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时报》



戍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重点创 建的舆论阵地。 1904.6.12-1939.9.1,上海,狄平子、罗普分任经理与主笔。 业务创新: 将粱在《新民丛报》上所创时事短评移植日报,评论与报 新报道紧密结合; 设“北京特约通信”专栏,聘黄远生写新闻通讯; 设周刊专版,聘专家任主编,轮流刊出; 1至6号字排版,新闻标题和新闻、评论的重点加圈点; 全张式版面模式




(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 治; (2)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 国招致瓜分。
二、“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 展




(一)“慈禧新政”与清末民营新闻事业 的发展 (二)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展 (三)革命派报刊的进一步活跃
3.上海新老商业报纸

《中外日报》 前身1898.5.5《时务日报》 改革: 日出两张,双面印刷,四版,每版四栏, 首创“片面分栏,新闻分类” 重视新闻报道 政治:保守爱国主义


老牌民营报纸

改进经营 《申报》:史量才
《新闻报》:副刊《庄谐丛录》后改《快 乐林》
(二)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展
“苏报案”




起因:与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密切相关,直接 导火索是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 的发表 经过:1903.6,从日回国邹容出版《革命军》, 《苏报》刊文对其加以大力介绍和鼓吹。 1903.6.29,刊登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 系》 结果:1904年5月21日,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 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大江报案”


清末著名报案,发生在武汉。两篇文章引 暴湖广总督。 1911年7月17日,《大江报》发表何海鸣时 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引起清廷注意, 7.16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湖广 总督瑞徵震怒,将主编詹大悲等人逮捕, 查封大江报馆。
(四)新式官报的出版与新闻出版法规的制颁

1、官报
1.1905以前: 《苏报》、《国民日日报》、《俄事警闻》 2、1905-1911 上海 《中国女报》、《神州日报》、“竖三民” 报 武汉 《楚报》、《商务报》、《大江报》
1.《苏报》



三阶段: 胡璋阶段:1896-1900,内容:市井琐事与 社会新闻,声名不佳 陈范阶段:1900-1902,宣传改良与保皇 陈范、章士钊阶段:支持革命
(三)新闻团体的兴起



天津报馆俱乐部:1906年7月1日 上海日报公会:1909 中国报界俱进会 北京报界公会:1908 派报人团体:上海的泛报业工会
《国民日日报》

:1903.8-1903.12.3 重点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坚持革命主张,批判改良保皇
《俄事警闻》

1903.12.25 1904.2改名《警钟日报》 -1905.3,以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为宗旨
2、1905-1911


上海 《中国女报》 《神州日报》 “竖三民”报

1、第一阶段 《大公报》、《时报》、《时事新报》 2、第二阶段 《政论》、《国风报》、《预备立宪公会 报》、《国民公报》

《大公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 报。 1902.6.17,英华,天津 政治倾向:改良保皇、君主立宪
《大公报》




(1)英华(1902-1916):宣传改良思想, 主张君主立宪; (2)王郅隆(1916-1926):接近皖系军阀 并有亲日倾向; (3)新记公司(1926-1949):有全国影响 大报; (4)共产党领导(1949-):人民报纸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 报刊活动 二、“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
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一)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二)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 动


(三)革命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 动 (四)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 (五)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2、新闻出版法规
1、官报


第一阶段:1896-1902,新式官报萌芽时期 《官书局报》、《官书局汇报》 《西国近事汇编》、《新报》→《江南商 务报》 → 《官书局报》、《官书局汇报》 第二阶段:1902《北洋官报》至1911 《北洋官报》 → 《政治官报》 → 《内阁 官报》
2、新闻出版法规
宣传内容

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 反清革命;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 想,赞美共和制度; 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香港


郑贯公 《世界公益报》:1903.12.29 《广东日报》:1904.8.31 《有所谓报》:1905.6.4
2、革命新阶段

(四)新式官报的出版与新闻出版法规的 制颁
(一)“慈禧新政”与清末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1.《京话日报》 2.《东方杂志》 3.上海新老商业报纸
1.《京话日报》


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北京话出 版 1904.8.16-1922,北京。创办人兼社长彭翼仲。 主张保皇立宪,极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反映人民的疾苦

2.《东方杂志》

近代刊行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期刊 1904.3.11-1948,上海,
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对外主张联 日抗俄,对内提倡君主立宪,教育救国。1911年 改革后,逐渐采取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兼容并包编 辑方针,仍坚持改良主义,但宣传欧美,也译载 有关社会主义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后,保守反动。 五四运动后又进行改革,社会科学论著增多,科 技文章减少,介绍时政。
“专以编译区美法政名著可宗旨”,宣传 资产阶级思想 特点:呈现向革命报刊转化的倾向


3.《国民报》

1901.5,秦力山等创,秦任总编
揭露康粱,抨击封建制度,提出暴力推翻 清王朝主张
第二阶段



《游学译编》 《湖北学生界》 《直说》 《浙江潮》 《江苏》
(五)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2、《新民丛报》

1902.2.8---1908.7,横滨,半月刊 粱启超,“言论界之骄子”
命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 总倾向:鼓吹保皇和君主立宪

(三)革命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1.民主革命准备时期 《中国日报》 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1900.1.5---1913.8,陈少白,香港 旬刊《中国旬报》 《鼓吹录》——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一)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第一阶段:
美洲:《金山日新录》、《东涯新录》、《沙架 免度新录》 第二阶段: 美国:《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 《文兴报》 南洋:《叻报》 菲律宾:《华报》、《岷报》、《益友新报》 马来亚:《槟城新报》


(二)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三、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二)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 (三)新闻团体的兴起


(一)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1、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2、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1、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康有为、严复、谭嗣同:重视报纸在“上 下通达”中的作用,报刊是维新变法的最 重要的武器之一。 康有为:“可能时务” 严复:“能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1、报刊形式:对开日报、号外;内容兼具新闻、 评论、副刊、广告 2、版面安排:新闻专电、横栏变3栏为5至7栏, 字行缩短,版面灵活,根据内容重要程度使用不 同字体字号,栏目设置细致,标题变化 3、重视报刊评论的写作 4、新闻的质量开始提升 5、新闻图片被广泛运用 6、文艺副刊有一定发展:《中国日报》的《鼓吹 录》、《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 《庄谐丛录》(《快活林》)




1、《清议报》 1898.12.23---1901.12.21,横滨 维新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政治主张的机关 报 内容:评论、新闻、小说 中文报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国闻短评” 宗旨: 维持支那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气;增长支那人 之学识;交通支那、日本两国之声气,联其情谊; 发明东亚学术,以保存亚萃 文字内容:尊皇攘后;关于君主立宪的宣传



《民报》:1905.11.26—1910.2,东京 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 主编: 1-5:胡汉民;6-24:章太炎(19-22陶成章代); 25-26:汪精卫 宗旨:宣传三民主义 宣传内容:
宣传三民主义;大量报道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西方新文化与新思潮
(四)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
《中国女报》

1907.1,秋瑾 妇女为对象 争女权、争独立、争解放为宗旨
于右任



《神州日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 家大型日报。 1909年5月15日,重新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 《民呼日报》,自任社长。后被逐出租界, 并于9月8日将报馆查封。 1909.10.3,创办《民吁日报》 1910.10.11,在上海租界内创办《民立报》, 并出任社长。(“竖三民”)


第一阶段: 1.《开智录》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 的刊物,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的机关刊物。 1900.11,由郑贯公、冯自由、冯斯栾创办, 郑贯公主编。 以“开通民智”为宗旨,印刷、发行要依 附《清议报》,内容和《清议报》相似, 后有革命倾向,改铅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