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与文化4
Tsinghua
• 1911, 清华学堂 • 1925, 大学部招生 • 1928, 正式定名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 1929 建立研究院,开 始招收研究生 • 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 合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理学院 建筑与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 法学院
中国古书院到现代大学
传统的断裂 与 文化的传承 中国大学百年探索
通与专:
中国大学诞生 书院关闭
理想与现实,保守与激进, 视经济发展的压力,此消彼长
美国现代大学
2000 年 1500 年
德国 洪堡 美国 哈佛 英国
耶鲁
牛津 剑桥
1000 年
大学的萌芽 柏拉图学园 被关闭
Tsinghua University 4
岳麓书院
读书、藏书、祭祀
自卑亭
• 位置:进入 书院之前 • 警示学子: 收敛傲气, 存谦卑之心
Tsinghua University
6
讲堂
Tsinghua University
7
御书楼
Tsinghua University
8
文 庙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40
陈寅恪
陈寅恪(1890-1969),
中国现代最富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 言 学 家 , 中 央 研 究 院 院 士 , 清 华 大 学 中 文 、 历 史 、 哲学三系合聘教授,被称为“旷世奇才”“教授的教 授”。 据说梁启超为了推荐陈寅恪,还曾与清华校长有过一 番舌战。陈寅恪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 校长说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怎么能连这些都没有呢?梁 启超先生说,没有学术学衔没有著作,就不能当国学 院的教授啊?他说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 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Tsinghua University
求是书院
30
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
• 大学如果只是注重应用科学, 而置科学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 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是 “谋道”的办法 • 大学是“谋道”、即追求真理、 光大学术、推进科学的场所 • 因此大学应实行通识教育,注 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1936年起任 浙江大学校长 而不是给学生谋个职业
9
大成殿
Tsinghua University
10
庐山白鹿洞书院
• 初为唐代贞元元年(785年) • 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 1000多年 • 号为白鹿洞,其实并没有洞,只因四周青山怀抱, 貌如洞状而已,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 此而名 • 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到白鹿洞书 院察看遗址,请宋孝宗批准,筹款建屋,征集图 书,聘请名师、广集生徒,亲任洞主,亲自讲学 • 制定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行之”等书院揭示
Tsinghua University 35
王国维
• 1877年出生 • 幼年为中秀才苦读。 早年屡应乡试不中 • 人间词话--代表 作品
Tsinghua University
36
王国维(1877—1927),字静 安,号观堂
浙江海宁人。1925年任清华国学 研究院导师。国学大师。西院老 十六与十八号——旧居。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于颐 和园昆明湖。两年后有学生为其 立碑以寄托心意,请陈寅恪撰写 碑铭 位于一教北侧
Tsinghua University
28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 • • • 1916年12月至1927年8月 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从文科开始整顿北大学风 宣传并落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的理念
• 文理是不能分科的 – 文科的哲学,必根基于自然科学 – 而理科学者的最终假定,亦往往牵涉哲学 – 从前心理学附入哲学,而现在用实验法,有同一趋势 • 蔡元培的大学理念不但奠定了北京大学百多年来在中国高等 教育史上的地位,而且完整地表达了我国教育家们的共识
33
清华与中国人最屈辱的年代联系在一起
清华学堂 1911 清华学校 1912
Tsinghua University 34
清华国学研究院(当时名“清华研究院国学门”)
于1925年9月成立,于1929年6月撤销。研究院聘请著 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研究教授, 另有讲师李济和助理教授赵万里、浦江清等人。国学 研究院开办的四年中,毕业生共四届计70人,绝大多 数(约50余人)后来成为知名学者,在文、史、哲等 学科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如王力、刘盼遂、刘节、 高亨、谢国桢、吴其昌、姚名达、朱芳圃、徐中舒、 姜亮夫、陆侃如、罗根泽、蒋天枢
白鹿洞书院·棂星门
• 棂星门始建于明成化 二年(1466),为南 康知府所建. • 明弘治十一年 (1498),南康知府 苏葵重建。初为木构 建筑,后改作石柱, 即现在的石柱牌坊。 • 它是白鹿洞书院现存 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白鹿洞书院·御书阁--藏书
• 御书阁始建于南宋, 早毁。现阁系清康 熙年间所建。
39
《听梁任公讲演》
梁实秋尚有如下记述:“他讲得认真吃力,渴了便喝 一口开水,掏出大块毛巾揩脸上的汗,不时地呼唤他 坐在前排的儿子:‘思成,黑板擦擦!’梁思成便跳 上台去把黑板擦干净。每次钟响,他讲不完,总要拖 几分钟,然后他于掌声雷动中大摇大摆地徐徐步出教 室。听众守在座位上,没有一个人敢先离席。”
中国的高等教育-‐‑-‐‑-‐‑-‐‑舶来品 -‐‑-‐‑-‐‑失去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Tsinghua University 27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
– 初名京师大学堂
• 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
• 白鹿洞初有名无洞,明嘉 靖九年(公元1530 年)南康知府祭山开洞 • 嘉靖十四年南康知府何岩, 雕石鹿置洞中,并作 《石鹿记》 • “自唐以来,白鹿洞名天 下矣!然历世既远,则 鹿弗存,而洞亦圮(pi毁 坏)”,“是诚有名而 无实出。”
白鹿洞书院·思贤台
• 思贤台在鹿洞上。明 嘉靖三十年(1551) 江西巡按在台上建思 贤亭 • 作《思贤亭记》 • “仰止高山,景行先 哲,安得弗思,名以 思贤。”
Tsinghua University 24
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
• 中文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分别隶属于 – 新亚:钱穆先生创建于1949年
• 钱穆揭示其办学宗旨:上溯宋明书院的讲学 精神,旁采西欧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教育 为宗旨,沟通世界东西方文化
– 联合:五所书院联合而成
• 均是从广州或邻近地区南移的私立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37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梁启超
梁启超
梁任公在民国初年到清华、南开讲过学。民国十三 年到清华,十四年开始讲学。 梁在清华研究院讲《儒家哲学》、《古书真伪及其 年代》、《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补编》等。 梁每星期三上课,讲儒家哲学。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11
白鹿洞书院
五老峰,海拔1358米, 它像五大“花瓣”浮 在云海之上,酷似出 水芙蓉,怒放在鄱阳 湖的万倾烟波之边。 白白鹿鹿洞书院 五老老峰下 后屏峰南面面10公里里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望庐山山五老老峰》 李白白
礼圣殿--祭祀
它是书院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 方,也就是对历代的儒家圣人施 之以礼的地方。
孔子子像侧对联为:
庐山山上释家几几处,道家几几处, 二二氏氏逃归,斯受之,庙貌赫临; 书院中你讲一一场,我讲一一场, 众言言淆乱,折诸圣,宗⻔门大大启。
礼圣门
礼圣门,即书院正门
⻔门外柱联: 诏有格言言求真才于正学 教无无异术体至至理于常行行 原有明江⻄西都御史周相的对联: 二二李读书看白白鹿鹿,书中得几几分, 白白鹿鹿中得几几分 三贤讲道对⻘青山山,道外无无一一事, ⻘青山山外无无一一事
歐幾里得撰寫《幾何原本》
书院教育兴起 私学:孔夫子
500 年
公元前 400 年
Tsinghua University
柏拉圖學園 创建
2
中国古代的著名书院—只是历史遗迹
• 史称四大书院 • 现称四大书院 –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 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 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Tsinghua University 22
睢县应天书院
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 • 宋代的应天府书院就设立在商丘的繁华闹市 • 其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其学生戚同 文的努力,得以发展,学子们“不远千里”而 至,“远近学者皆归之” • 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 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 • 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 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相当于 现在的社会科学院
Tsinghua University 23
书院之历史--在官学与私学之间 • 唐代书院-始于唐代,分官私两类 • 宋代书院-书院的鼎盛时期 • 明代书院-多次起落
– 1625年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造成了“东 林书院事件”。
• 清代书院-书院增加,但使之官学化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则令书院改为学堂,书 院就此结束
抗日战争中石鼓书院为日军所毁, 1998年由河南登封嵩阳 书院(在少林寺附近)接替其四大书院头衔
书院的功能:读书、藏书、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