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七一、选择题( 40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思量(1iáng) 度量(1iàng) 胸脯(pú) 果脯(fǔ)B.颤(zhàn)抖颤(chàn)栗靓(jìng)妆靓(1iàng)女C.阽(diàn)危玷(diàn)辱胡诌(zhōu) 谄(chǎn)谀D.嗔目(chēn) 觊觎(yú) 瞠(chēng)目结舌嗔(chēn)怪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B、良晨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C、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D、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A.樯橹灰飞烟灭 B.欲寄彩笺兼尺素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A.水调歌头毛泽东雨霖铃苏轼清平乐李清照扬州慢柳永忆江南张志和西江月范仲淹B.沁园春柳亚子扬州慢柳永如梦令张志和雨霖铃姜夔渔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弃疾C.念奴娇郭沫若水调歌头李清照清平乐辛弃疾西江月苏轼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张志和D.沁园春毛泽东雨霖铃柳永如梦令李清照扬州慢姜夔渔歌子张志和西江月辛弃疾5.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成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6.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
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7.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内容单纯,上阕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下阕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8.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的多少,传统上,将词分为长调、中调、小令。
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片”,“片”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上下两片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一个曲子。
C.格律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
因为词又名“诗余”,所以虽然词牌有很多,但他们押韵的位置也基本是在偶句的。
D.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所以后人的创作一般都是按调填词的,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9.《声声慢》词开头十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全词最为精彩的部分。
请你仔细品味,说说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其平仄情况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寻寻觅觅”,声音从低升高,“冷冷清清”,声音由高而下,“凄凄惨参戚戚。
”声音又是一个从低到高,然后由高而下的转换,尤其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音节也越拉越长,使人有快要窒息的感觉。
作者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音词,通过复沓重叠,使声音发生起伏跌宕和声韵平仄变换,细腻地描写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B“寻寻觅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徘徊的身影在眼前晃动──她在追寻什么呢?“冷冷清清”,展现的是一幅冷清凄凉的景象──家徒四壁,空空荡荡,一无所获。
“凄凄惨参戚戚。
”再一次刻画了作者悲惨凄凉、寂寞惆怅的心绪。
总之,作者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音词,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的形象和悲伤惨痛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C“寻寻觅觅”是第一层,写词人在一种幻觉状态下的行动。
“冷冷清清”是第二层,写环境,说明寻找一无所获的原因。
“凄凄惨惨戚戚”是第三层,写寻找一无所获后的心情。
D“寻寻觅觅”是描写词人在幻觉神态之下的行动,词人缘何会有这样的幻觉?只能有一种解释,写丈夫新亡之后,词人在极度悲伤神情恍惚之中寻觅丈夫。
10.下面是对《醉花阴》《声声慢》这两首词所作的一些分析,其中有误的项有()A.“怎敌他晚来风急”,有的版本是“怎敌他晓来风急”,这里仅一字之差,对词的意境没有什么影响。
许多评论家对此争来争去,甚是无谓。
B《醉花阴》八句,上下片各七五五九字,每片第三句不押韵,余者押仄韵。
每片结句九字多作上四下五歇拍。
韵脚依次是昼、兽、透(上片),后、袖、瘦(下片)。
C声声慢》一般押平声韵,但李清照改押仄声韵,韵脚依次是觅、戚、息、急、识(上片),积、摘、黑、滴、得(下片)。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作者引用这个典故,表达他无意仕途,仰慕田园生活的心情。
二、填空题12、(12分).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寻觅( ) 苋菜( ) 憔悴( )樵夫( )谯楼( ) 有谁堪摘( ) 勘测( ) 姓谌( )戡乱( ) 乍暖还寒( ) 愧怍( ) 作坊( )1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2分)(1)暗香盈袖____________ (2)凄凄惨惨戚戚________(3)乍暖还寒时候__________ (4)最难将息________(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__________ (6)憔悴损__________14.背诵默写:16分(1)《醉花阴》描写借酒浇愁的诗句是,。
形象地抒发相思之情的三句是,,。
(2)《声声慢》中的叠字句开头是,,。
中间是,,。
(3)《醉花阴》点出词眼的诗句是。
《声声慢》点出词眼的诗句是,。
(4)、《醉花阴》中化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5.李清照诗词中的名句有()3分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②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阅读鉴赏(17分)(一)读下面两首词回答(①~②)问题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舴艋:小船8、①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4分)②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4分)(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分)答案:1.B2.D3. C(C为设问,其余为借代)4.D5.C6.D 解析:应为“实写”。
7.C 解析: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没有进行描述8、C、9、D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一种理解是此词写丈夫新亡之后,词人在极度悲伤神情恍惚之中寻觅丈夫。
一种理解是主人公心情愁苦,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寻寻觅觅”。
“寻觅”是一种愁苦至极的心态反映,并无具体的目标。
另一种理解是词人生活极度贫苦,寻觅的可能是充饥御寒的实物。
(本书持第三种解释,参看“课文解读”)10.答案:A“晚”与下面“黄昏”呼应,暗示词写的是傍晚的景况,“晓”与下面“黄昏”呼应,写的则是从早到晚一天的景况。
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把她一生的遭遇都压缩在傍晚或一天这个极短的时间里表现出来。
B作者是女词人,不存在“出仕”的问题,引用陶诗是借古人古事抒写她内心浓得无法解脱的愁苦二、12、.mì xián qiáo qiáo kān kān chén kān zhà zuò zuō13、(1)充满(2)悲愁、哀伤的样子(3)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4)调养,保养(5)光景、状况(6)枯萎、凋零14、(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15、解析:①②③是李清照词中的,④是柳永词中的。
答案:①②③三、(一)①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②我同意这种看法。
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自圆其说)(二)修辞手法:(1)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