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单元主题阅读】第五单元:中心思想(试题)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单元主题阅读】第五单元:中心思想(试题)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思路引导】
分析:
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文段的的中心句在第①段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围绕这句话第②段写了生物(植物、动物)在夏天迅速生长;第③段写了非生物(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和柏油路等事物)在夏天都在生长的现象。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标志标记迸发爆发蒸发蒸腾冲刺冲击
2.读短文第1自然段,完成练习。
3.奶奶叫“我们”每五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目的是什么?()
A.明白苗儿长得多快。B.明白苗儿生命顽强。
C.明白太阳路是什么D.明白植物的生长规律。
4.文中第1自然段写出了小的时候“我们”的什么特点?(两个要点)
5.“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这句话中“到处”一词能删去吗?说明理由。
(1)第①句从的角度,写出了夏天。
(2)第②句从的角度,写出了夏天。
3.下面最适合填在短文第2自然段横线上,并能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A.夏天是充满生机的B.夏天是多姿多彩的
C.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D.夏天的旋律是富于变化的
4.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并说说短文围绕这个中心,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叙述。
奶奶问:“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朵;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奶奶,太阳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各自喜爱的种子。以后就什么都知道了。”奶奶教了一辈子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
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花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布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十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五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飞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六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5.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这个观点并不正确。请试着写出两句古代文人描写夏天的诗句来反驳作者的观点。
6.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写作者“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7.下列对短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是()
A.第2自然段中“你看”以下的部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梁容若
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跟考验,训练人的耐性、智慧跟机敏。苍蝇、蚊虫、臭虫、蟑螂都在夏天大活跃。暴风雨、霹雳、冰雹也是夏天多。一不小心,就可以遭到非常的灾害。您要当农人,要防备几天的早涝,会造成一年的欠收。一场小病,会教草吃了禾苗。您要作商人,要当心仓库货品的霉烂,码头火车上的淋雨,可以使您的血本一下赔光。您要作工人,也须预备风里雨里,教您的建筑营造突然停止,大热天使您的工作效率,无法估计。您要当医生,也须估计病人的“夏瘦”、“怯夏”,减少了抵抗力。气候的突变,使正在恢复的病人,遭到波折。传染病的蜿蜒,肠胃病的增加,也使得您更累得烦。你要当学生,暑假可不是休假的时候,正像传说里鲤鱼跳龙门一样,是过关前进的时机。升级考,升学考,转学考,就业考,一两天的成败得失,常常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耐不住磨难,经不起考验的,只有碰得遍体鳞伤,血淋淋地退下来。
阿廖沙:
我:
太阳路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①“升级考,升学考,转学考,就业考,一两天的成败得失,常常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②“各种考试,常常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4.阅读也能带我们成长。这个学期,我们读了不少成长故事。我和书中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聊成长呢。
雨来:“成长”是和大人一样保卫自己的祖国。我和小伙们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为八路军站岗放哨,这就是成长。
B.第3自然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表明了夏天的生机勃勃。
C.第4自然段结尾既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D.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主要通过对田野的景象和虚拟的场面描写,并辅以议论来抒发感情。
注意事项:本题考查查找中心句以及文段内容的概括。
3.文段采用了的结构描写的。
【思路引导】
分析:
文章开头即总写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接着分别写夏天里植物、动物、山、地、河和铁轨、柏油路都在快速地成长,说明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所以文段采用了总分的结构。
注意事项:本题考查文段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紧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五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台阶上去,不就是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呀!
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③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1.片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__》。
……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片段二
夏天的磨难与考验(节选)
我们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尽全部的力气去走……”
1.在园地里,“我”种了什么种子?()
A.眉豆B.葵花籽C.仙桃核儿D.小桃林
2.短文是通过叙述一件什么事来表达中心的?
阅读考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答题思路:找文章中心句的方法: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注意事项: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片段一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梁容若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________,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 )着事物的终结。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 )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 )下,蓬蓬勃勃,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 )。
注意事项: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5.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根据文意,再续写一句。
【思路引导】
分析: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这句话使用三个“……长,……长,……一天一天……”的句式,使用的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非生物在夏天快速生长的特点。仿写时注意运用相同的句式,写出非生物在夏天快速生长的特点即可,例如:苹果长,梨长,果园是一天一天地变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