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角色朗读课文八、课前预习,整体感知课文1、课文节选自《雷雨》第二幕,请同学们将这幕话剧分成两场。
2、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主要四个人之间有哪些矛盾冲突?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九、研读第一部分1.、剧作题名为“雷雨”,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这对于剧情发展有什么作用?2、鲁侍萍有什么表现使周朴园感到奇怪?3、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4、合作探究:“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5、作者是如何表现周朴园和鲁侍萍前后三十年的复杂纠葛的?十、课堂检测1、课文中,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后,感到吃惊,连接追问,下面是从中摘出的五个问句,根据剧情的发展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①(忽然起立)你是谁?②哦,侍萍?(低声)是你?③你——你贵姓?④谁指使你来的?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A.③①②⑤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⑤④①②③2、潜台词练习。
对下面各项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②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③周朴园怎么?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④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母子死活。
②哪是什么亲戚,别骗人了。
③她还活着,就在你面前。
④看你现在怎样对待她。
B.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
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C.①你只管剥削人的大事吧。
②你真的是她的亲戚吗?③谁需要你给她修坟墓?④你现在打算怎样对待她?D.①你哪有心思管我们的事!②你哪配做她的亲戚!③人活着,就在你面前!④你怎么不认识我?3将杜牧的《清明诗》改编成话剧剧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研读第二部分。
2、把握戏剧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分析《雷雨》的艺术特点。
二、授之以渔—课前积累戏剧人物鉴赏方法:1、把握戏剧冲突2、揣摩人物语言3、探究舞台说明三、分析第二场的内容1、自主学习: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2、小组探究人物形象(1)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有什么性格特点?(2)、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试分析其性格?3、同桌交流:本文中出现了多处舞台说明,这些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五、随堂练习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
B.新千年到来后,互发短信的沟通方式成了人际交流的新宠,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风行开来。
C.把孩子逐出校门,实质上等于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把他们变成社会的边缘人,甚至可能一辈子进不了主流社会。
D.尽管我怎么发问,怎么催促他指出我可能存在的错误,可是他还是闭口不开。
2、课文中,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后,感到吃惊,连接追问,下面是从中摘出的五个问句,根据剧情的发展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①(忽然起立)你是谁?②哦,侍萍?(低声)是你?③你——你贵姓?④谁指使你来的?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A.③①②⑤④B.①③⑤②④C.③②⑤④①D.⑤④①②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提出《雷雨》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B:以我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就是用心地要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么破绽。
C:那是因为周大少爷时来运转,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D: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的不期而遇,通过叙述揭示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雷雨》答案第一课时八1第一部分(开头—“周朴园:可是你——”):写鲁侍萍在周公馆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揭露周朴园的罪恶历史,进而展开两人的矛盾冲突。
第二部分:写鲁大海与周朴园的相遇,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展开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
2(1)周朴园同鲁侍萍──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2)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本利益的冲突。
(3)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4)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解析: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九1明确:“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事物的象征“,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它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剧中主要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将有大事件发生。
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
2明确:鲁侍萍的关窗的举止和无锡口音。
3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及,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4爱: 1 多年来一直打听侍萍的消息想为她修墓2留着侍萍补过的衬衣3“你以为一个人做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4记着侍萍的生日,关窗习惯保留5要给侍萍五千块钱的支票不爱: 1 大年三十赶走侍萍,2虚伪问话3“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4“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5你现在要多少钱⋯⋯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6鲁贵要辞退,四凤也要辞退,7不准认周萍。
明确:(历数爱与不爱的表现)从这些言语和行动我们看得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也许他曾经真诚地爱过鲁侍萍,也相信着真正的爱情,甚至还有过冲破门当户对的封建礼教束缚的愿望,但后来慢慢在封建传统思想的社会压力下沦为一个冷血的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
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5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
鲁侍萍为找四凤来到周家,与周朴园不期而遇,这是“现在生活”。
侍萍关窗的动作和无锡口音,使周朴园感到“奇怪”,引出他的追问,于是有了侍萍的讲述和回忆,这是“过去生活”和“现在生活”穿插在一起,最后以侍萍撕毁支票,提出见一见周萍完成这场戏的冲突。
这样巧妙的安排,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
十1A 2B第二课时三1明确: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的面孔和傲慢态度。
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续教训鲁大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讽刺、挖苦、嘲笑鲁大海说“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以显示他的老练和雍容。
2(1) 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 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
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总之,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2)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
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
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
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
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
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
( 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 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3(1)既看出是个阔绰豪华的资本家家庭,又有浓重的封建色彩。
一个立柜和上面触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
这旧家俱、这照片,在剧情发展的几个关键处都发挥了作用。
(2)鲁侍萍上场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
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周朴园) “汗涔涔”显出一副狼狈相;( 周朴园)“惊愕”表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五1.B(A项残缺,应在“深沉”后加“特点”、“艺术境界”之类作“具有”的宾语;C项在“可能”后面加上“使他们”;D项把“尽管”改为“不管”,表示条件)2A 3C 4D 5 B 6、B 7、A8、周朴园既有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特征,又有封建阶级所有的专制蛮横。
分析:“混血儿”是比喻的说法,在这里指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生的个性的双重特征。
9、A.哀怨 B.愤恨 C.伪善 D.冷酷分析:注意所选语句在文中的位置。
A、B两空是鲁侍萍意外地来到周家,看到三十年前抛弃她,险些致她于死地的周朴园时的心情,必是哀怨、愤恨的。
C、D两空强调了周朴园的伪善和冷酷。
10、充分表达了侍萍对周朴园的抗议、蔑视、憎恨。
11、甲.伪善自私乙.金钱至上丙.倔强自尊丁.坚忍反抗12、①答:(要从人物心理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分析)首先,侍萍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她痛恨周朴园给她带来的苦难,让她遭受抛弃,几乎死掉;另一方面她毕竟和周朴园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吃得好,穿得好,还有爱情,当她见到周公馆客厅里的摆设——她的旧照、顶喜欢的家具时,她发现周朴园并没有忘记她,于是她希望与周朴园相认,她格外想知道周朴园是否惦念她,甚至爱她,所以她不忍离开,甚至婉转地暗示出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