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治理研究的演变与发展

公司治理研究的演变与发展

Slide 18
公司治理研究对象的扩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剧,公司治理 研究的范围得到扩展,一些学者不再局限于以往对英美国家公司治 理问题的研究,开始转向研究日本和德国的公司治理问题(Prowse, 1992;Kang和Shivdasani,1995;Kaplan,1994;Franks和Mayer, 2001),他们发现日德公司与英美公司的一个最显著的差别就是公 司的所有权高度集中。 Prowse(1992)发现,日本公众公司的所有权高度集中,而且金融 机构是公司最主要的大股东,在1984年,商业银行拥有日本所有公 众公司20%以上的外部股份,保险公司则拥有17%以上的外部股份, 前五大股东持有股份比例的变动范围从10.9%提高到85%,其平均值 达到33.1%,显著的高于美国的公众公司。 Kaplan(1994)对1986年38家德国大公司股权集中度的描述统计显 示,这些公司28%的股份是由大股东所持有。
—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公司治理章程
公司所有权结构的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关于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其实 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Berle和 Means(1932)所描述的美国公众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发生了显著 的变化,大股东在公众公司的逐渐兴起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在Herman1981年所著《公司控制,公司权力》一书里,他重 新评价了Berle-Means命题,Herman发现:1974年底,美国200 家大公众公司中,由绝对多数股东和持有超过1%股份的股东控 制的公司比例达到22%。与此同时,尽管股东人数大量增加, 个人投资者持有股份进一步分散,但“机构投资者开始取代个 人投资者成为最大宗股票的所有者。在最大的125家公众公司里, 约有5%-10%的股权持有在47家机构投资者手中,机构投资者持 有其中9家公司超过10%的股权比例。
私利导致的无效率;对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剥削。 虽然Shleifer和Vishny在这篇综述中并没有拿出直接的、十分有力的
Slide 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委托代理问题的提出
在“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这篇经 典文献里,Jensen和Meckling(1976)基于Berle和Means (1932)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命题正式提出了股 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 Jensen & Meckling认为,代理关系可以看作为一种合约,根 据这种合约,委托人雇佣代理人并授予其一定的决权力,使其 代表委托人的利益履行一定的职责,从而最大化委托人的利益。 但是由于委托人目标和代理人目标的不一致,由此会产生两者 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会产生一些费用,也就是 代理成本。企业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一系列合约的集合。
公司治理研究的演变与发展
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
科思在其1937年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两个很 有价值的问题: (1)企业如何确定自己的边界?即企业应该把哪些经济活动 划入自己的内部活动范围,又把哪些经济活动划到外部去?科 思认为,企业的边界是可变的,可以收缩也可以扩展。经济学 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找出并明确划分企业边界的决定性因素。 (2)与此相关,应该研究限制企业扩张范围的因素,即如果 说用企业体制来组织经济活动比用市场体制来组织更好,那么 为什么不把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组织到一个企业中去? 可见与市场比较而言,企业体制也有局限性。为了解释这些 问题,科思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
Slide 2
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
按照康芒斯的划分,“生产”活动是人对自然的活动,“交 易”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 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这种“交易”活动被康芒斯 视为“制度”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制度”的实际运转是 由无数次“交易”构成的;“交易”就成为康芒斯的制度经济 学的基本分析单位。 在其《制度经济学》中,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三种基本类 型:买卖的交易,即平等人之间的交换关系;管理的交易,即 上下之间的交换关系;限额的交易,主要指政府对个人的关系。 这三种交易类型覆盖了所有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
Slide 5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科思(1960)在其《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科思 定理”:若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 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现实经济生活中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由此人们推出“科思反定 理”或“科思第二定理”,即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 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科思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已经将权利安排即制度形式与资 源配置效率直接对应了起来,由此,新制度经济学革命揭开了序幕。 科思(1937)的《企业的性质》一文被公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 开山之作。 科思提出的“交易费用”这一概念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之一。
Slide 6
新制度经济学的概念
“新制度经济学”这个概念是由威廉姆森最先提出来的。简 单地说,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 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
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所构成,这三个部 分就是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
Slide 3
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
科思的分析表明,交易活动是稀缺的,可计量的,也是可比
较的,因而可以纳入经济学分析的范围。 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 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 企业的规模被决定在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 边际费用或等于其他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那一点上。是选 择市场还是选择企业,取决于两种形式的交易费用孰高孰低。
Slide 7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科思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 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 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经济学的目
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和这
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 科思与诺思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制度与经济 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Slide 10
交易费用概念的广泛应用
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将交易费用的概念应用于广泛的领域,例 如代理关系、寻租活动、企业内部考核、外部性问题、纯粹市
场与科层组织之间的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形态、经济史甚至政
治制度等。 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有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 经济分析法学、新经济史学等等。
Slide 14
公司治理研究的兴起
Jensen和Meckling(1976)所提出的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
理问题为后来公司治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Denis和McConnell,
2003),学者们由此开始探讨如何通过各种公司治理机制来解 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包括董事会和大股东的内部 治理机制(Mace,1986;Weisbach,1988)和公司控制权市场 的外部治理机制(Jensen和Ruback,1983)。
Slide 8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
经济人:追求财富最大化
有限理性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Slide 9
制度的功能
降低交易成本: 有效的制度能降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抑 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制度所执行的功能具有经济价值:为经济提供服务。 制度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 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把阻碍合作得以进行的因素减少到最低 程度。 制度提供激励机制: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建立制度化的设施, 并确立财产所有权,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的 活动,使个人的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防止别人“搭便 车”或不劳而获。 制度创新有利于外部利益内部化:建立排他性产权制度。
Slide 4
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
科思认为,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 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 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费用, 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 二是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 到退出契约所花费的费用。 交易费用概念扩展到包括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即提供交 易条件)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 的费用,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执行交易的费用,监督违约行 为并对之制裁的费用,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等。
Slide 11
Berle-Means命题
1932年,Berle和Means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第六十
九页写下这段著名的话: 随着公司财富的所有权变得更加广为分散,对这些财富 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已经变得越来越少集中于同一个人之手。在 公司制度下,对行业财富的控制可以而且正在被以最少的所有 权利益来完成。…财富所有权没有相应的控制权,而财富的控 制权没有相应的所有权,这似乎是公司演进的逻辑结果。
Slide 17
公司所有权结构的变化
Herman的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得到了Demsetz和Lehn (1985),Shleifer和Vishny(1986)以及Holderness和Sheehan(1988) 等学者的进一步证实。 Demsetz和Lehn(1985)对美国511家大公司的统计表明,前五大股 东持有股份比例的变动范围是从1.27%到87.14%,其平均值达到 24.81%。 Shleifer和Vishny(1986)的描述统计也显示,在1980年美国《财富》 的456家大公司中,354家存在至少一个拥有股份比例在5%以上的大股 东,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为15.4%,前五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 例为28.8%。 Holderness和Sheehan(1988)的样本则表明,从1978年到1984年间, NYSE和AMEX里约有5%的上市公司由绝对多数股东所控制,仅在 1984年,NYSE、AMEX和OTC市场将近20%的公司里至少有一位拥有 10%股份且不担任公司职务的大股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