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二单元检测题(一)2019.12.10 下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I层顶部B.II层底部C.II层中部D.III层3.生活中常见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A.I层B.II层C.III层D.III层以上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
下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4-7题。
4.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5.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大气主要成份为氢和氦C.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6.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7.以下各圈层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天气现象多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B.平流层存在着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C.中间层常有极光发生,是人类最佳观测点D.热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下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①——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②——大气的反射作用C.③——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D.④——大气的削弱作用9.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2018年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北部正在发生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
截至11月30日,已有5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73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1个城市发布了黄色预警。
下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0-12题。
10.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①—大气辐射B.②—太阳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D.④—地面辐射11.当雾霾出现时A.①增强B.②增强C.④减弱D.⑤不变12.雾霾预警级别由低到高排序是A.黄色红色橙色B.黄色橙色红色C.红色橙色黄色D.红色黄色橙色相传,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孔明灯上,随着孔明灯的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下图为孔明灯的原理图。
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图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气流状况的是A. B. C. D.14.依据孔明灯的原理,判断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A.①B.②C.③D.④15.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B.山地迎风坡降水多C.阴天时昼夜温差小D.滨海地区的海陆风诗句“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是古人对霜降时节景观的描述。
据此完成16-17题。
16.诗中描述的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A.晴朗的凌晨B.晴朗的午后C.多云的黄昏D.多云的夜晚17.能用热力环流解释的现象是A.霜降北京易发生冻害B.滨海地区的海陆风C.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D.山地背风坡降水少2019年5月19日至20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灾害性天气。
下图为“北京大风降温天气预报图”。
据此完成18-20题。
18.北京的风向主要是A.偏东风B.偏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19.这种灾害性天气多发于大气层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20.5月19日北京出现了人员伤亡事件。
面对这种灾害性天气,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走路、骑车时多走高楼之间的狭长通道②不要在老树、广告牌、临时搭建物下逗留③靠近河、湖的堤坝边行走④及时关注气象预报和预警的最新消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
据此完成21-22题。
2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A. B. C. D.22.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
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读气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若四地形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B.P→O→M→N→PC.M→N→P→O→MD.N→M→O→P→N24.冬季坐在教室门口的同学会觉得腿部受凉。
下面热力环流图中能正确表示原因的是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完成25~26题。
25.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26.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
据此完成27-28题。
27.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C.动力下沉辅散D.热力下沉辐散28.易形成这种大物理状况的是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二月灰霾、三月风沙、四月柳絮、五月杨树毛儿”是北京春季常见的地理现象,下图为不同性质气团运动模式图。
据此完成29-30题。
29.图示四种气团运动情况中,最有可能引发北京三月风沙天气的是A.①B.②C.③D.④30.“柳树吐絮、杨树飞毛”,说明柳树和杨树原产地的植被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0年冰岛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灰导致欧洲很多空域被关闭6天。
2014年8月,冰岛巴达本加火山持续喷发。
(1)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
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_________。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图说明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3)由于全球变暖,近年来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_________,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影响”小组课题研究。
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
“海陆风的现象及影响”研究报告(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
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是________;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________。
A.18时~次日7时B.4时~当日14时C.16时~次日8时D.6时~当日18时(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________(季节)最少。
主要原因是什么?(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图乙“北京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
(1)观察图甲,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 (多选)A.城区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B.城区的降水量多C.郊区空气中的尘埃多D.郊区绿地多(2)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大气运动特点,你认为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乙中①、②、③三地中的 .(填序号)地。
植树造林对北京市环境治理的最主要作用是________。
A.美化环境B.净化空气C.保持水土D.涵养水源(3)北京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乙的①、②、③三地中的________地。
并简述其理由。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陆风包括海风和陆风,是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其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变化。
材料二:图甲、图乙分别示意M、N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单位:百帕),M、N两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1)A、B两点风力更大的是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根据近地面风的受力分析,与等压线垂直的力为_______,与风向相反的力为______,与风向垂直的力为_________。
(3)图甲中的M地与N地之间吹______(海或陆)风,乙图中的M地与N地之间吹____(海或陆)风。
图甲反映的是______(白天或夜晚)的热力环流情况, M、N两点中温度更高的是_______。
(4)如果乙图中M与N之间的风向是正东风,则高空P与Q之间的风向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