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曹禺,原名,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
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这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
二、复习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反映。
2.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
3.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和;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和;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和;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等。
三、课文分析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2.请把课文节选部分分为两场,分别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并思考冲突的实质是什么?3.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4.鲁侍萍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雷雨》导学案的参考答案一、了解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
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这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二、复习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
3.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三、课文分析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2.请把课文节选部分分为两场,分别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并思考冲突的实质是什么?分析:(1)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冲突,矛盾焦点是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阶级对立。
(2)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矛盾焦点是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阶级斗争。
3.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分析: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待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4.鲁侍萍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分析:这时的侍萍,经过30多年苦难的折磨,对过去充满了仇恨,面对着周朴园的威胁哄骗,继续控诉周朴园的罪行:“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并当即撕毁了支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示了她对周朴园和不公平社会的蔑视和抗议。
《雷雨》课后检测题一1.选出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汗涔涔(cén)伺(sì)候虐(nuè)待B.怜悯(lián)弥(mí)补谛(dì)听C.沉吟(yíng)惊愕(è)固执(zhí)D.仆(pú)人烦躁(zhào)雪茄(jiā)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剧本巧于安排戏剧冲突,结构慎密,语言具有个性。
B.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
C.侍萍,你不要太固直,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
D.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味心财。
3.下面对《雷雨》节选部分构成戏剧冲突因素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
B.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血缘纠葛。
C.周鲁两家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的纠葛。
D.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之间尖锐的阶级对立。
4.对鲁侍萍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项是(不限一项)[ ]A.鲁侍萍相信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只能用哀叹来表达对凄苦不幸命运的无可奈何。
B.一方面,鲁侍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
C.鲁侍萍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她这样说完全是对这种不公平世道的极度愤慨与谴责之辞,表现出她的觉醒与反抗精神。
D.这是鲁侍萍作为一个劳动妇女彻底觉醒的标志,是她向封建势力与不幸命运的大胆的挑战。
5.下面的各项是对周朴园给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的情节的理解,试选出正确的项(不限一项)。
[ ]A.这体现了周朴园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的内疚和忏悔,从而表现这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以避免反面人物脸谱化。
B.表现了周朴园在听了侍萍的诉说后,开始认识到是自己毁灭了她的青春和前途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体现了他的大方、仁慈,说明其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C.表现了周朴园想用金钱赎罪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的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
D.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E.体现了周朴园的虚伪自私,表现其金钱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和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
F.“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这个动作与周朴园想用金钱来“赎罪”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鲁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骨气和内心的极度悲愤。
《雷雨》课后检测题答案1.选出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B ]A.汗涔涔(cén)伺(sì)候虐(nuè)待B.怜悯(lián)弥(mí)补谛(dì)听C.沉吟(yíng)惊愕(è)固执(zhí)D.仆(pú)人烦躁(zhào)雪茄(jiā)分析:虐(nüè)待、沉吟(yín)、烦躁(zà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剧本巧于安排戏剧冲突,结构慎密,语言具有个性。
B.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
C.侍萍,你不要太固直,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
D.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味心财。
分析:A.“慎密”改为“缜密”;C.“固直”改为“固执”;D.“味心财”改为“昧心财”3.下面对《雷雨》节选部分构成戏剧冲突因素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
B.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血缘纠葛。
C.周鲁两家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的纠葛。
D.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之间尖锐的阶级对立。
4.对鲁侍萍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项是(不限一项)[ A 、C ]A.鲁侍萍相信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只能用哀叹来表达对凄苦不幸命运的无可奈何。
B.一方面,鲁侍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
C.鲁侍萍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她这样说完全是对这种不公平世道的极度愤慨与谴责之辞,表现出她的觉醒与反抗精神。
D.这是鲁侍萍作为一个劳动妇女彻底觉醒的标志,是她向封建势力与不幸命运的大胆的挑战。
分析:A.只能用哀叹来表达对凄苦不幸命运的无可奈何,过于片面,在行动上鲁侍萍也发出了呐喊,拒绝周朴园的金钱,离开了周家。
C.完全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极度愤慨与谴责之辞,过于绝对化;5.下面的各项是对周朴园给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的情节的理解,试选出正确的项(不限一项)。
[ C、D、E 、F ]A.这体现了周朴园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的内疚和忏悔,从而表现这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以避免反面人物脸谱化。
B.表现了周朴园在听了侍萍的诉说后,开始认识到是自己毁灭了她的青春和前途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体现了他的大方、仁慈,说明其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C.表现了周朴园想用金钱赎罪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的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
D.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E.体现了周朴园的虚伪自私,表现其金钱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和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
F.“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这个动作与周朴园想用金钱来“赎罪”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鲁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骨气和内心的极度悲愤。
分析:A.给鲁侍萍钱并不能够说明周朴园作为反动资本家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以避免反面人物脸谱化。
戏剧后半部分有说明鲁大海作为工人阶级和周朴园的矛盾,因为周朴园克扣工人们的血汗钱并联合警察打死工人。
B.表现了周朴园在听了侍萍的诉说后,开始认识到是自己毁灭了她的青春和前途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思想变化不代表会有负责鲁侍萍今后的生活的想法产生,钱并不能解决一切。
雷雨(第二课时)导学案第二课时【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 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揣摩蕴涵丰富的潜台词,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
2. 分析剧作主要人物鲁侍萍人物形象提示与建议: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进而把握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序)“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段大家庭的矛盾。
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暖昧关系。
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
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带走。
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