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现场心肺复苏技术》授课人:一、教学计划设计:现场心肺复苏技术第一部分(一课时)一、概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遇到突发事件,如果目击者有一定的急救知识,特别是初步心肺复苏技能,就能为受伤者的获救赢得宝贵时间。
在发达国家,大约每60—100人里就有一人接受过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所有医务工作者、警察、消防队员及应急救援队伍等有机会接触意外伤害者的人都必须掌握,很多工作在地铁、电影院、车站等公共场所的人,甚至司机也应接受这项培训。
现代医学将有关抢救急症危重病人的所有措施都叫复苏,而公众耳熟能详的“人工呼吸”指的是心跳、呼吸停止时的现场应急措施,往往见于心脏病发作病人,如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溺水、触电者等,一般是在缺乏复苏设备的条件下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迅速有效地恢复心脏、脑等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
复苏最好在4分钟内开始复苏的首要问题是争取时间,时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复苏开始得越早,抢救效果越好,用“时间就是生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如果人的心跳停止超过6分钟,就会出现脑死亡,以后即使心跳呼吸恢复,也成了植物人。
一般来说,在心跳停止4分钟之内开始初期复苏,8分钟内开始后期抢救,这样的病人恢复率最高。
所以,在遇到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时,首先应该拨打120请求援助,在等待的过程中抓紧时间进行现场的初期复苏。
矿山救护队是处理煤矿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事故的专业化队伍,在处理各类灾害事故中救护队要树立“以人为本,积极抢救”、“赢得时间就等于留住生命”的思想,对灾区伤员要遵照“先活后死、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原则快速、合理的施救。
一旦在灾区发现遇险遇难、受伤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线,将受伤室息的人员运送到新鲜风流处进行抢救,心肺复苏技术就是矿山救护队伍有效施救时,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抢救遇险人员的技术之一。
作为矿山救护队在现场救治伤员时应按照医护工作的相关要求,在井下指挥基地的领导下,统一组织、统一规定和统一行动,千方百计的救治伤员,对现场救治要做到快速合理、准确无误。
要优先救治重伤员,并防止加重伤情、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如遇到伤员呼吸和心跳骤停时,要正确的予以判断,及时采取必要的心肺复苏,对遇险人员实施急救措施,施救时,队员之间要协同配合,发挥身边所有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为进一步抢救创造条件。
二、心肺复苏的原理及其重要性1、心肺复苏的原理:空气中含百分之八十的氮气,百分之二十之氧气其中包括微量的其他气体,而经由人体呼吸再呼出的空气成分经化验分析氮气仍占约百分之八十,氧气却降低为百分之十六,二氧化碳占了百分之四,这项分析让我们了解到,经由正常呼吸所呼出的气体中氧的份量仍足够供应我们正常所需的要求。
利用人工呼吸吹送空气进入肺腔,再配合心外按摩以促使血液从肺部交换氧气再循环到脑部及全身以维持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之存活。
2、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当人体因呼吸心跳终止时,心脏脑部及器官组织均将因缺乏氧气之供应而渐趋坏死,对伤员实施心肺复苏时我们可以发现患者的嘴唇、指甲及脸面的肤色由原有呈现的正常色渐趋向深紫色,而眼睛的瞳孔也渐次的扩大中,当然胸部的起伏及颈动脉的是否跳动更能确定的告知我们生命的讯息。
在四分钟内肺中与血液中原含之氧气尚可维持供应,故在四分钟内迅速急救确实作好心肺复苏时将可保住脑细胞之不受损伤而完全复原,在四到六分钟之间则视情况的不同,脑细胞或有损伤的可能,六分钟以上则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延迟至十分钟以上则肯定会对脑细胞造成因缺氧而导致的坏死。
三、现场救护的步骤:1.判断意识:发现伤员后,应呼叫病人,轻拍其面颊或肩部;2.立即施救:判断病人意识、行为丧失后,应利用携带的救护装备,全力施救;3.救护体位:依现场实际情况将伤员置于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复员卧位(侧卧位),施救队员采用救护人体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或立于病人肩、腰部),并注意保持伤员体温;4.打开气道:用最短的时间,先解开伤员的衣领、裤带、脱掉胶靴等,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物,然后打开气道,方法有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颈外伤者除外)、双下颌上提法,而后钩出口中异物;5.判断呼吸:救护人将病人气道打开后,在5秒种时间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如无呼吸,立即行人工呼吸;6.判断心跳、脉搏:选择大动脉(颈A、肱A),扪摸有无搏动(也可观察瞳孔,判定伤员真假死状态),如判断病人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急中不能判明心跳是否停止,脉搏也摸不清,不宜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应在现场紧急进行胸外心脏挤压;7.紧急止血:救护人员要注意检查伤员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如有出血立即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场可利用的材料进行止血救护,避免因大出血造成病人休克而死亡;8.局部检查:要从头、颈、胸、腹、背、骨盆、四肢等部位依次进行,检查伤势情况。
第二部分(三课时)一、现场心肺复苏技术:(英文缩写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复苏术)1.心肺复苏的定义:心肺复苏(简称CPR)是为挽救猝死者生命所采取的一项急救技术。
目的是使伤病者的心脏、肺脏恢复正常的功能,生命得以维持。
2.现场复苏的定义:现场心肺复苏是针对猝死者所采取的最基础、最基本的心肺复苏术,是最基础的生命维持,是挽救生命的最重要阶段,是现场的、初期的、及时的,在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只是徒手进行抢救的有效的基本措施,是便于救护者学习且容易掌握的急救技术。
3.现场心肺复苏的使用范围:现场心肺复苏的适用于抢救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猝死者,即突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呼吸和心跳骤停。
心脏一旦停搏,血液停止循环,生命器官内储存的氧在4-6分钟内即耗竭。
当呼吸首先停止时,心脏尚能排血数分钟,肺和血液中储存的氧可继续循环于脑和其它重要器官,因此,对呼吸停止或气道阻塞的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可以预防心脏停搏。
4.现场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现场心肺复苏术包括三个主要步骤:Ⅰ、开放气道;Ⅱ、人工呼吸(即口对口吹气等);Ⅲ、人工循环(即胸外心脏按压)。
Ⅰ、开放气道畅通呼吸是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
气道是指气体从鼻腔、口腔、咽喉、气管到肺脏的通道。
受伤者由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造成咽喉壁而开放气道。
头部后仰也可使下颌骨上举、咽喉壁后移而加宽气道。
开放气道要在3-5秒钟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通畅。
Ⅱ、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抢救伤员的一种急救措施:凡是由于触电、溺水、缺氧窒息、二氧化碳及瓦斯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而处于假死状态的伤员,均可对其施行人工呼吸急救措施。
施行人工呼吸前,首先将患者抬到新鲜风流较安全的地方.使其躺在担架上或衣服上,迅速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胶靴;取出口中、鼻孔中之堵塞物,并用衣物或保温毯将身体盖好,以免受凉;检查有无内外伤,以便决定采用何种人工呼吸法。
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两种:(1)口对口呼吸法:①抢救者一手掌按于前额,并以食指与中指捏紧病人鼻翼两侧,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病人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病人的口吹一口气,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孔呼气,再进行下一次吹气,反复进行,每分钟12~16次,并应注意不要漏气;②向病人口中吹气时,眼睛注意病人胸部,直到胸部隆起达最大限度为止;③如果病人心跳正常,则继续按上述人工呼吸速度吹气,直到呼吸恢复或医务人员赶到为止;④假如心脏停止跳动,则需立即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如下图)图2-1 口对口呼吸法操作a——向伤员肺部吹气b——向外排气(2)口对鼻呼吸:当伤者有口腔外伤或其它原因致口腔不能打开时,救护人员可采用口对鼻吹气,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开放伤者气道,头后仰,用手托住伤者下颌使其口闭住。
深吸一口气,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内吹气,直到胸部抬起,吹气后将患者口部张开,让气体呼出。
如吹气有效,则可见到患者的胸部随吹气而起伏,并能感觉到气流呼出。
Ⅲ、人工循环(1)俯卧压背法:将伤员俯卧,头偏一侧,腹部放一枕垫。
伤员一臂伸向头侧.另一臂届曲,使头枕于臂上。
救护者骑跨在伤员的大腿旁,面向头部,两臂伸直。
两手平放于伤员背部,拇指指向脊柱,其余四指向上外伸开。
急救者身体向前倾,以身体重量压迫伤员胸部,使胸腔缩小,将肺中空气逼出,伤员呼气;随后,急救者身体后仰,除去两手压力,使伤员胸部自然扩张。
空气进入肺中而吸气。
如此重复动作,每分钟以14~16次为宜。
(如下图)图2—2 俯卧压背法(2)仰卧压胸法:使伤员仰卧,头偏向一侧,尽可能将舌头拉出。
背部垫枕,使胸部抬高,上肢放在身体两侧。
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面向伤员头部,两手放在伤员肋弓部,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压迫伤员胸部,使肺中空气排出,然后松手,胸腔自行扩张使空气吸入肺中,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如下图)图2—3 仰卧压胸法(3)胸外心脏挤压法:①救护人员跪在伤员一侧,或骑跪在伤员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胸骨下1/3-1/2处;②掌根用力垂直向下(脊背方向)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
对成人应压陷3~4厘米.每分钟挤压8O次为宜;③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伤员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可完全离开胸部。
此法多用于抢救心脏跳动停止的触电者。
(如下图)图2—4 胸外心脏挤压法(4)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联合应用:呼吸和心跳的停止往往是在极短时间内相继发生的。
因此,呼吸和心跳的复苏常需同时进行。
救护人员初期复苏需按以下顺序进行:①迅速判定呼吸、心跳是否停止;②使患者仰卧予硬板床或地板上,解开衣扣,敞开胸部、并松开腰带;③先进行4次口对口人工呼吸;④若双人复苏,每30次胸外心脏按压,加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⑥若为1人进行捻救复苏时,每间隔15次胸外心脏按压加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上反复进行,直至患者呼吸、心跳恢复或转送至医院进行后期处理。
(5)自动苏生器苏生:自动苏生器是一种自动进行正负压人工呼吸的急救装置,它适于抢救如胸部外伤、中毒、溺水、触电等原因造成的呼吸抑制或窒息的伤员。
对重度CO中毒和SO2、NO2中毒者只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或用苏生器苏生,不能采用压胸或压背法的人工呼吸,以免加重伤情。
5.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1)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2)有医务人到场;(3)操作者已筋疲力尽而无法再施行心肺复苏术;(4)心肺复苏术持续一小时之后,伤者瞳孔散大固定,心跳、呼吸不恢复,表示脑及心脏死亡。
6.注意事项:(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
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
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