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

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

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1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一、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常常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

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

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二、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

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那么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

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

删除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三、六要素串连法。

一篇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

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抓重点句法。

我们所学的课文经常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课文中总是有总起句或者是总结句。

概括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找到总起句或是总结句,它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中心句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中心句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还有的课文中间局部常有过渡句,过渡句的主要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因此对于串连文意的作用自不待说,同时过渡句也是上下文的中心句,概括了上文,也统领了下文。

因此,概括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

过渡句也有助于我们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过渡句一般是对上文的总结和对下文的总领,而这样的总结和总领,正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

2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囊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 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 丈夫回来之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标题追溯法。

方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3小学语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一、超前调控,扎实抓好概括文字主要内容和习作目的的教学。

例如:《唐打虎》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课文写的是在皖南山区一个村子的后山上盘踞着一只老虎,伤害了不少牲口,村子里的却在那几次出动去打它,都没有成功。

后来,村民们请来了〃唐打虎〃祖孙俩。

这一老一少进山一下子就把老虎打死了,而且向村民们叙说了打虎的经验是怎样得来的。

学生到达这个基本要求后,再把要求提升,即语言要简练些。

可将主要内容概括为:课文记叙了皖南山区村民请"唐打虎〃祖孙俩来帮他们打虎除害的故事。

在进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理解习作目的的教学。

例如,学习《草地夜行》时,出这样的思考题:文章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赞扬了老红军怎样的精神?通过屡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有了感性认识。

二、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弄清文章中心思想语言表述结构。

例如:《再见了,亲人》的中心思想是:课文记叙了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从例子可以看出,中心思想可分为两局部(用"〃分开了): 前局部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局部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一般来说,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结构可以用这样的"公式〃表示: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写作目的(2)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述形式。

记叙文常见的形式是:文章记叙了……,赞扬(说明)了……精神(道理)。

童话、寓言故事常用的形式是:文章通过......故事,告诉(说明)了……道理。

写景、状物常见的形式是:文章描写(描述)了……景物(物品),表达了作者……感情。

(3)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词语,即上文中〃......〃中的词语。

(4)掌握常用的抓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分析文章的标题。

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如《伟大的友谊》,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伟大的友谊〃。

第二,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文章的开头好和结尾常常和中心思想有密切的联系。

有的开头总领全文,揭示中心思想,如《詹天佑》,开篇就点明中心思想:“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开头点明中心思想常见于采用倒叙写法的文章。

有的文章结尾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思想。

这是常见的点明中心思想的方法。

如《登山》,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列宁说的话就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第三,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子。

这是最主要的方法。

如《心愿》,文中有许多句子就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同她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快变成中国迷了。

〃“是那些不会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法国人的家庭,并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我希望她学中文,之后到中国留学,做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赶花》一课中的句子"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是艰辛而又这样充满诗情画意!〃“干咱们这路活,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这些关键的句子的含义,就能较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4小学语文自然段段意概括方法一、把语篇读成语段(一)段意串联法如教学《穷人》一课,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标出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思考哪些自然段说的是同一件事,将它们的意思进行归纳,最后将大段的段意串联成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就成了桑娜在一个狂风怒吼的夜晚, 抱回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她的丈夫渔夫回来后也主动提出抱回孤儿,两人共同承当起扶养七个孩子的重任。

运用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要注意添加一些恰当的关联词,将段意衔接通顺、连贯。

(二)题目扩展法《和时间赛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围绕课题在前、中、后加上一定的修饰成分,把课题进行扩充,使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加具体化。

如学习《小英雄雨来》,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在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以后,我让看课题思考:课文中的小英雄是什么时候的小英雄?雨来做了哪些事被称为小英雄?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很容易地概括为抗战时期,小英雄雨来凭借高超的游泳本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日本人斗智斗勇,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自己最终也逃出死亡的魔掌的事。

(三)要素补充法记叙文,一般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6六要素,先把这些要素搞清楚了,然后将其合理地连贯成一段通顺的话,即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可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要素:课文讲了关于普罗米修斯的什么事?(被宙斯严厉惩罚)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给人类盗火)结果如何?(被海格力斯解救)将了解的要素连起来就是: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就去盗火给人类,受到了宙斯严厉的惩罚,最终被海格力斯解救。

(四)线索链接法有的文章线索明晰,可以遵照故事情节开展的线索,整体感知语篇内容。

故事的情节线索是由一个个情节点构成,找出这些情节点链成线索,说一段通顺、连贯、完整的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学习冯骥才的小说《花脸》时,可先指导学生认真读文,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一花脸,再根据情节点买花脸一戴花脸一表演花脸一撕花脸链接线索,可将课文内容概括为:小时候的“我〃喜欢花脸, 就缠着舅舅买花脸,戴上花脸后的"我〃快活之极,没想到一次表演花脸时闯祸,被父亲撕掉了花脸,从中受到教育。

(五)标题归纳法有的写人文章,所写人物的事件不只一件,我们在整体感知语篇时就可根据事件内容,给每件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将这些小标题的内容连贯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1、教育读书;2、谈〃碰壁〃;3、观看焰火;4、救治车夫;5、关心女佣。

把这五件事的内容合理地连起来,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即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回忆了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亲友们观看焰火,和爸爸一起救助车夫,关心家里的女佣等五件事,指出他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六)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一篇课文,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广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爸爸教育我们做有用的人。

二、把语篇读成语句如学习《太阳》,可抓住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特别密切。

〃这一句承接了课文前后的两局部内容,抓住它可将课文内容概括为:课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及和人类的关系特别密切。

如学习《沙漠之舟》,可抓住课文的总结句:“它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把它看做度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

联系上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就可概括为: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如学习诗歌《小河的歌》,可抓住四个小节每小节前的总起句〃我是一条小河,一条明亮的小河〃,“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快乐的小河〃,“我是一条小河,一条绿色的小河〃,“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进行归纳,将课文内容概括为:我是一条明亮、快乐、绿色、奔跑的小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