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明确“竭泽而渔”成语的意思。
2、配合第八组课文专题,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竭泽而渔”成语的表面意思和引申义教学难点对“竭泽而渔”原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PPT幻灯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师:课前我们来继续进行看图猜成语的游戏。
PPT出示图片师:请同学们打开本子,根据图片来书写成语。
请同学们注意你的握笔姿势。
生看图书写成语,教师巡视。
(3分钟后)师:很多同学已经猜出来,谁来回答一下?生:这四个成语分别是雪中送炭、草木皆兵、入木三分、七步成诗。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吗?全体生:对!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生1:雪字的中间有炭字,所以是雪中送炭。
生2:草和木字里面全是兵字,所以是草木皆兵。
师:请同学们再看看自己的字写的对吗,全对的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小星并写上日期。
PPT出示成语答案:雪中送炭、草木皆兵、入木三分、七步成诗。
生检查修改并画星。
师:谁能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和出处。
师指答。
生:雪中送炭这个词说的是战国时期,楚国冬天下大雪。
楚怀王点上炉火,穿上皮大袄还觉得冷。
突然,他沉思一会儿,下令给全国的贫苦百姓和游客送去取暖的煤炭。
人们很高兴,非常感动,十分感激楚怀王,这就是雪中送炭的由来。
师:你知道的和真多呀,所以雪中送炭这个词现在多用于什么情景呢?生:多用于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师:说的真好,“雪中送炭”这个词出自宋代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师:我们接着看看剩下三个成语的意思。
PPT出示成语意思,师讲解。
师:“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那谁知道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什么?生:这个词现在多用于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师:对吗生齐答:对!师:那“七步成诗”你们知道是说谁的吗?生齐答:曹丕师:你们都知道七步成的是那首诗吗?生背诗。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背的诗和老师出示的不一样啊?生:发现了。
师:那是因为我们刚才背的《七步诗》是简化后的版本,而老师出示的是《七步诗》的原文。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
师:接下来还有一个成语“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我们学过,一起告诉我这个成语是说谁的?生齐答:王羲之。
师:既然同学们都知道,那么在这里我们就不在多说了。
二、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历史成语——竭泽而渔。
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预习本,说说你从预习中发现了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生1: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濮”字。
这个字读作pǘ,它的意思是濮水,古水名。
师:说得没错,那同学们记不记得我们还学过一个成语叫做返璞归真,这个成语中的璞字读作什么?生2:这个字也读作pǘ。
师:没错,这个字是提王旁,说明和玉有关系,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含玉的石头。
而这个濮是三点水旁,说明与水有关系,所以濮水是古水名,城濮在这里是个地名。
生3:我还有一个字要提醒大家,这个字是“寡”,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这个字的书写,这个字中间是两横。
师:这个字的结构的确比较复杂,但是如果我们明白它造字的意图就很容易记住了。
师:(PPT出示“寡”字的古文演变过程)同学们看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像什么?生:这个字好像是在房子里面有个眼睛。
师:没错,房间里面很一个眼睛,表示很孤独,这就是寡的本义。
后来人们又在这个字下面加上了“分”字,所以古义里寡还有夫妻分离的意思。
这个字慢慢演变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哪位同学能说说带有“寡”字的成语都有哪些?生1:少言寡语。
生2:沉默寡言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们书里是怎么用“寡”字的。
生3:敌众我寡。
师:那么寡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生4:寡在这里指的是弱、少的意思。
师:你说的真好,这是寡的又一层意思。
生: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字是狐偃的“偃”字,这个字的读音是yǎn。
师:那谁能说说狐偃其人呢?生1:师:没错,没有狐偃这个人晋文公也成就不了他的大业。
我们还学过一个和它很像的字“堰”(师板书堰),这个字读作什么?生2:这个字读作yàn。
生:我想提醒大家注意雍字的写法。
大家一起看雍字,师提醒注意。
生:我想提醒大家注意“鄄”字的读音和写法。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提醒都非常的到位,可见同学们预习的功课都做得很充分,那我们一起来再读读这些生词,一起看大屏幕。
PPT出示生词。
三、深入学文师:接下来请每组的D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生读文。
师:老师这里有个字要提醒大家——赢。
(板书赢字,PPT出示“赢”字的演变过程。
)请同学们看看赢这个字的下半部分中间是什么字?生1:贝字师:早期金文中这个字像一只像多桨龙舟上面装着大海贝,所以赢的造字本义是乘舟拾贝,满载而归。
那谁能说说现在这个字是什么意思?生2:现在这个字表示获胜,胜利的意思。
师:同学们还记得还有一个字和它很相近吗?生3:我们学过《惊弓之鸟》中更羸的羸字和它很相近。
师板书羸字。
师:羸字下半部分中间是什么呀?生:羊字师:古义有羊瘦为弱之义,所以羸字从羊,有瘦弱之义。
师:这篇文章当中有一句反问句,你们找到了吗?生1:我找到了,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师: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生1:可以,这句话变成陈述句是“我们不认为一时之力要比百年大计重要。
”师:你改得很好,一时之利一定没有百年大计重要,那么哪位同学能够说说“竭泽而渔”的故事呢?生2:竭泽而渔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
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
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
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
因为晋文公认为认为一时之利比不上百年大计重要。
师:你概括得很简洁明了,那么,同学们能否找出文中的哪句话能够明确说明“竭泽而渔”的意思呢,老师给大家时间边读边找?生边读文找句。
(两分钟后)师:那位同学找到了?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先把湖泊里的水排干,当然捉得到鱼,但是以后这里就无鱼可捉了。
”生2:老师,我找的句子和他不一样。
师:那你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2:我找到的句子是“‘欺诈’这种战术偶然用一次可以帮助取胜,但以后不能再用,毕竟这不是长远之计。
”师:这里出现分歧了,这两个同学谁找得对呢?生3:老师,我认为他们俩找得都对,他们一个找得是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一个找得是这个成语的引申义。
师:你的总结式发言很好。
我们课文中“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是翻译后的白话文,老师找到了这个成语的原文(PPT出示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课文分组讨论一下这段原文的意思。
生分组讨论。
(3分钟后)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这段文字的意思?生:这段文字的意思是: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现在侥幸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师:解释得正确吗?全体生:正确。
师:(PPT出示原文翻译并加以指正。
)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让每个组都一一发言,课下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考一下。
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这段原文,读出古文应有的韵味。
生齐读。
(3分钟后)师:哪位同学愿意读读你的话。
生1:这四篇可课文都是让我们注意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竭泽而渔也是要提醒我们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一味的开采而不加以有效的保护的话总有一天会枯竭的。
生2: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鹿和狼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为人类粗暴地干涉了生物世界的自然规律才让原本健壮的鹿变得羸弱不堪,而《青山不老》中那位羸弱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赢得了一片青山绿水,人类总以为自己是伟大的,可以赢得了天,赢得了地,到头来却因为一时之力而耽误了百年大计(随机板书一时之利、百年大计),类似“竭泽而渔”这样的行为我们不能再做了,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五、拓展延伸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老师这里有两个和这个成语相似的成语。
请同学课下查查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同时老师还为大家找到了两个成语故事,请同学们课下认真读读。
PPT出示:成语积累:饮鸩止渴杀鸡取卵阅读链接: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师:这节课就到这,下课!板书一时之利、百年大计),类似“竭泽而渔”这样的行为我们不能再做了,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五、拓展延伸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老师这里有两个和这个成语相似的成语。
请同学课下查查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同时老师还为大家找到了两个成语故事,请同学们课下认真读读。
PPT出示:成语积累:饮鸩止渴杀鸡取卵阅读链接: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师:这节课就到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