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完整
1103年,阿伯拉尔(Peter Abelard,1079-1142)自布 列塔尼慕名而来,但却用逻辑三段论推翻了威廉的理论, 并发表了一系列著名的演讲,使得学生纷至沓来,巴黎 从此成为法国最受欢迎的学术中心之一,他也因此被视 为巴黎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至12世纪中叶,巴黎学校 的规模越来越大,教师也随之倍增,于是,日益增加的 教师们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教师的同业公会,以此来争取 维护自身的各种利益和权利。这样,大学组织也就形成 了。在中世纪,特别是13、14世纪里,巴黎大学是整 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学术机构,伟大的神学-哲学国际 中心,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大多出自这里。
51
中 世 纪 大 学 讲 课
52
中 世 纪 大 学 辩 论
53
·
(三)基本模波式隆:那模式:学生的大学
波隆那大学是学生的大学,即以学生 为中心并满足市场需要为目标的大 学;是学生们的自治组织,其中学 生行会有自己制订的规章制度,用 以调整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内部关系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从行会中选举 出院长和聘任教师。同时,学生也 控制大学教学工作,如付给讲课者 讲课费,并能够对迟到或未完成有 学生们所制订的教学计划的教师罚 以重金。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世俗大 学,它的教师中有很多是俗人,它 的学生有很多是在意大利城市的政 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律师和官员。 1364年以前没有神学课,只有宗教 法规。
44
(二)中世纪大学的特征
(1) 基本目的: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专 业人才,分文、法、神、医四科
(2)创办者:大学由师生,首先是学生提议 创办,不是教会或市政当局所办
(3)管理:大学自治,免税、免服兵役
45
(4)领导体制:“学生”大学(南欧) “先生”大学(北欧)
(5)课程:文科属预科性质, 预科后学 习法学、神学、医学相关课程
30
伊尔内留斯 (Irnerius:10551130)意大利法学家, 波隆那法学学校的创 始人( Corpus Juris)被认为是对 《罗马法》最好的注 释。
波隆那
萨勒诺
波隆那:最早的法学院校
31
波隆那大学是11世纪末在西欧建立的第一所大学 ,之前它作为一所研究罗马法的学校时,就已经闻 名于世。德皇赐赠一笔基金,一群日耳曼学生也来 就读,很多人从欧洲赶到这里学习法律――罗马法 。到12世纪上半叶,波隆那的民法博士们就已享有 很高的声誉。他们引用《查士丁尼法典》解释法律 问题和其它问题,体现出对理性的重视和热爱。新 的法律哲学在西欧迅速传播开来,给予理性以强烈 的刺激,推动了经院哲学的形成。1140年,爱尔纳 留的学生格拉蒂安将新方法应用于宗教法律,编写 了第一本宗教法典。从此,波隆那不仅成为民法教 育的伟大中心,而且成为教会法教育的伟大中心。 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英诺森三世都曾是波隆那大学 的学生。
(6)大学形成了学位制度“硕士”、“博 士”
(7) 大学与教会有复杂的关系
46
基本特征
三项特权:第一是教学权以及学士、硕士、 博士等学位的考试权和授予权。这些权力都 是由宗教权威(罗马教廷)赋予的;第二是 高度的自治权,就是大学有权管理自己的事 务,不受政治和宗教限制,这种权利是大学 师生通过“迁移权”(Migratio)和“罢工 权”(Cessatio)争取到的;第三是独立审判 权,大学师生可以不受普通法庭的传唤,并 免交各种租赋和税收,这是地区或市政当局 赋予的特权。
50
大学(Universitas)一词的原义就是“行会”,即由一伙 人所组成的具有法权的合法团体。同乡会的领导人由 选举产生,称为“顾问”(Consiliarius),任期一年 。除了学生们自己组成自己团体外,教师们也组成自 己的组织,称为“教师会”(Facultas)。这个词原义是 某一种学科,以后引伸为专门教授某一学科的教师团 体。每个教师会餐每年选举一名主任(Decanus)。同乡 会的顾问和教师会的主任共同组成大学委员会,委员 会选举校长(Rektor),任期一年。
49
行会特征明显
早期的大学是由来自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 生组成的学者团体。 这种团体的成员往往 根据自己的出生地参 加某个“同乡会”
(natione)。同时, 他们也模仿手工业行 会,把自己的组织称 为“师徒行会 ”“Universitas Magistrum et Scholarrium”。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历史分期
5—11世纪 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 11—14世纪上半叶 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 14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期 封建社会向
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2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
一、教育形式和机构 1.修道院学校 对象:神职人员、世俗人员 内容:宗教信仰的培养,读、写、算 方法:教师口授,学生背诵、抄写结合 组织形式:个别教学 管理:纪律严格、体罚盛行
23
24
25
26
27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 与经院哲学的发展
一、中世纪大学 1.产生背景: (1)物质基础:封建制度确立,生产力发展,封建
王权稳固,社会稳定 (2)社会基础:新兴城市兴起,新兴资产阶级产生 (3)文化基础:东西方贸易往来与十字军东征,使
西方重现古代文明 世俗政权与教皇之间的斗争,使大学在二元间有了 发展之地。
42
——在中世纪,尤其13世纪和 14世纪,巴黎大学是学术思想 最活跃、影响最大的文化中心。 作为文化象征,老巴黎大学周 围的地区有五多:学校多、书 店多、咖啡馆多、旧书摊多、 旅馆多。
——文化名城巴黎正是因为有 了巴黎学才名扬四海。—— 枢机主教黎世留重修了 被毁的学院(包括教堂),从 而形成大致相当于今天规模的 建筑群,北至克吕尼博物馆, 南到先贤祠一带。
28
12世纪末后出现,泛指行会之意。13 世纪之后开始专门指学者或师生组成的行 会,但在中世纪(直到1800年),该词仍 然泛指学者团体组织,此时而作为学习机 构或场所则使用的另外一个拉丁词为 Studium general,中世纪后期两个词意义 逐渐统一,指由教师传授高级学术的场所, 即今天意义上使用的“University”。
32
波
波隆那大学
隆
那
大
学
33
萨莱诺大学(Salerno):欧洲最早的医学中心。
腓 特 烈 二 世
34
11世纪形成的萨莱诺医学中心 35
1231年,腓特烈二世颁发特许状,承认该校的 地位,规定不经萨莱诺学校的许可,任何人都不 能行医,并且在完成五年学习课程之后,还得在 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至少实习一年。虽然萨 莱诺学校是欧洲最早和最著名的医学中心之一, 但直到13世纪后期,萨莱诺才符合当时尚处于不 成熟状态的大学标准,在此之前,它被认为并非 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大学,因为它缺乏有效的组织 以及一所合格的大学应开设的必要的学科。史家 认为萨莱诺学校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是非宗教性 学校的第一个样板,不同宗教不同国籍的人为一 共同目标而在一起工作。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受 到款待,他们在这里传授知识和工作,做出了特 殊贡献”。
实质: 典型的武夫教育
12
中世纪骑士教育图
13
14
中 世 纪 的 骑 士 教 育
15
十 侵字 略军 战东 争征
:
为了维护宗教传统;消除私战
与实现上帝和平,实现教会重新统
一,挽救圣城;获得过境贸易与商
路的控制;为贸易往来铺平道路;
获得东方财富;逃避灾害
16
17
18
19
20
21
22
3
2.主教学校:设在主教所在地,条件好, 水平齐,数量少
3.堂区学校:设在堂区教士所在村落,面 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教育范围 大,培养目标更宽,学校条件、水平低
4
罗马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5
中 世 纪 教 会 迫 害 异 教 徒
6
中 世 纪 修 士 在 阅 读 和 整 理 经 典 著 作
7
中世纪西欧的教堂及其文法学校 8
29
11世纪末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产生, 1150 年巴黎大学形成,1168年牛津大学,1209年, 剑桥大学。
12世纪后意大利萨拉尔诺大学,西班牙创 立萨拉曼加大学,德国设立海德堡大学,奥地 利开办维也纳大学,法国成立了奥尔良大学等 等。14世纪末,欧洲已有47所大学,15世纪末 达60多所,大学已遍布欧洲各地。
中世纪西欧学校的拉丁文课
9
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一、宫廷学校 地址:设在国王或宫廷中,培养王公贵族
后代(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 内容:七艺 方法:问答法
10
二、骑士教育 性质:家庭教育 目标: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
骑士精神和技能
11
三个阶段: 0~7、8岁 家庭教育阶段 母亲教宗教、道德 7、8~14岁 礼文教育阶段 高一级贵族家作侍童 14岁~21岁 侍从教育阶段 学骑士七技,侍奉 领主、贵妇 21岁,授职典礼,成为骑士
37
“东方与 西方的教 师”。
38
中 世 纪 的 巴 黎 大 学 39
巴黎大学:曾是唯名论者和唯实论者争论的讲坛,北欧地区最受欢迎 的学术中心。
——巴黎大学就是从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所属的一 所天主教学校——索邦神学院(Sorbonne ,the Faculty of Theology )演变而来。
36
在11世纪下半叶时,卡西诺山修道院的非洲籍修士康斯 坦丁(Constaninus Africanus)就开始了翻译工作,他把希 波克拉底和加伦的医学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萨 拉诺学校作为一个希腊、阿拉伯和犹太影响的汇集地,特 别是在医学研究方面翻译、保留和吸收了许多希腊和东方 的医学思想。在西西里诺曼底王国,伊斯兰、犹太和希腊 文化同样受到重视,腓特烈二世本人就懂阿拉伯文、希腊 文、拉丁文等多种语言,他将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科学家 及哲学家带到他的宫廷,酬以巨款,要他们将希腊和阿拉 伯的科学古籍翻译成拉丁文。促进了医学理论和教学的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