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50分)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海上内循环D.小循环2.图中没有标注的水循环环节有()①植物蒸腾②海水蒸发③地下径流④陆地降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荷兰砖是透水砖的原型,是一种长100毫米、宽200毫米、高50或60毫米的小型路面砖。
铺设时使砖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砖与砖之间预留2毫米缝隙产生的主要影响有()A.蒸发量不变B.地表径流增加C.地下径流减少D.利于下渗4.城市建设中与铺设透水砖有相似功能的是()A.铺设沥青路面B.增加绿地面积C.填埋湖泊河流D.增加建筑密度5.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A.臭氧层的高度B.对流层的高度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6.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7.下图某地连续四日昼夜的阴晴情况示意图,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B.C.D.8.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形成上图昼夜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A.①弱、③强B.②弱、③强C.③弱、④强D.①弱、④强9.下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11.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泾惠渠灌区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梁井结合多水源灌区。
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只参与陆地内循环②只参与海陆间循环③可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④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3.泾惠渠灌区引河流水灌溉()A.不能改变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B.加大了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C.增加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D.改变了灌区水循环的类型14.有人建议泾惠渠灌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从而达到节省灌区用水的目的。
这种做法将使灌区()A.作物蒸腾水量减少B.大气降水量增加C.地下水水量增加D.地表径流量增加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长2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
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5.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A.雨水B.地下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高山冰川融水16.乌拉尔河不同河段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源头到河流下游流量逐渐增加B.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河流流量大C.②至③河段春、秋季节易发凌汛D.①至③河段蒸发量逐渐减少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所示为高空风B.该风向形成于南半球C.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D.b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18.高压位于O点()A.东南方向B.北方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19.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地面的冷热不均B.水平气压梯度力C.地转偏向力D.地面摩擦力20.风蚀是雅丹地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特定环境中,其它环境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新疆罗布泊楼兰地区发育雅丹地貌,该地雅丹体为黏土质粉砂岩,干燥条件下较为坚硬,抗风蚀能力较强。
研究发现该地雅丹体表层岩性发生明显软化,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为矮小。
下图示意楼兰地区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变化(相对湿度指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楼兰地区雅丹体较为矮小的原因是()A.夏季降雨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B.风化作用强烈,雅丹体易被风蚀C.太阳辐射强,土层干燥,抗风蚀D.温差大,空气对流显著,风蚀强读国家海洋局海温预报图,完成各题。
21.海水温度取决于()A.陆上径流量的大小B.附近洋流性质C.热量收支状况D.海陆轮廓形状22.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A.由南向北递减B.由东向西递减C.由西向东递减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伏尔加河年径流最大发生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A.春季积雪融水补给B.夏季冰川融水补给C.秋季地下水补给D.冬季雨水补给24.据图判断图中AB河段河流流向()A.自南向北B.自北向南C.自东南向西北D.自西北向东南25.图示区域资源丰富,其中不包括()A.森林资源B.油气资源C.水资源D.渔业资源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是治理土壤________的基本方法。
(2)图中的空格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试述形成该土壤问题的过程。
27.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2)A层大气在气温、气流状况及与人类关系方面,各有哪些特点?(3)某飞机起飞时,机场风雨交加,飞机起飞后,迅速做爬升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
28.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中国造船业掌握全球近半数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江苏某造船厂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占比越来越高。
说明上图(b)中河段多江心洲的原因。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
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M(如图17所示)。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的偏动情况。
材料二:图左和图右。
(1)该实验模拟的原理最可能是()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大气受热过程D.水循环过程(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M向____(左或右)偏,图左中电炉对应图右中的____(填字母)。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该原理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相应方框内。
____、____、____、____、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4)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纸片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____(写出两条)。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极河流,通常是对发源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直接注入北冰洋的所有河流的总称。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呈现显著增大趋势,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的变化对北冰洋的生态环境及全球生态系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下图左为北极河流分布图,下图右为主要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多年月平均变化图。
(1)指出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2)北美大陆的北极河流入海径流总量较亚欧大陆小,试分析原因。
(3)与北美大陆相比,亚欧大陆冬季冰冻线距离海岸线较远,请作出合理解释。
(4)简述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B 2.C 3.D 4.B 5.B 6.D 7.D 8.B 9.C 10.B 11.C 12.C 13.C 14.A 15.C 16.B 17.B 18.B 19.B 20.B 21.C 22.A 23.A 24.D 25.A26.(1)盐碱化(2)农业生物措施(3)旱季时,蒸发旺盛,盐分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从而形成土壤盐碱化。
27.(1)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
(2)A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3)平流层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天气晴朗,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升至平流层比较安全。
28.输入该河段的泥沙量大。
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
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9.(1)B(2)右B(3)①③④②(4)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增加电炉的功率和冰块的数量30.(1)特点:入海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
原因:①各河流流域内夏季降水量较大;②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
(2)①北美大陆的北极地区海岸线较短,入海河流数量少;②北极河流的流域面积小,河流汇水量小;③流域内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④沿岸无暖流经过,导致河流流域冰雪覆盖期长,冰雪融水汇集量小。
(3)①亚欧大陆西北部边缘海域宽阔,使得北冰洋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充分,沿岸水温升高;②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深入北冰洋,带来大量热量;③亚欧大陆北极河流多,入海河流径流量大,带来的热量丰富;④北大西洋暖流汇入和入海河流导致上层海水运动速度较快,影响范围广,不易冻结。
(4)①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向北冰洋输送的热量增多,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海冰减少;②向北冰洋输送的淡水增多,导致海水盐度下降;③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