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优质教案 10.1 酸及其性质(1)
初中化学优质教案 10.1 酸及其性质(1)
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并选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小组选代表到黑板上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
Mg+H2SO4=MgSO4+H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BaCl2+H2SO4=BaSO4↓+2HCl
[过渡]你能总结出酸的通性吗?
总结硫酸化学性质: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4)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
〖环节三〗复分解反应
[投影展示]
Na2CO3+2HCl=2NaCl+H2O+CO2↑
Fe2O3+6HCl=2FeCl3+3H2O
〖环节二〗“荔枝美容”大揭秘
通过上述信息可知该荔枝“保鲜剂”为无色、有腐蚀性的液体。
若该荔枝“保鲜剂”可能是稀盐酸,你如何判断这种荔枝“保鲜剂”是酸?
【实验探究1】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稀盐酸、紫色的是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通过实验验证,注意实验安全。
操作
取少量稀盐酸,滴入石蕊试液
取少量稀盐酸,滴入酚酞试液
现象
【结论】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实验探究2】
2、向分别盛有镁条、碳酸钠(Na2CO3)粉末、生锈铁钉、硝酸银(AgNO3)溶液、氯化钡(BaCl2)溶液的5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物质
镁条
碳酸钠粉末
生锈பைடு நூலகம்钉
硝酸银溶液
氯化钡溶液
加入稀盐酸后的现象
经北京市石景山区卫生监督所检测,该保鲜剂为硫酸的稀溶液。
思考、讨论、交流:酸溶于水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因此其他酸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小组内讨论,初步达成共识;归纳总结酸的通性。酸溶液中都有H+,酸的性质其实就是H+的性质。
学生积极讨论并到黑板上展示定义。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积极讨论并到黑板上展示盐的定义。
回答问题,运用、巩固所学新知识。
畅谈收获
通过恰当的情景设置,特别是选择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景,能极大地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更有利于突出本节课重点内容。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根据稀盐酸、稀硫酸参与的反应,将化学方程式以两组呈现,目的是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酸的通性。强化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总结板书]复分解反应定义:像这种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过渡]我已经学过的反应类型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出来,那么,如果要用字母表示复分解反应该怎么写呢?
[总结板书]AB+CD =AD +CB
[过渡]观察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字体红色)组成上有哪些特点?
像Na2CO3、BaCl2、MgCl2、NaCl、FeCl3等均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化学上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盐。
刘女士向城管部门进行了举报,城管执法人员在荔枝商贩的车里找到了一瓶无色液体,上面写着“荔枝保鲜剂”。据不法商贩说:“一喷保鲜剂,10分钟左右,黑荔枝的颜色就变得很好看,比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样子还新鲜”。
这种荔枝“保鲜剂”到底是什么物质呢?(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第一节酸及其性质(二)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环节一〗新闻实景再现:
“美容荔枝”相关资料:
新华网北京7月6日报道: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刘女士给儿子买荔枝吃,儿子吃完荔枝后嘴角起了一串水泡,嗓子痛得说不出话来,到医院输了三天液水泡才下去。这种荔枝外表看上去鲜红,而且特别的水灵。之所以它看上去娇艳欲滴,就是因为它经过了精心的美容。
学生参照研究稀盐酸的方法探究荔枝“保鲜剂”。
【实验探究3】
3、向分别盛有镁条、碳酸钠(Na2CO3)粉末、生锈铁钉、硝酸银(AgNO3)溶液、氯化钡(BaCl2)溶液的5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稀硫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物质
镁条
碳酸钠粉末
生锈铁钉
氯化钡溶液
加入稀硫酸后的现象
[过渡]为什么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那是因为它们在溶于水时,都解离出了共同的阳离子——氢离子,正是由于氢离子的存在,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称作酸的通性。
AgNO3+ HCl=AgCl↓+HNO3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BaCl2+H2SO4=BaSO4↓+2HCl
[归纳]观察上述反应,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大家可以看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关系,反应物是怎样变成生成物的、生成物有多少种?
小组选代表到黑板上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
Mg+2HCl=MgCl2+H2↑
Na2CO3+2HCl=2NaCl+H2O+CO2↑
Fe2O3+6HCl=2FeCl3+3H2O
AgNO3+ HCl=AgCl↓+HNO3
除锈后的铁钉能继续与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训练学生从观察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总结知识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参与热情,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参与热情
10.1酸及其性质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知道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知识点(重点、难点):
1.重点: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稀盐酸、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多媒体课件
[拓展应用]
1、日常生活中白醋通常放在哪种容器中?能不能用铁桶盛放?为什么?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酸有哪些用途?
[交流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感受?
观看“美容荔枝”资料,学生感觉震撼!
思考、讨论、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猜测。
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并选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并选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