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企业战略一、华为的战略回顾华为最新的战略及战略方向是2018年制定的。
愿景、使命与战略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成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为世界提供多样性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智慧体验。
四大战略方向2021年四大战略方向的关键业务进展:1、推动无处不在的联接:l助力5G创新业务从技术验证走向商业应用。
基于5G的AR、VR、自由视角视频等创新应用在全球多个区域和国家落地;RuralStar系列解决方案为偏远村庄提供高质量的移动宽带服务,推进乡村数字化,已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6千万偏远区域人口提供联接。
l致力于“打造无处不在的智能IP联接”,推出端到端智能云网解决方案。
携手上下游产业组织、运营商客户和行业客户,推动IPv6/IPv6+从产业共识走向商业实践。
l华为云持续加大全球数据中心和加速网络的布局,云网协同,联接人、联接物、联接应用,提供一致体验的全球一张网,让信息流高速分发处理,让业务快速全球触达。
l搭载HarmonyOS的华为设备数超过2.2亿;HarmonyOSConnect(鸿蒙智联)已有1,9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鸿蒙智联认证产品种类超过4,500个,2021年新增产品发货量突破1.15亿台。
2、使能无所不及的智能:l昇腾AI助力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已有20多个城市规划和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赋能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
面向行业,华为联合伙伴发布“昇腾智造”、“昇腾智行”、“昇腾智巡”等系列行业解决方案,使能行业智能升级。
l欧拉全新升级,成为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
华为携手伙伴将欧拉开源操作系统项目正式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l发布华为云盘古系列预训练大模型、天筹AI求解器等技术,并深入行业打造智能中枢,沉淀业界领先的行业AI资产,落地中国20多个标杆城市及多个标杆企业。
l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发布HarmonyOS智能座舱、4D成像雷达、MDC810、“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智能热管理系统五大创新解决方案。
3、促进个性化体验:l以HarmonyOS和HMS生态为核心驱动及服务能力,围绕智慧办公、运动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和影音娱乐为主的五大场景,为消费者打造极致的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
l继智能穿戴、智慧屏等之后,手机、平板及汽车座舱等更多品类华为产品与HarmonyOS结合,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
HarmonyOS智能座舱让车上的应用服务可以与手机、智能家居等终端设备无缝流转,实现车联万物的便捷。
l发布HMSCore6,开放领先的技术能力和服务包括图形、媒体、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69个Kit,共计开放21,738个API。
HMS 作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正愈发繁荣,HMS全球应用数量同比增长147%,全球应用分发量超过4,320亿次。
4、打造数字平台:l依托端管云协同的ICT基础设施技术优势,加速构建共生共创共享的数字生态,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全球已有700多个城市、267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伙伴,华为企业市场合作伙伴超过30,000家。
l作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主流云服务厂商,华为云持续使能千行百业,已上线220多个云服务、210多个解决方案,聚合全球超过三万家合作伙伴,发展260万开发者,云市场上架应用超过6,100个。
l华为云发布开天aPaaS,以开发者为核心,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开放平台,聚合伙伴能力,实现经验即服务,使能行业场景化创新,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
二、2021年经营结果分析从华为2021年财务报告来看,在业务受到多方打压的情况下,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符合预期,财务稳健。
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6,368亿元,实现利润人民币1,137亿元,净利润率达17.9%;经营现金流增长69.4%,现金存量充足;资产负债率从62.3%下降到57.8%,资本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其中,在经营利润里面有608亿是来自主营业务外收益(这部分收益应该主要来自于对子公司荣耀及超聚变的出售),真正来自主营业务的利润是606亿,扣除营业外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应该是在9.5%左右,较2020年也是提升的,这主要受益于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大幅提升,进一步分析应该是成本控制及产品结构的调整,由于美国对华为芯片的限制,华为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了高端产品中,这也是肉眼可见的产品调整策略。
华为的收入主要按照三个经营单元: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
2021年,三大业务经营结果如下:运营商业务主要是国内5G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已经不大,国外业务又受到打压,2021年基本是处于一个稳定的业务状态。
消费者业务受制于芯片供应,有大幅的下滑。
企业业务也是平稳小幅增长。
研发费用投入一直是华为财务的亮点,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都不低于收入的10%,2021年更是以1427亿(占收入的22.4%)的研发投入,占据全球研发投入第二位。
再看人效,2021年华为员工19.5万(2020年为19.7万),人力费用1645亿元,人均工资奖金84万(包含TUP部分,不含股权分红)。
2021年华为整体员工的元均收入3.87元(2020年元均收入是5.37元),人效是有下降。
现金流:华为的财务规划及资本架构一直是做的非常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一直是要求不低于收入的17%,2021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1284亿元,还有短期投资资金2882亿元,华为的资金还是非常充裕的。
三、2022年战略规划郭平总在财报致辞中说:未来始于假设。
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也就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战略。
那么华为的假设是什么呢?过去三年,华为与产业界的客户、伙伴以及学者深入交流,通过2,000多场研讨,形成了面向下一个十年的思考:在宏观层面,提出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八大探索方向,阐述ICT技术如何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组织、个人带来哪些新机会;在产业层面,系统思考了通信网络、计算、数字能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未来技术和发展方向。
医:让健康可计算,让生命有质量。
2030年,通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数据的建模计算,将能实现主动预防,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健康穿戴设备更加普及,借助物联网、AI等技术,未来的治疗方案将不再千篇一律。
食:用数据换产量,普惠绿色饮食。
2030年,人们可以利用农情多元数据图谱,实现精准农耕;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模拟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等要素,打造不受变化莫测气候影响的“垂直农场”;通过3D打印,获得符合个人健康需求且口感最佳的人造肉,实现从靠天吃饭过渡到靠数据吃饭。
住:新交互体验,让空间人性化。
2030年,基于万兆家庭宽带、全息通信等技术,打造数字化的物品目录,通过自动配送,实现储住分离;构建智能管理系统,打造物与物的自动交互,让人类有可能在零碳建筑中工作和生活;基于下一代物联网操作系统,从单品智能发展到多设备联动,实现居家和办公环境的自适应,打造新的交互体验,让人们拥有“懂你”的智能空间。
行:智能低碳出行,开启移动第三空间。
2030年,出行将是多维的创新系统。
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能源汽车,能让我们拥有专属的移动第三空间;新型的载人飞行器不但能提升紧急救援效率,降低救急医疗物资的输送成本,甚至还能改变我们的通勤方式;通过定制与他人共享的高效出行方案,来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率,促进绿色出行。
城市:数字新基建,让城市有温度,更宜居。
2030年,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与应用,城市治理方案将进一步优化,资源的利用率和治理的效率将大幅提升,实现城市更智慧,居民将能享有更便利、更人性化的服务,生活在有温度,更宜居的城市中。
企业:新生产力重塑新生产模式,增强企业韧性.2030年,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依托数据的智能处理,依托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等新型装备,实现企业在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柔性化重塑,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新生产模式,企业将拥有更强的韧性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能源:绿色能源更智能,呵护蓝色星球。
2030年,能源将更加绿色、更加智能。
人们可以在近海、湖面部署新型清洁能源电厂;低碳数据中心和低碳站点将有望成为现实;利用虚拟电厂、能源云构建“源网荷储”全链路数字化的能源互联网。
数字可行:数字技术与规则塑造可信未来。
2030年,数字可信将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
AI、区块链、隐私安全计算,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个人隐私安全保护相结合;双管齐下,共建数字可信的智能世界。
通信网络2030,立体超宽的智能联接将无处不在。
网络联接的对象及边界将不断拓展。
到2030年,随着XR、裸眼3D、电子皮肤、电子鼻等技术的成熟,“数字视觉、数字触觉、数字嗅觉”将通过下一代网络,带来身临其境、天涯若比邻的颠覆式体验。
与此同时,伴随联接百亿人到千亿物的网络需求变化,网络设计理念也将从“面向人的认知”向“面向机器认知”转变,催生出面向千亿物、海量数据和多级算力的基础设施,提供联接服务的算力网络。
除此之外,住行合一网络、卫星宽带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认知网络这四种未来网络场景也将逐渐成为现实。
通信网络2030将具备立体超宽、确定性体验、智能原生、通信感知融合、安全可信和绿色低碳6大技术特征。
华为预测,到2030年,全球联接总量将突破2,000亿,与此同时,企业网络接入、家庭宽带接入、个人无线接入突破万兆,迎来一个万兆联接的时代。
计算2030,多样性计算将无所不及。
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将无缝融合,人与机器实现感知、情感的双向交互;人工智能将无所不及,帮助人类获得超越自我的能力,成为科学家的显微镜与望远镜,让我们的认知跨越微小的夸克到广袤的宇宙,千行万业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计算能效将持续提升,走向低碳计算,帮助人类利用数字手段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
未来计算将面临物理极限的挑战,既要从软件、架构和系统层面去创新,更要产业界共同探索新的计算基础,突破半导体物理层极限,构建智能、绿色、安全的未来计算。
华为预测,到2030年,人类将进入YB数据时代,通用算力将增长10倍、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
数字能源2030,全面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转型。
光伏、风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撼动传统化石能源地位,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正深度融合,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比特管理瓦特”,并在“能源云”上实现各种智能化应用。
华为预测,到2030年,在能源生产侧,风光新能源成为主力电源之一,可再生能源占全球发电总量比例50%;在能源消费侧,终端电气化率将超过30%,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的比例将超过50%,超过80%的数字基础设施将采用绿能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