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作业指导书目录一、概述 (3)1、总述 (3)2、范围 (3)3、名词解释 (3)4、目标 (6)二、项目的生命周期 (8)三、典型项目类型 (8)四、定制软件类项目监理工作流程 (8)1、准备阶段 (8)2、实施阶段 (9)3、验收阶段 (14)五、成品软件或原型、快捷类项目监理工作流程 (16)1、准备阶段 (16)2、实施阶段 (17)3、验收阶段 (21)六、系统集成类项目监理工作流程 (23)1、准备阶段 (23)2、实施阶段 (24)3、验收阶段 (29)七、通用型文档 (30)一、概述1、总述本操作手册主要指导应用软件系统监理人员对其所负责监理的项目中,监理工作的流程进行标准化,对输入输出工作的内容、成果、文档格式等进行了明确,并对项目质量检查要点明确。
2、范围(1)人员方面:应用软件所有监理人员。
(2)项目方面:应用软件所涵盖业务类型的项目。
(3)时间方面:自本指导书生成后至下一个版本发布时。
(4)文档方面:文档根据本作业指导书内所指定的格式、生成时间及内容要求进行编制。
3、名词解释(1)项目: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
(2)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描述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最一般的划分是将项目分为"识别需求、提出解决方案、执行项目、结束项目"四个阶段。
(3)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也称为业主单位或项目业主,指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或投资者,它也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
主要履行:提出建设规划、提供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的责任。
(4)承建单位:作为承包建设某工程的机关、团体承包单位的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5)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对工程建设进行第三方监理的具有经营性质的独立的企业单位。
它以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协助用户解决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并收取监理费用,同时对其提供的建筑工程监理服务承担经济和技术责任。
(6)应用典型项目:主要指定制软件(软件开发)类项目、系统集成类、成品软件或原型(快捷)类项目、平台建设类项目等。
(7)定制软件(软件开发)类项目:主要指根据建设单位实际需要,定制开发的软件,并经过测试、试用后,在建设单位内推广使用。
(8)成品软件或原型、快捷类项目:主要指承建单位在已有类似软件或系统基础上,根据建设单位需要进行较小的修改、完善,并经过测试、试用后,在建设单位内推广使用。
(9)系统集成类项目:主要指承建单位将设备、成品化采购软件整合起来,达到建设单位需求,并经过测试后,在建设单位内正式使用。
(10)双软认证:"双软认证"是指软件企业的认定和软件产品的登记;企业申请双软认证除了获得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的认证资质,同时也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一种保护方式,更可以让企业享受国家提供给软件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国务院最新公布的国发〔2015〕11号文《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决定》中,2015年3月15日取消双软认证当中软件企业认定的审批。
(11)主动发文:主要指监理人员发现、预测风险或问题,所主动发出的文档,如联系函、通知单等。
(12)文档时效性: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时效性主要指文档发出时对项目的问题或风险的预警及指导作用。
(13)文档分级审核:项目中监理方编制的每份文档,都要经过总监、部门经理的审核,为保证时效性总监审核后,就可提交建设单位。
(14)部门检查项:部门进行项目质量检查所时,项目监理人员必须完成的工作。
(15)总工办考核项:总工办进行项目质量检查所时,项目监理人员必须完成的工作。
(16)软件配置:指一个软件产品在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机器可读或人工可读)和各种版本的文档、程序及其数据的集合。
该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该软件产品软件配置中的一个配置项。
(17)软件配置计划:项目承建单位(或软件开发单位)中负责软件配置管理的机构或个人,必须制订一个包括下面内容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计划的封面必须标明计划名和该计划所属的项目名,并必须经项目委托单位和项目承办单位(或软件开发单位)的代表共同签字、批准“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必须具有的内容如下。
1)引言:包括目的、定义和缩写词、参考资料。
2)管理:包括机构、任务、职责、接口控制、实现、适用的标准、条例和约定。
3)软件配置管理活动:包括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的记录和报告。
4)工具、技术和方法。
5)对供货单位的控制。
供货单位是指软件销售单位、软件开发单位或软件子系统开发单位。
6)记录的收集、维护和保存(17)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软件质量保证(SQA)计划是在软件开发中为保证质量水平所采取的有关质量控制手段的大纲。
软件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使软件过程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可见的。
它通过对软件产品和活动进行评审和审计来验证软件是合乎标准的。
(18)生产环境:在软件开发中生产环境是指建设单位正式使用的环境(包括软、硬件、网络环境等)。
(19)测试环境:在软件开发中测试环境是指以承建单位为主来使用的环境(包括软、硬件、网络环境等)。
(20)试运行:是软件开发完成后,正式上线使用前,所须经过的在生产环境下的测试运行,以检验系统的各项功能、性能等。
4、目标提高监理人员的监理工作能力,更好的把控、推动项目发展,当好建设单位的参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切实发挥出监理的作用,便于后期监理业务的开展。
(1)主动发文:每周监理人员主动发文至少1篇。
(2)文档时效:联系函及通知单在发现问题后,最迟推后1日内发出,否则时效性降低;会议纪要、测试记录(或报告)、开箱记录等文档1日内必须形成初稿,最迟次日必须发出。
未按时效要求发出文档的,由各部门在绩效管理办法中进行规定、处罚。
(3)文档分级审核:若经审核通过发出的文档出现问题,如错字、格式、措辞、内容不符等问题,将首先由部门经理、主任工程师、总监等承担主要责任,现场监理人员无责任;若因现场监理人员未按要求审核,即发出文档,则现场监理人员负主要责任。
文档审核的可以通过微信、Eteams、OA等,具体由各部门、项目组自行确定。
核心是总监(4)识别项目生命周期:项目总监和现场监理人员须十分清楚所负责项目的当前生命周期,以利于项目监理工作的开展。
(5)规范文档格式:所负责项目须根据本作业指导书所规范的文档。
若项目中有特殊要求,可根据项目实际执行,但必须保证项目文档的完整及格式的一致。
(6)汇报材料文档字体要求:根据政府单位行文要求,标题为宋简2号字;正文用仿宋国标3号字;行间距用固定行距 28或27;页码在页脚,即文档右下角。
(7)格式要求:发文前要检查文档格式,保证文档美观。
可根据需要在保证文档内容不变情况下将跨页、跨行的文档进行调整,使其美观。
(8)监理档案方面要求项目负责人于验收前一周(特殊情况除外,但至少留有2天时间)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包括监理档案整理和PPT制作等),并提交部门检查。
同时,部门须组织至少由项目总监、现场监理人员等参加的讨论会,对PPT、监理总结等进行分析、讨论。
(9)电子档案命名规范(10)工作交接要求(11)联系函、通知单等文档的一事一文要求。
二、项目的生命周期在监理工作中,项目生命周期是根据各项目的类型及实际情况所进行划分的,详见各典型项目监理工作流程。
三、典型项目类型典型项目:通过所负责项目进行梳理、归纳,将同类型或相近的项目进行归类,形成了应用系统的典型项目。
应用系统典型项目为定制软件(软件开发)类项目、系统集成类、成品软件或原型(快捷)类项目、机房建设类项目、平台建设类项目。
四、定制软件类项目监理工作流程1、准备阶段,主要指项目开始前监理组为顺利开展监理工作所进行的相关准备工作。
THJL-18-总监理工(1)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建设合同须有电子版和纸质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用电子版以便于审核,但发文前需要查看纸质版的文件,以保证文档的准确性。
(2)项目分析会材料指项目分析报告、PPT等。
项目分析重点是项目的难点及解决措施、风险、项目管理流程及沟通机制、识别敌军和友军、重点人物关系及职责。
(3)通讯录须包含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的相关人员,并给各项目参建方发出。
建立微信群,。
(4)与业主代表进行交流。
监理单位理解项目重点和难点、项目风险预警、文档重要性、处罚办法。
根据项目重要程度,参与交流人员不同。
一般须业务负责人和项目总监参与,重要项目除业务负责人和项目总监外,还需要部门负责人、总工办人员参加。
(5)项目提交文件的清单。
2、实施阶段,主要指项目自项目首次例会(标志项目正式开始实施)至项目验收前所经历的过程。
(1)项目首次例会签到时,注意先请与会职务最高的领导先签,其余依次。
(平时例会可看建设单位代表是否关注,不关注可以不按顺序签)项目所负责的部门领导、项目总监必须参会会议,且在会上发言。
实施方案能否及时通过,作为承建单位项目经理能力评定标准;(2)实施方案是由承建单位编制,监理单位审核的项目文档。
内容需包含技术部分和项目管理部分,如目的、范围、实施步骤、实施人员及分工、工期安排等内容。
(3)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审核依据为:1、合同及招投标文件中所提及的内容、性能要求等;2、调研记录中提及的功能或需求;3、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格式中需有的内容,如接口要求、基础环境要求等。
(4)需求规格说明书必须经过建设单位审核、确认。
监理单位只是初审,即审核该文档的结构、内容、格式的完整,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并根据监理的经验提出相应建议。
若已通过监理单位审核,但建设单位迟迟不进行确认的,监理单位可以在会议上提出需求确认的方案建议,如召集业务单位以会议形式进行确认。
(注:在会议纪要、联系函中写出即可,不用重复提及)(5)实施过程中的版本控制需要贯穿始终,包括软件版本和文档版本的控制。
需要将软件功能和版本对应,软件功能和文档对应。
版本更新时,应先在测试环境中进行部署,并进行相应测试,通过后,经三方同意再在生产环境中部署。
(6)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之间关系。
先有概要设计文档,后形成数据库设计和详细设计文档。
(7)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的审核依据为:1)合同及招投标文件中所提及的内容、功能及非功能要求等;2)调研记录中提及的功能或需求;3)经确认的需求规格说明书;4)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格式中需有的内容,如接口要求、基础环境要求等。
(8)测试方案由承建单位编制,监理单位审核。
该方案须符合合同及招投标文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包含测试的时间、地点、人员、方法、范围、工具、环境、测试用例)(9)压力测试报告的测试环境应为建设单位当前使用环境,若为承建单位自行搭建环境,则仅具有部分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