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讲 新中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十一讲 新中国时期的新闻事业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业务探索
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 抗美援朝中的报道 新闻业务的建设与新闻教育发展
联系实际,联系群众
1950年3月29日-4月16日,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两个 任务,一是摸底,二是讨论。“改进报纸工作,加强与 群众的联系”。三个决定《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 《关于统一新华通讯社组织和工作的决定》《关于改进 报纸工作的决定》。 4月19日《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 定》 5月1日《中国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采编 合一”“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 通讯员网、群众读报小组、读者来信、24小时值班电 话 1954年5月中共中央第二次宣传工作会议。7月《关于 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
毛泽东主席号召让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
新闻界加强调查研究的报道,新闻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 蹲点、点面结合、专题调查。
60年代初期发展
先进典型的宣传与报道
1960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通讯《为了六十一 个阶级弟兄》
1960年5月至6月间,《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记者郭超 人所写通讯《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和《珠穆朗玛山 中的日日夜夜》
公营新闻事业网建立
私营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业务探索
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
公营新闻事业网建立
《人民日报》 中央和地方党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团体报纸 (《光明日报》1949年6月、《工人日报》1949年7月、 《中国青年报》1951年4月)政府职能部门报纸 新华社 1950年《关于改新华社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的指示》党 的宣传机关变为国家通讯社,报社分离;《关于统一新华通 讯社组织和工作的决定》,全国统一;1952年9月,中国新 闻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49年12月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 传与管理合一。三项任务:发布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 各地区人民广播电台。100万台收音机,有组织收听。有线 广播网(九台式),引到农村去。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向全世界宣告了中 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新闻纪录片在“大跃进”中的发展
从“反右”到“大跃进”
中国新闻工作者第一次会议1957年3月在北京召开,正式宣布成立中 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1957年4月10日,毛泽东批评《人民日报》“书生办报”,提出“政 治家办报” 1957年4月,《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从1957年5月起,报纸把整风运动作为一项重大的中心工作来宣传报 道 5月14日和16日中共中央连续发出《关于报道党外人士对党政各方面 工作批评的指示》 5月16日至18日,首都新闻工作者座谈会召开
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
改革的停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发展与调整
从“反右”到“大跃进”
60年代初期发展
发展与调整
晚报、农民报、企业报的发展
赵超构“短广软”三字经(时间性、地方性、文化娱乐性)
新华社“消息总汇”在全国和全世界采集和发布有关中国 和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一切重要的、引起共同 兴趣的新闻(包括文字的和照片的)。《参考消息》
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
1950年1月4日,《人民日报》 开辟《新闻工作》专刊。“便利 条件”“系统的努力” • 1954年后,新闻界出现了学习 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高潮。《联 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 班讲义汇编》 • 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具有的积 极意义 办报思想、党报原则、业务经验 • 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中出现的 错误及其表现。 教条主义、无病呻吟、业务窄化 •
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
斗争简单,语言语录化、口号化
动机各异,宣传空泛
新闻事实第一性让渡给政治需要
新闻工作主体性被削弱
专班兴起,按需定制 (梁效)
下一讲 改革后三十年的新闻事业
从“反右”到“大跃进”
1957年6月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 子的猖狂进攻》的党内指示,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大规模的反右运动正式开始 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 向》断定《文汇报》有一个“民盟右派系统”
7月《文汇报资产阶级方向应该批判》 《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检查错误 大批报人被划为右派分子遭到批判
1963年开始的对于雷锋的宣传报道,“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 周原采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64年《大庆精神大庆人》、《大寨之路》。
60年代初期发展
杂文的大发展
《燕山夜话》是《北京晚报》1961年3 月19日在副刊《五色土》上开辟的杂 文专栏,邓拓执笔,署名马南邨; 《三家村札记》是北京市委理论刊物 《前线》开辟的杂文专栏,由邓拓发 起,他和吴晗、廖沫沙执笔,故名 “三家村”; 《长短录》是《人民日报》1962年5月 4日在副刊上开辟的杂文专栏,主持人 是陈笑雨,主要作者是夏衍、吴晗、 孟超、廖沫沙和唐弢。
广播 1967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广播电台问题的通知》 对台湾广播的节目大部分被停办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进一步扩大,政治说教较多 地方人民广播电台遭到破坏,农村的有线广播得到较大发 展 电视 1967年全国13家电视台除上海和广州电视台外,其他一律 停播; 1973年5月1日,彩色电视开始在北京试验播出
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小报的兴衰
“文革小报”与“红卫兵小报” 的增长。从1966年夏到1968年秋 是小报的活跃时期。北京地区有 确切记载的“文革小报”近1000 种,全国出版的各类“文革小报” 超过6000种 1967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 《关于改进革命群众组织的报刊 宣传的意见》
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从“反右”到“大跃进”
1957年党内“左”的错误导致“大跃进”运动
1958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乘风破浪》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 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新闻界开展“大跃进”运动:先是制定了“跃进 计划”,继而“挑战应战”、“开展评比” 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 “大跃进”运动及有关的宣传报道才停止
1956年5月28日和6月19日,刘少奇就新华社工作发表两次谈话。
新华社要成为国内通讯社,又要成为世界性通讯社;
报道不是超阶级的,要有坚定阶级立场; 新华社新闻是客观、真实、公正、全面,有立场 应该发挥记者的积极性 同报纸是合作关系,要为报纸服务 对社会主义国家通讯社经验不迷信,要学习资产阶级通讯社经验
私营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停 《世界日报》《大美晚报》《字 林西报》 合 1950年资助《大公报》《文汇 报》《新民晚报》 重新分工、采访受限、广告减少 1953年公私合营完成
新闻总署的设立与新闻法制的建设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5条、第49条。1954年宪法第87条。 1949年11月1日,政务院新闻总署成立,胡乔木、范长 江、萨空了。一厅、一社、三局(广播、国际、摄影)、 一校。1952年8月被撤,新华社归政务院文教委管理, 国际新闻局改外文出版社,新闻由中宣部管理。 立法立规 贯彻落实 1949年12月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企业化经营、邮发合一 1950年2月京津新闻工作会议,全国与地方报纸分工、 公营与私营分工 加强与群众联系
第十一讲 新中国前三十年 的新闻事业
上讲内容
国统区新闻事业的恢复
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
本讲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新闻传播事业(1949-195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956-1965)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966-1976)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新闻传播事 业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1950年4月《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 “三反”“五反” 刘青山、张子善 思想讨论 《新华日报》封斯云《新湖南报》李四喜《江西日报》王水盛 《河南日报》雷玉《山西日报》梁鸿寿 划定批评界限 《宜山农民报》“报纸不得批评同级党委” 文学批判 1951年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4年关于《红楼梦》研 究的批判;1953年批判胡风。

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
国外形势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转折年、苏共 二十大秘密报告、波兰波茨南事件、 匈牙利事件 国内局势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八大召开、 《论十大关系》、“双百方针”泽东要新华社“把地球管起来,让世界都能听到我们 的声音”
《人民日报》的改版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 宣告改版
改版社论《致读者》的内容 改版后新闻报道的变化 言论明显改进 关于《人民日报》改版的报告与党报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与意义
积极意义:
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
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60年代初期发展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58年1月12日,毛泽东写了《给刘建勋、韦国清的信》 “省报问题是一个极重要问题,值得认真研究”,“一张省报, 对于全省工作,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 推动作用。”“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你们自己、 宣传部长、秘书长、报社总编辑,要共同研究。第一书记挂帅, 动手修改一些最重要的社论,是必要的”。
抗美援朝中的报道
新闻战线置身其中,锻炼了队伍, 积累了经验,推动了新闻事业改 革。 成为支持抗美援朝的先锋
及时大力报道战事动态 广泛应用战地通讯与报告文学 巩固“思想国防” 激发业务探讨
新闻业务的建设与新闻教育发 展
新闻界从最基本的纯洁语言文 字、注重语法修辞做起,端正 文风,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 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1955 年1月开始大报横排,引进简化 字 报纸图片的运用不断得到改进 创办新型的无产阶级新闻学校 1955年,建国后新创办的第一个 大学新闻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 系创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