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管理方案
为确保标杆管理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推进我车间对标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涵盖生产全过程的对标指标体系,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降低生产成本,根据《“质量效益年”暨标杆管理(2012-2015年)实施方案》要求,我车间决定开展对标管理工作,现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以建设“令人尊敬的创新型国际能源化工企业”为目标,由少到多,由主及次,逐渐递进。
认真学习对标管理基本知识,以行业对标为主,辅以内部对标和竞争性对标。
在条件成熟时采用一般性对标。
首先,选择内部对标指标以设计值和历史最好水平作为对标基准;其次,将区域内炼油厂的平均和先进水平作为竞争对标基准;再次,以全国炼油厂先进水平为基准。
二、总体要求:对照先进、查错纠弊、持续改善、不断超越。
1、对标管理工作是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是推动标准提升的有效手段,要充分运用标准化载体来推动对标工作。
2、通过寻标、建标、对标、达标,找准存在的差距,分析原因, 借鉴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制定措施, 全面揭示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和目标, 促进流程的规范
和效率,找到流程的关键控制节点,增强自我改善的压力和不断超越的动力,不断优化各项指标。
3、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交流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班组和岗位,实现层层有指标,人人有目标的对标链条,看到业务流程上、管理上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挖掘隐藏在指标背后的本质原因,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制定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我车间指标不断得到提升。
定期检验工作成果,不断纠偏与总结,营造“我要对标”的良好氛围。
4、建立对标管理工作长效机制,认真总结对标管理的经验,不断完善对标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对标管理融入预算、业绩、薪酬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
三、对标指标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炼化公司及我厂统一安排,以同行业先进企业为标杆,制定目标,我车间选取的对标指标主要包括轻质油收率、炼油损失、检修周期及装置能耗四个方面内容。
1 、轻质油收率
(1)现状分析
2009年、2010年及2011年轻质油年平均收率分别为46.86%、46.03%、46.71%虽然收率保持平稳趋势,2012年由于生产方案发生变化,最高生产0#柴油,故轻质油收率定为46%,距离46.20%还有一定差距。
(2)存在问题分析
①原油性质的变化影响轻质油收率的提高。
现阶段随着原油日益短缺,性质日益恶化,轻质油收率也逐渐下降,主要表现在原油密度增大(由原先0.810kg/m3左右增大到现阶段0.850 kg/m3左右)及含水率(现阶段原油含水率基本在1%以上)的增大。
②生产方案制约轻质油收率的提高。
由于柴油中硫含量高,一直降不下来,最高生产0#柴油,与生产+5#柴油相比,收率能下降1~2个百分点。
③车间努力实现“两年一修”或“三年一修”,这样检修周期长,塔内浮渣沉积多、结垢严重,不利于轻质油收率的提高。
④计量仪表影响轻质油收率。
统计做报表计算轻质油收率时,与车间质量流量计相比,每月石脑油大约减300来吨,柴油减几十到100来吨,而原油却增加几千吨,这样就使得轻质油收率有所下降,大约下降0.3个百分点。
2、炼油损失
(1)现状分析
2009年、2010年及2011年损失年平均率分别为0.70%、0.86%、0.98%,成逐渐上升趋势,距离0.70%还有一定困难
(2)存在问题分析
①原油性质的变化影响损失率的降低。
现阶段由于原油
性质日益恶化,含水率逐渐增大,故炼油损失也有所提高。
②计量仪表影响损失率的降低。
统计做报表时,与车间质量流量计相比,每月石脑油大约减300来吨,柴油减几十到100来吨,而原油却增加几千吨,这样就使得炼油损失率有所提高。
3、检修周期
(1)现状分析
2003年至2011年,我车间装置一直保持一年一修的状态,历史运行天数最长为384天(2009年-2010年),2011年5月23日开工至今已运行507天,按照现状可以完成目标值690天。
(2)存在问题分析
①部分管线腐蚀减薄严重。
其中拔头油四路进口管线最薄处4.6mm(原厚7.1mm),E-101、E-102至空冷油气管线最薄处为8.7mm(原厚19mm),二级电脱盐罐原油进口管线最薄4.8mm(原厚7.1mm)。
②部分塔盘腐蚀减薄严重。
自2003年开车至今,只对分馏塔塔内1至7层塔盘进行过更换,其他塔盘均未更换过(原计划于2012年大修对塔盘进行更换,但是由于装置长周期运行,未能实施),最薄处为1.6mm(原厚4.0mm)。
③部分机泵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电脱盐注水泵P-114/AB 电机长期发热,超负荷运行,需更换大功率电机;常顶脱水
泵P-112/AB扬程偏低,无法满足生产需要,需更换大扬程泵。
④部分设备本体与管线连接处焊缝发生泄漏。
巡回检查时不易发现,发现后在线堵漏难度大。
⑤操作工对装置存在的薄弱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巡回检查不到位,缓解薄弱环节操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4、装置能耗
(1)现状分析
2009年、2010年及2011年能耗平均分别为9.09 kg标油/吨、9.94 kg标油/吨和8.74 kg标油/吨,虽然能耗呈下降趋势,但是由于原油加工量等不稳定因素存在,距离目标值9.5 kg标油/吨还需继续努力。
(2)存在问题分析
①原油加工量(5200t/d)一直处于低负荷状况,但是各类能源消耗却变化不大,导致能耗增大。
②车间努力实现“两年一修”或“三年一修”,这样检修周期长,容易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影响装置平稳运行,导致能耗上升。
③燃料油消耗计量一直不准确(能耗计算时常估算或者不算),虽然对燃料油计量仪表进行过一次更换,但是计量还存在误差。
④目前车间低压瓦斯完全进入加热炉燃烧(低压瓦斯不
作为能源消耗)。
2013年投用压缩机后低压瓦斯将不再进入加热炉,务必会大大增加燃料油、气的消耗,进一步加大能源消耗。
四、分解落实情况
我车间按照“质量效益年”暨标杆管理(2012-2015年)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车间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现阶段车间轻质油收率的对标指标为46.17%,下一阶段的对标指标为46.20%;炼油损失现阶段的对标指标为0.80%,下一阶段的对标指标为0.70%;现阶段检修周期的对标指标为690天,下一阶段的对标指标为1050天;现阶段装置能耗对标指标为9.20kg标油/吨,下一阶段装置能耗指标为9.0 kg标油/吨。
五、具体措施
1、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同时要将对标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班组和个人,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全程全面参与对标活动。
2、建议调度协调好上下游关系,搞好原油脱水工作。
3、通过优化工艺操作条件,改变生产方案来提高轻质油收率。
如:柴油加氢装置建成以后,柴油硫含量高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样就可以提高柴油生产标号,提高轻质油收率。
4、在大修中进行一些及改技措项目,针对管线、塔盘腐蚀减薄及机泵超负荷运行情况,2013年度大修将进行更
换,延长装置运行周期的同时消除影响轻质油收率提高的因素,比如在一线柴油空冷与三线柴油空冷之间增加副线,更换塔内腐蚀、卡死的浮阀等措施来提高轻质油收率。
5、在原有加工量不可控的情况下,积极组织职工进行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找出操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确保装置平稳高效运行。
6、加强与兄弟单位与国内外先进单位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工艺操作方法、节能理念方法,组织相关的人员参加技术、节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调整操作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比指标。
7、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对标活动考核内容及考核办法
为了把对标工作落到实处,更好的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各项对标指标顺利完成,因此,我车间成立对标活动考核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对标活动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四项对标”,即收率对标、炼油损失对标、检修周期对标和装置能耗对标。
2、考核办法
把“四项对标”指标分解落实到五个运行班组,按照完
成情况进行评分。
(1)评分在90分以上按奖金的100%发放。
(2)评分在80分以上按奖金的90%发放。
(3)评分在70分以上按奖金的80%发放。
(4)评分在60分以上按奖金的70%发放。
(5)评分在60分以下全部扣除全部奖金。
(6)连续两次在60以下且每次考核分数没有进步的班组,班组成员必须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直至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总之,开展对标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我车间要从长远发展出发,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要把对标管理的体系、内容等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把对标活动融入车间各项管理工作中,促进对标管理日常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要通过对标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和管理流程,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为延长石油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500强企业、打造创新型国际化现代能源化工企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