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雷雨》导学案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戏剧的基本常识2、在把握本剧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人物关系3、揣摩戏剧语言,分析周朴园、侍萍等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重点: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解读丰富的戏剧语言,理解“雷雨”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展示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内容:1、作者作品,勾画重要内容(练习册)2、写作背景、律诗的相关知识(练习册)方式:自学二、预习交流方式:组内交流,抽查展示内容:1、完成练习册字音题,并将生字词注音标在课本上2、全剧主要内容概括:《雷雨》四幕话剧,是曹禺的第一部剧本,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曾留学德国。
三十年前作少爷的时候,为迎娶一位富家小姐,遗弃了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的婢女梅侍萍。
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下女儿四凤。
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繁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
他们与鲁家共居一地。
鲁贵与四凤在周家帮佣,大海在其生父周朴园的煤矿上当工人,但两家各不相知。
周朴园当年在包修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多名小工。
从死者身上榨取了钱财,后来又不断地破坏工人的罢工运动,并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工。
他独断专行,压制繁漪的个性,夫妻矛盾尖锐,视同仇人。
繁漪苦闷抑郁,与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
后周萍遗弃繁漪,又和四凤相爱,当繁漪获悉周萍、四凤要相偕出走,在绝望中当众宣布了她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周朴园也公布了侍萍的真实身份。
隐秘暴露,真相大白。
四凤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冒雨冲入花园,触电身亡。
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
周萍开枪自杀。
侍萍、繁漪在巨大打击下也先后疯癫。
周朴园孤苦伶仃。
本文节选自第二幕。
三、合作交流方式:小组讨论,板书展示内容: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开头有一段舞台说明,有何作用?明确: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德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同时也感染、影响了读者,让人产生一种压郁感,把读者带入戏中。
2、结合全剧内容概括,完成下面的人物关系图3、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同哪些人有关?矛盾焦点是什么?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矛盾焦点:30年生死恩怨(爱情纠葛)。
周朴园与鲁大海。
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阶级矛盾)据此,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昔日情人,意外相逢(开头至21页“可是你——”);二:父子成仇,亲人难认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四、合作交流,赏析第一部分方式:组内合作交流展示内容:(一)、请一位同学概述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欣赏第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周朴园对“死去”的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对死去的侍萍:多次派人打听,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子的习惯;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对活着的侍萍反映了周朴园的自私、虚伪、奸诈、冷酷无情2、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及,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3、侍萍为什么要和周朴园相认?侍萍是否还对周朴园有依恋之情呢?明确:她之所以相认是因为她想看看三十年前她所热恋的人怎么样了,看看现在的周朴园对她是什么态度(毕竟当年赶她走时他也有无奈)。
与其说侍萍对周朴园有依恋,倒不如说是怀念。
她在周家曾经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有过甜蜜的爱情。
而以后就是一落千丈,过了三十年的痛苦生活。
这种初恋当然是难以忘怀的。
但现实是残酷的,想象中的多情大少爷,一下子变为现实中面目狰狞的资本家。
她完全没有想到周朴园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是她的幼稚。
如果说侍萍一开始存在着某些幻想与期望,那么在看到支票后,在看到亲生骨肉相残后,这种幻想就彻底地破灭了。
4、如何理解鲁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明确: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倍受凌辱和压迫。
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
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出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
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5、请同学们概括周朴园和鲁侍萍在第一场戏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明确: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顽强。
五、探究展示内容:讨论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呢?依据是什么?方式:自由讨论、发表观点正方:周朴园爱鲁侍萍(参考意见:周朴园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一般人认为他冷酷、自私、虚伪,是残酷剥削无产阶级的资本家。
可我方认为就感情方面来讲,周朴园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
他年轻时与侍萍相爱,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
他本是一个善良、热情、追求个性解放的阔少爷,但环境的影响逐渐改变了他,为了追逐本阶级的利益,他只能忍痛割爱。
这点可从他后来一直保留旧家具、旧衬衣、旧照片、旧习惯等方面看出来。
所以说,他是封建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下可悲的牺牲品。
三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因为他内心深处一直还爱着侍萍。
) 反方:周朴园不爱鲁侍萍(参考意见:正如正方所说,周朴园的确是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形象。
他保留旧家具、旧衬衣、旧习惯等仅仅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时间久了有时连他自己也以为是真的了。
侍萍亮明身份后,他的自私、冷酷的本性马上显现出来了。
所以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资本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他可以不择手段。
逼迫侍萍投河自尽,想用金钱买断感情等事实足以证明他并不爱侍萍。
)小结: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络,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辩论时应该抓住最能支持论点的材料——这里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去透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照出他的灵魂。
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
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保留关窗习惯,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
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
(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
(性格特点、阶级特性)但他对与侍萍曾有私情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这样的关系是有损门第的。
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蘩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的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
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
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六、反馈总结:“重逢”这场戏,围绕着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的旧怨和新恨展开矛盾冲突。
通过历史的爱情纠葛,揭露了一个封建地主家少爷的丑恶灵魂,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在这里,人性的美与丑产生了激烈碰撞,人物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一、合作交流(赏析第二部分)方式:组内交流合作,口头展示内容:(一)进一步分析周朴园的形象速度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周朴园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样的态度?有父子亲情吗?这展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明确: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
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续教训鲁大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讽刺、挖苦、嘲笑鲁大海说“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以显示他的老练和从容。
没有父子亲情。
冷酷无情、老奸巨猾、傲慢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可以看出周朴园哪些性格特征?明确:鲁大海的话充分揭露了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愤怒痛斥了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了300块钱。
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小结:周朴园自私、虚伪、卑劣、残忍、冷酷、奸诈、心狠手辣、老谋深算,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与侍萍相逢,更多地表现他的自私与虚伪;与大海的冲突则深刻揭露他强硬、老谋深算、残忍、奸诈。
保留家具也好,记住生日也罢,在没有触及周的现实利益时,是真情的流露。
一旦触及他的利益,便成了掩盖虚情假意的借口。
(二)欣赏语言艺术,体味精妙的潜台词。
试推论下面句子中所蕴含的的潜台词:3、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大我的儿子?明确:周朴园对大海的态度让鲁侍萍对周朴园的幻想彻底破灭,尤其是周萍打鲁大海,让鲁侍萍又伤心又愤怒,这句话包含着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是对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包括周萍在内的为富不仁者的痛骂。
对于周萍动手打人,她完全始料未及,因此更受刺激,她要责问他,可母爱的天性让她一开口成了“你是萍,......”,下面一句“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母性之爱让她想认儿子,但阶级的差别让她不能认儿子,周萍的表现也让她很失望而不想认了)同样表现了她内心的冲突与挣扎(母性之爱和阶级之恨)。
最后她“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复杂的情绪:周萍的言行让她备受打击,她深感失望(周萍和周朴园一样冷酷)、痛苦,而不能泯灭的母子之情又在她心里激荡。
4、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明确:破折号是转换话题。
侍萍本意是说“我是你的妈”,一别三十载,亲生骨肉今日重逢,当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尽的情,可阶级地位斩断了血缘关系,阻隔了母子亲情。
侍萍是清醒的,所以马上转换话题“我是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样一老一少,一母一子便形同路人。
“我是你的妈,我还是你打的这个人的妈,你们都是我的亲生儿子啊!”这是侍萍的内心独白。
亲生子大海被亲生儿周萍痛打,身为慈母,只有眼睁睁看的份,其内心是何等情感。
二、探讨主旨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明确:既是家庭和社会郁闷烦躁的环境气氛的,象征,又是促进家庭矛盾一触即发、预示着封建家庭即将崩溃的力量的象征,更是对宇宙和人物命运隐秘的恐惧的象征,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宿命观,也反映了作者受了宿命论的影响。
归纳主题:《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性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