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方向及措施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方向及措施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方向及措

摘要: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各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将带来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也必将对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内部审计要深刻认识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积极开启自身数字化转型进程。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是应对未来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巨大变革,以及审计对象业务模式全面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审计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

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将有效激发审计组织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内部审计技术变革、效率变革和价值变革,形成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内部审计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审计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催生更高效的审计模式和更丰富的审计成果,提升内部审计在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一、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历史
在信息技术最初运用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时,仅仅是将审计的相关文档,如审计程序、步骤、审计发现、结果以及跟进状态等信息进行电子化记录和归档。

审计文档电子化的实现,可以方便内部审计工作的记录、查询、保存和共享,是内审信息化的最早形态。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运用,绝大部分企业目前均已实现审计文档的电子化。

尽管审计文档电子化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对于内审项目的管理和协同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一些企业开始实施审计流程管理系统,除了保存审计电子文档外,还可以进行审计项目计划、人员调配、时间安排、执行风险评估,使审计工作流程化、规范化,有助于审计人员的协同工作,以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随着企业业务运营对信息系统和数据的依赖程度提高,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
持续性审计,也就是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的抽取、过滤和分析,
实现对业务与流程的实时监控和审计,并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手段,更好地识别数据中所蕴含的价值。

通过持续化的审计,内宙部门可以及时了解被
审计单位的,务流程现状,实现实时审计,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时效性和效率。


实现审计工作持续化,在本阶段内审部门往往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数
据统计分析工具,以及借助与业务系统集成的审计大数据平台或GRC(治理、风险
与控制)系统的实施。

二、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查证数据获取渠道长期不畅通
企业各项业务信息化进展迅速,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信息化不断完善,
审计关注的会计核算、物资采购、投资项目管理等已经数字化、网络化。

企业业
务信息化程度提高对审计业务传统的翻阅纸质资料及基于样本抽样的审计模式带
来较大提升空间,审计人员可以基于业务信息系统开展海量的审计数据分析及审
计查证工作。

然而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审计人员获取数据的渠道长期不畅通,无法高效取得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内一手业务经验数据,审计工作受到挑战。

(二)审计人员缺乏高效的数据处理手段
面对海量电子化的业务数据,传统审计查证和证据搜集的方式方法不再适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已经成为审计人员必
备技能,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受到挑战。

(三)审计全覆盖始终缺少可行技术方案
审计业务主要沿袭传统管理模式,审计目标主要基于经验判断,缺乏数据支撑,审计范围确定主要以局部和抽样为主,缺少可行技术方案实现审计全覆盖。

(四)非现场审计模式开展缺少平台支撑
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对审计能力水平提升作用不够明显,缺乏审计数
据集成分析应用的有效技术手段以支持非现场审计的开展。

目前审计项目仍以现
场审计和事后审计为主要形式,技术方法主要以手工查证结合电子数据查证,现
场审计持续时间较长,审计作业效率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三、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提升方向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审计整体布局
增强审计独立性,加强总部审计管理能力建设,构建相对独立的垂直管理体系,强化对所属企业审计部门的领导,实现上下联动共享,逐步形成与现代企业
治理结构有机融合的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实现由发挥局部作用到发挥整体效能的
转变。

(二)创新审计思路,不断促进顶层战略决策、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关注公司战略执行的整个过程,及时揭示相关部门和人员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并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有建设性
的解决办法,形成有价值的审计报告,严格落实重要审计报告集体审议制度,重
点审议问题揭示程度、审计意见的依据和审计建议的科学合理性,进而推动各项
政策措施从上至下有力传导、取得成效,保障公司战略得以有效落实,实现由注
重发挥防护作用到发挥建设性作用的转变。

(三)加强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设和应用
构建审计工具平台、审计管理系统、审计大数据平台等审计信息系统生态圈,运用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在线作业和远程持续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对苗头性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警,建立现代审计平台,不断探索和提高信
息化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推动审计实务的深入发展和审计模式的
持续变革,实现由以手工审计为主到全面推广应用数据驱动型审计的转变。

(四)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注重新型审计理论和方法研究,拓宽审计视野,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培养业
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加大培训力度,分层
次搞好业务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实战技能。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宣传审计理念,增强广大审计人员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队伍执行力和战斗力。

四、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举措
(一)建立审计数据分析团队,为审计团队提供支持
在企业层面建立审计数据分析团队,在审计计划编制阶段提供日常数据分析
结论辅助选取重点审计范围;在审计执行阶段,首先由数据分析团队统一获取被
审计单位数据,在现场审计前及现场审计中为审计团队提供支持。

(二)集中分析业务数据,形成工单式审计
集中分析业务数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审计线索,形成工单交现场审计人员
确认,使现场审计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深入挖掘管理情况,节约现场审计阶段审
计资源投入。

在现场审计过程中现场审计人员可以将数据分析需求提报给数据分
析团队进行集中分析,避免数据分析人员分散可能导致的审计资源调配问题。

(三)建立数据分析人员培养选拔计划
建立数据分析人员培养选拔计划,将现有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审计人员集中
起来,为建立审计数据分析团队集中分析业务数据提供保障,并且培养更多的数
据分析人员,为审计数据分析能力的持续增长建立机制。

同时,鼓励审计人员提
升自身数据分析能力,便于现场团队与数据分析团队沟通协作,并在现场工作中
即时完成部分数据分析工作。

五、总结
审计本质上是一项数据驱动型业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激发数据资产
价值的充分挖掘。

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在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和数据
挖掘上实现全面提升,积极探索管理模式、作业方式和技术方法创新,进一步激活内部审计潜能,在企业治理中更好发挥“经济体检”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会岩.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创新发展[J].审计观察, 2020(7):55-59
[2]张雪芹.基于微应用+大数据分析研究智慧审计模型[J].中国产经, 2020(14):35-36
[3]胡杰勇.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合作,2013(4):224-2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