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分层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分层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分层教学法
摘要:由于受农村中学教学设备、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

分层教学是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理论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新兴学科,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也应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分层教学是从学生差异考虑,真正实施了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一、提出分层教学的背景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有一个鲜明的不同点在于其实践性强。

由于受家庭环境、生理素质、兴趣爱好、主观努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下,有时未能真正做到以每个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一入学的新生,部分学生可以熟练的进行文档处理,或者上网等,而有的学生连如何开关机都不清楚,更不要说其他稍微复杂点的操作了。

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会造成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消化不了有的学生还在挨饿,以致于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

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分层教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二、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
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知识掌握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加深知识的理解、运用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进而实现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充分发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实行分层推进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
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如下操作:
(一)学生的分层
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
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可以通过测试或书面调查,依据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可将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当然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确定教学目标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

这样,既有基本目标,又有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学生都有一定的提高。

(三)教学评价的分层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分层教学应采用纵向的评价标准,将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起点与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纵向的比较,从而判断出发展的幅度,对于目标达成率高,进步快速的学生应给予肯定的评价,而对于目标达成率低,进步缓慢或者止步不前的学生则要找出问题的所在,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缓解课堂集体教学模式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慧,《分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江苏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2]朱士成宋依芬,《“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的尝试》,教育艺术,2003(04)
[3]陈元保,《分层教学全面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