制由温度和收缩应力所产生的裂缝是施工的关键点。
为了有效地控制温度应力,防止裂缝产生,采取分段跳仓的施工方法。
共分10段进行施工,每段长度26m,施工缝留设在两人字柱支墩之间环形基础的1/4处,出水口在一个施工段内。
施工缝的位置及施工段详见附图:1#、2#冷却塔环形基础施工缝平面位置布置图。
4.2 施工工艺流程(见附表一:冷却塔基础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4.3 施工方法和要求4.3.1 碎石垫层4.3.1.1依据设计要求,地基检测合格后,在桩顶和基础垫层之间设置碎石垫层。
碎石垫层要选用质地坚硬、抗风化和抗浸水软化的碎石料,最大粒径小于30mm,含泥量低于3%,压实系数不小于0.97,碎石回填必须压实,碎石回填厚度300mm。
4.3.1.2采用压路机碾压,边角处人工用平板振动器夯实,根据气候湿润情况,进行适当洒水,保持碎石表面湿润。
4.3.1.3压实后,必须经仪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垫层的施工。
4.3.1.4环基和中央竖井基础,碎石垫层从基础边缘外扩500mm,施工前由测量人员准确放线,外侧采用砖模控制截面尺寸和标高。
底板碎石垫层铺设前,由技术人员对中央竖井、压力沟、柱基进行准确测量放线,用方木进行圈模,避免2次返工。
4.3.1.5标高控制点不少于1点/20m²4.3.2 垫层砼垫层设计砼强度C15,搅拌站集中拌制,采用砼罐车运输,溜槽入模,平板式振捣器振捣,为方便弹线,表面用铁抹子压光。
4.3.3 模板工程4.3.3.1模板支设环基内侧采用水泥砂浆砌筑240mm砖墙,外抹1∶2水泥砂浆20mm 厚作为环基内模,砖模底部每隔16m留一排水口,防止砖模被雨水挤塌。
砖模砌至-2.25m标高,上部采用组合钢模板支设至环基顶标高,外侧模板采用竹木胶合板支设,模板系统采用钢管进行加固。
4.3.3.2模板拆除当环基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进行拆模。
拆模前必须报经安检部、质量部、工程部检查验收并批准,方可拆模,不允许私自乱拆。
拆模后经监理验收完毕及时进行回填土。
脱模后的模具应及时进行清理,及时打磨并涂刷好色拉油以备下次使用。
固定模具的螺栓要收集在一起,放在指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
4.3.4环基内分段间施工缝处采用双层钢板网分隔,先浇筑混凝土一侧钢板网采用孔3×3厚1.2mm钢板网,防止混凝土砂浆外漏。
后浇筑混凝土一侧钢板网采用孔25×25厚1.2mm钢板网,防止内侧钢板网变形。
支撑采用25钢筋焊接骨架,钢板网底部用水泥砂浆封堵。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凿毛处理,并在浇筑下段混凝土前洒水湿润。
4.3.4 钢筋工程4.3.4.1 钢筋均在钢筋加工场内制作,环形主筋规格为25和28。
环基纵向钢筋长度较长,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接头,同一区段内接头位置按25%错开,最后一个接头采用单面搭接焊接头。
因箍筋单根下料长度设计为9.75m,钢筋定尺长度只有9.00m,故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接头位置按50%错开。
4.3.5.2 上层钢筋绑扎设计采用16钢筋作为架立筋,架立筋如下图a 号筋,半径方向2根架立筋组成一排,沿环向每排架立筋间距0.5m。
b 号筋为18措施钢筋,作为环向内、外侧面固定箍筋的措施钢筋,间距1.5m。
4.3.6砼工程环基厚度1.3m,宽度4.5m,中心弧线总长度267.81m,为超长环板型大体积砼。
砼设计强度C30、F150、W6,控制温度裂缝是砼施工的关键控制点。
为控制温度裂缝在砼施工过程中采取分段跳仓,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U型砼膨胀剂,降低入模温度,覆盖保湿等措施控制温度裂缝。
施工前,首先通过计算确定环基大体积砼施工的控制参数。
(包括:砼配合比、砼入模温度、浇筑强度、保温层厚度、砼内外温差、测温方法及时间间隔等)并向参加施工的操作人员明确,使之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
4.3.6.1 砼配制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P.O42.5水泥(铝酸三钙含量不已超过8%),在保证砼抗冻、抗渗的要求下,减小水泥用量,以防止产生过大的干缩和温度应力。
骨料:采用细度模数大于2.5的中砂,含泥量应控制在3%以内;碎石采用5~31.5mm人工级配碎石,含泥量应控制在1%以内,骨料的表面必须洁净,并不得混有有机杂质。
水:拌制砼所用的水为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外加剂:为了提高砼的抗渗性、抗冻性、改善砼的和易性,采用掺入U型膨胀剂和引气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可以补偿砼的收缩,减小砼的收缩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
并且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拌合和振捣时间,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配合比:根据砼设计强度及坍落度的要求,经试验室试配优先确定砼配合比,坍落度100~140mm,水灰比不大于0.5。
搅拌后测定砂、石的含水率,确定施工配合比。
4.3.6.2砼浇筑采取分段跳仓法施工,相邻段的施工间隔时间一周。
砼由集中搅拌站拌制,2辆砼罐车运输,溜槽入模。
每段均由一端开始,分层浇筑斜面推进的方法,每层砼厚度不超过350mm,每段仓砼浇筑时应连续进行,内外同步,不得出现冷缝,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4.3.6.3砼表面处理与养护测温每段环基砼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表面泌水及浮浆。
砼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消除由于失水而产生的表面干缩裂缝,砼终凝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蓄10cm厚水进行砼保湿养护,随时控制砼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ºC以内,砼浇筑完毕5日内,每隔2小时测温一次,5日后,每4小时测温一次。
每段砼设1组共设10组测温点,每组测温点设上中下三个测温探头,测温点布置在每砼段靠中间位置。
砼测温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
根据砼内外温差,适时调整蓄水厚度,保湿时间不少于14天。
环基砼内部降温速度不大于1℃/d,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的温差不超过20℃时,结束保温养护工作。
4.3.6.4混凝土浇灌注意事项:a.浇灌前应检查模板内是否有钉子、木屑等杂物,如有应清理干净,检查钢筋、橡胶止水带的位置是否准确,钢筋上如有油污应清理干净。
b.混凝土由集中搅拌站搅拌,罐车运输,泵车浇灌。
浇注混凝土时泵车置于基坑上沿,泵车布料管伸进基坑至环基上,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2m,防止混凝土离析。
c.混凝土分层浇注,每层浇注厚度350mm,用长度为6m的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应“快插慢拔”,带出混凝土中的气泡,以防止砼分层、离析及振捣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混凝土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振捣棒的插点要均匀分布,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的距离40cm为宜。
每一插点的振捣时间为20-30s,以砼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捣器距离模板的距离一般为200mm,不得紧靠模板振动,且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和橡胶止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