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脑血管的活血化瘀方
2011-07-15
血瘀是心脑血管病的常见病机
“脉者,血之府也”,脉以通为顺,心脑血管病主要病变再血脉,无论虚实,血瘀、血脉运行不畅,总是其病机的一个主要方面;
瘀血在脑,血运不利,则会引起中风、眩晕、痴呆等;在心脉,则发为胸痹心痛、心悸等。
血瘀证往往和其他病因间夹一起:如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阻血瘀、寒凝血瘀、阳虚血瘀等
活血化瘀调和血脉:改善心脑及周围血管功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改善血液理化性状(粘、聚、滞、血小板功能)
活血化瘀中药
和血药-养血活血:和血类:丹参、当归、赤芍、丹皮、鸡血藤
活血药-活血行血通瘀:活血类:川芎、元胡、蒲黄、三七、乳香、没药
破血药-破血消瘀攻坚:破血类: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相比,血瘀寒凝较重,所以中医治疗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加重活血化瘀药:如川芎、当归、元胡等活血化瘀止痛药,甚至在补气温阳的基础上,加用破血散瘀药,如土
元、地龙、桃仁、水蛭等
偏于温通:桂枝、薤白
陈旧性心肌梗死
扶正:宗气、元气并补,药用人参、西洋参、黄芪;
或黄芪、党参、仙灵脾、菟丝子等
敛心气、安心神:五味子、麦冬、炒枣仁
祛瘀生新:三七、血竭、云南白药等。
活血化瘀和心律失常
气血不和、脉气不相顺接为主要病机,中医治疗总以调和心脉、使脉气顺接为目的。
故无论虚实,调和血脉是一主要治疗方法
快速性心律失常以气虚、阴虚、心脾两虚、虚热扰心为多见。
中医治疗有益气养心、滋阴降火、宁心安神等法。
同时辅以调和血脉、宁心安神之法:
调和血脉:当归、鸡血藤、红花、焦山楂、白芍等;
宁心安神:酸枣仁、夜交藤、远志、柏子仁、朱砂、珍珠母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以阳虚、寒凝、血脉瘀滞较多见。
阳虚主要以心肾阳虚为主
治疗:温阳活血通脉
温补:麻黄、细辛、桂技、附子、补骨脂、仙灵脾等。
对提高窦房结自律性,改善房室传导有一定作用;
活血通脉:药如当归、红花、丹参等,使血脉流通,脉气和调
用温肾活血法(附子、熟地、山茱萸、仙茅、仙灵脾、丹参、当归、川芎、干姜)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1例养心活血方(人参、麦冬、当归、丹参、黄连、红花、炙甘草、枣仁、郁金、川芎、甘松)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剂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组成: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组成。
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
对窦性心动过速、房结性早搏、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具有较好效果。
活血化瘀和慢性心衰
治则: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
益气:黄芪、人参补心气、元气,不应只用党参;温阳用桂枝,以温通血脉。
活血化瘀利水:活血化瘀为主,利水为辅。
活血化瘀选用丹参、泽兰、益母草(扩张肾动脉、增加肾小球滤过
率、促进水液代谢);利水选用车前子、赤小豆、白茅根、
猪苓、茯苓等(淡渗利水而不伤阴)
活血化瘀和血管性痴呆
病机:病位在脑,发病与气虚、血瘀、痰浊、髓枯四方面因素有关
特点:本虚标实,责之于肾亏气虚,血瘀痰阻
治法:补肾填精、活血化瘀,健脾化痰。
常用药:
活血药:当归、桃仁、红花、川芎、鸡血藤
补肾药:熟地、杜仲、牛膝、鹿茸
化痰开窍药:茯苓、莲子、菖蒲、陈皮等
方剂: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地黄饮子、右归丸等
药理作用:
活血药:降脂、降纤、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自由基损伤,降血压,改善缺血脑区的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缺氧
补肾药物(何首乌、菟丝子、鹿角胶、益智仁、仙灵脾、巴戟天):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抗氧化、
降脂、抗血栓作用
通脉益智丹(人参、水蛭、石菖蒲、何首乌、红曲等),功效:益气活血、化痰开窍、填精补髓,治疗50例血管
性痴呆病人,经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检测积分提高较治
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并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甘油
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
息,谨防诈骗。
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分享
献花(0)
来自: >
0条评论
请遵守用户
类似文章
•
•
•
•
•
•
•
•
•
•
•[转]
[转]
[转]
[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热门阅读
最新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