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练案易错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C.元素周期表有十六个纵行,也就是十六个族D.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任何新的变化了1.答选B.:解: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故A错误;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故B正确;C、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十六个族,故C错误;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种数还要增多,仍不稳定,故D错误.1+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B.周期表中,原子序数都等于该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第三周期,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D.随核电荷数的递增,VII A族元素的单质熔、沸点升高,碱金属元素单质熔、沸点降低1+1.答D 解A.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里笼统给出,不合适B.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错误C.以Na+、Cl-对照可知错误2.下列各微粒①Na+ H3O+ NH4+② OH- NH2- F-③O2- Mg2+ Al3+ ④CH4 H2O NH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正确组合是()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答 A3.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处于:①第五周期;②第六周期;③ⅣA族;④ⅤA族;⑤ⅡB族,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3.答A4.元素周期表中前7周期的元素数目如下表所示(假设第七周期已排满):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数目的关系后预言第8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A.18 B.32 C.50 D.644.答C5. 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则A: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B: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C:可能是第2,3周期元素D:可以互相化和形成化合物5.答C D 解A: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错,O是第二周期,Si是第三周期B: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错C:可能是第2,3周期元素-----对D:可以互相化和形成化合物----对,形成SiO2、Li2O6. A、B、C、D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右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2)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第_____族.6.答 3 6主族解因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观察元素周期表可得,A为氮C为氟B为硫D为氯B位于第三周期,第6主族7.⑶对元素B的单质或化合物描述正确的是。
a. B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b. 常温、常压下单质难溶于水c. 单质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d. 在一定条件下镁条能与单质B反应⑷A和D量元素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
写出能证明该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
7.答⑶b d(B是氧气或氮气)⑷Na 钠与水反应比镁与反应剧烈后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合理即给分)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碱金属元素与氧气化合生成的氧的化合物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由于碱金属形成的碱均为强碱,所以碱金属形成的盐均不水解C.金属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钾可以保存在煤油中D.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钾含量太少,故需施用钾肥8.答选C.解:A、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属于过氧化物(如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碱金属形成的碱均为强碱,但和弱酸形成的盐能发生水解,如碱金属的弱酸盐(Na2CO3)发生水解,故B错误;C、金属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钾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都不和煤油反应,所以金属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钾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C正确;D、自然界中含钾的物质一般不溶于水(如正长石、白云母等矿石),故D错误.8+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碱金属元素中,所有碱金属的氧化物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由于活泼性Na<K,故金属钾可以从NaCl 溶液中置换出钠单质C.碱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游离态存在D.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钾含量太少,故需施用钾肥8+1.答D9.钾有以下性质:①钾比水轻②钾的熔点较低③钾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这种操作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A、仅①④B、仅④C、除②外D、全部9.答案:D 解析:钾与水反应的现象与Na相似,反应后生成了KOH。
10.下列液体分别与碘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为紫色,下层液体为无色的是A.四氯化碳B.酒精C.汽油D.氯水10.答C 解碘单质为非极性,易溶于有机溶剂。
汽油在上层,萃取了碘单质,为紫色;下层为水,无色。
A:下层为四氯化碳,显紫色(有机溶剂,萃取了碘);上层为水,显黄色。
B、D均与水互溶,不分层。
11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C.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11.答 B11+1。
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B 气态氢化物的颜色油浅变深C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11+1 答选B 解HF,HCl,HBr,HI,HAt等卤素气态氢化物均无颜色,故选B.12.将10g NaCl和NaI的混合物溶于水后,通入足量的Cl2,将溶液蒸干灼烧得固体6.34g。
求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
12.解反应为:2NaI+cl2=2NaCl+I2300 183X 10-6.64用差量法得减少的固体质量为I与CL的质量差为:(127-35.5)*2=91.5x=5.5 所以mNaCl为4.5g 即45%13. 已知A、B、C是单质,D、E、F是化合物。
A是第三周期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B是除稀有气体外第三周期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E是一种淡黄色固体,A、B、C、D、E、F之间有右里所示的转化关系。
试回答: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13.答 IA13+1. 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已知A、C、F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E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E。
G元素是与以上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的短周期主族元素,请回答:(1)写出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2)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用电子式表示出B、F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4)以上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均用元素名称回答)(5)实验室制备G的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6)如果向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钠盐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再逐滴滴入稀盐酸①这个过程中相应的现象是②相应的化学方程式:13+1.(1)第三周期第VIA族(1分)(全对得1分)(2)(1分)(3) (2分)(无弧形箭头的不扣分)(4)钠(1分)、钠(1分)(5)2NH4Cl+Ca(OH)2 2NH3 +CaCl2 + 2H2O(2分)(6)14. 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 > C > A > B。
已知:A、B同周期,A、C处于同一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试回答:(1)写出元素A的名称: A 。
(2)写出由B、D组成的两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3)C的固态氧化物属于晶体。
(4)写出C的氧化物与D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4.答(1)硼;(2)(3)离子(4)Al2O3 + 2OH-= 2AlO2-+ H2O解因为四种元素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处于同一主族,可知A、B位于第二周期,C、D位于第三周期。
因为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所以D、C有可能是Na、Al;Mg、S两种情况。
因为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A、C处于同一主族,所以C为Al15. 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2Z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B.非金属活泼性:Y<X<ZC.原子半径:X>Y>ZD。
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1/2(X+Z)15.答AD 解析:A.正确。
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有两个标准:1.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2.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稳定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B.非金属活泼性:Z<Y<XC.原子半径:X<Y<Z.同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越来越小。
D.正确。
HXO4、H2YO4、H3ZO4 可知X、Y、Z的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分别为:7、6、5。
16.15. 短周期的A、B两种元素,A原子半径小于B的原子半径,两种元素可形成A是正价的AB2型化合物.下列关于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B可能属于同一周期②A是B的前一周期元素;③A只能是金属元素;④A可能是第二周期IIA族或IV A族元素.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15. 故选C.解:①若在同周期,A为正价,A在B的前面,则A的半径比B的半径大,与A原子半径小于B的原子半径矛盾,故①错误;②A原子半径小于B的原子半径,A为正价,A的半径比B的半径小,则A应在第二周期,B在在第三周期,故②正确;③两种元素可形成A是正价的AB2型化合物,则A为+2或+4价,即A为C时属于非金属元素,故③错误;④两种元素可形成A是正价的AB2型化合物,则A为+2或+4价,则A应为第二周期IIA族或IV A族元素,故④正确;16.按Li、Na、K、Rb、Cs顺序逐渐递增的性质是[ ]A.单质的还原性B.阳离子的氧化性C.单质的密度D.单质的熔点16.答A解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A正确。
金属性越强,相应金属阳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B不正确。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但钠的密度大于家的,C不正确。
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减小,D不正确17.按Li、Na、K、Rb、Cs的顺序依次递减的性质是( )A.元素的金属性B.单质的还原性C.单质的熔点D.单质的密度17. 答案:C解析:从Li→Cs,元素的金属性,单质的还原性都是逐渐增强;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单质的密度总体是增大的,但ρ(K)<ρ(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