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纯疱疹病毒肺炎ppt课件

单纯疱疹病毒肺炎ppt课件

除免疫抑制的因素外,许多因素可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重新 激活,包括生理性、病理性和精神性刺激,这些触发因素可能 通过细胞、体液或神经内分泌途径,使潜伏病毒的基因去抑制 或免疫监控机制失调,最终导致潜伏病毒重新激活,如发热、 日晒过度、月经来潮、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产后、创伤、酗 酒或任何类型的严重疾病。
精2的基因组有50%同源性,这与两种血清分型的抗 原交叉反应和某些生物学特性近似有关;但每型均有独特的生 物学特性,能被各种技术所区分。单纯疱疹病毒在细胞核内复 制,产生疱疹病毒复制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即所谓的细胞病变 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包括细胞肿胀、变圆,并可见到 巨细胞和融合细胞,病变迅速扩展到整个细胞层,可见Cowdry A型核内包涵体。HSV能在许多细胞中增殖,常用人胚肺、人胚 肾、兔肾、地鼠肾、猴肾等。
晚近认为:
单纯疱疹病毒可能为一个重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尤其在免 疫抑制的病人。局限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病毒性肺炎产生于上 下呼吸道病毒的直接播散,而弥漫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病毒性 肺炎为从生殖器官或口腔病变弥散来的病毒引起(最大可能为血 源性)。
精品课件
15
发病机制
已发现HSV-1和HSV-2的病毒血症,二者均与弥漫性感染有关。 大部分这类感染是由于内源性病毒的激活,部分为皮肤黏膜疱 疹病毒感染广泛播散所致,外源性重新感染罕见。口腔黏膜单 纯疱疹病毒感染常先于局限性肺炎发生,与单纯疱疹病毒性支 气管炎或食管炎有关,但在无皮肤黏膜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亦 可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病毒性肺炎。继发于气管插管或烧伤 的气管损伤易使口咽部单纯疱疹病毒直接播散至下呼吸道。细 胞毒药物化疗和放疗也可破坏正常上呼吸道黏膜,影响黏膜细 胞的再生,促使病毒播散。
单纯疱疹病毒肺炎
精品课件
1
英文名称
herpes simplex virus pneumonia
精品课件
2
别名
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炎
精品课件
3
类别
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肺炎
精品课件
4
ICD号
B00.8
精品课件
5
概述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常发生在上呼吸 道,下呼吸道少见。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炎见于免疫受损的病人、 酒精中毒的病人、烧伤病人。大部分病人为成人;在婴幼儿可 作为广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并发症。
干扰素亦通过抑制病毒或免疫调节机制参与单纯疱疹病毒感 染的控制。基因因素亦可能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细胞免疫在 控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方面非常重要。
精品课件
13
发病机制
先天性、获得性或医源性的细胞免疫缺陷病人可有较为经常、 严重和病程较长的疱疹病毒感染。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病人, 存在母细胞化反应、抗体依赖或非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和自 然杀伤细胞活动。细胞免疫可限制感染,但不能阻滞潜伏感染 和重新激活。与巨细胞病毒不一样,疱疹病毒在人体肺泡巨噬 细胞中不能复制,这可解释为什么作为肺部病原疱疹病毒比巨 细胞病毒少见。
精品课件
14
发病机制
HSV易重新激活的高危病人包括老年人、霍奇金病、某些白血 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器官移植或肿瘤病人。这些病人的T-淋 巴细胞功能或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减少,所以在细胞免 疫受损的病人应密切观察HSV感染的征象。
精品课件
12
发病机制
正常皮肤作为防御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第1道防线。黏膜、 结膜和因湿疹、烧伤、外伤或感染受损的皮肤比正常皮肤更易 感。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的病人产生IgM、IgG和IgA抗体直接对抗 病毒蛋白质。抗体的重要性尚不清楚,特异性抗体不能防止病 毒重新激活或新生儿感染。然而,抗体可能在改变感染严重度 方面有作用。
精品课件
11
发病机制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体内过程可分为5阶段:
初次皮肤黏膜感染,神经节急性感染,潜伏感染,重新激活, 反复感染。在易感宿主,接种有致病力的病毒到皮肤黏膜后, 可发生初次感染。病毒复制使得子代病毒播散至邻近的细胞, 然后播散至感觉神经的皮肤黏膜支配区。病毒到达神经节的神 经细胞核,引起潜伏感染。病毒潜伏可为终生,亦可为病毒重 新激活终止,导致临床无症状或症状明显。无证据表明神经节 潜伏感染后病毒可被消灭。
精品课件
8
病因
HSV-1和HSV-2属于疱疹病毒的a亚科。其体征为复制周期短, 在组织培养中产生溶细胞性感染,在神经节中呈潜伏状态。 HSV-1和HSV-2均有一20面体的核壳,核壳厚度约100nm,由162 个壳粒组成,核壳包裹含病毒DNA的核心。当病毒体穿过细胞 核膜时获得富含磷脂的病毒包膜。核壳体穿过核膜出芽释放至 细胞表面,可释放至细胞外或直接进入邻近细胞开始进一步的 复制。完整的病毒体直径约110~120nm。HSV DNA呈线型双链, 相对富含G C,分子量为96×106道尔顿。
由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病毒性肺炎在临床上未引起足够重视, 患者生前确诊率不高,实际发病率可能比已知的高。
精品课件
7
流行病学
在非细菌性肺炎中,HSV肺炎约占5%。有报道指出:
成人骨髓移植合并间质性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肺活检 16%可分离出HSV,且生前无一例确诊。另一研究结果提示:
在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的肺炎病人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病毒 性肺炎约为5%。
精品课件
6
流行病学
单纯疱疹病毒较不稳定,在体外不能长期存在,感染主要通 过分泌物及与易感人体的密切接触;而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病毒 性肺炎的病原主要来源于上下呼吸道病毒的直接播散和来源于 其他脏器的血源性播散。HSV有两种血清型,HSV-1和HSV-2。 HSV感染在人体为常见的感染。5岁时,35%的儿童已感染HSV-1; 35岁时98%的成人已有该病毒的抗体;25%~60%的成人有HSV2的抗体,但HSV-2抗体在14岁以下的儿童罕见。
精品课件
10
病因
HSV的宿主范围很广,能感染多种动物,如小鼠、家兔、豚鼠、 地鼠、棉鼠、鸡及鸡胚尿囊膜等。
HSV可被脂溶剂灭活;该病毒处于pH小于4或温度≥56℃的环 境超过0.5h,即可消除其传染性。
HSV-1可能为正常人口腔寄生病毒株,可从正常人口腔分泌 物中分离出。如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免疫抑制,单纯携带病 毒不会引起致命的呼吸衰竭。很少有病人以单纯疱疹病毒肺部 感染为第1原因入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