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拉克 A 油田中白垩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伊拉克 A 油田中白垩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伊拉克 A 油田中白垩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刘敬强;黄海平;卢立泽;蒋利平;臧克一;李鑫【摘要】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储油层主要为M ishrif组、Rumaila组和M auddud组滩相沉积的生屑灰岩和绿藻灰岩。

对油浸灰岩抽提物中的饱和烃化合物进行GC (气相色谱)和GC‐M S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原油饱和烃色谱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了原油成因,并进行了油源分析。

结果表明:区内抽提物中Pr/nC17和Ph/nC18均较低, Pr/Ph均值为0 qf.45,伽马蜡烷/C30藿烷分布范围为0 l.10~0▌.23,反映了母源有机质主要为藻类,沉积环境为一定盐度的海相强还原环境;萜烷和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说明母源岩性为碳酸盐岩,原油主要处于低成熟阶段。

油源对比表明: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主要来自上侏罗统下白垩统Sulaiy组和下白垩统Yamama组烃源岩。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6页(P5-10)【关键词】美索不达米亚盆地;中白垩统;油源对比;生物标志化合物【作者】刘敬强;黄海平;卢立泽;蒋利平;臧克一;李鑫【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北京100031;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北京100031;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500;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北京100031;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500;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北京100031;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500;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北京100031;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500;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北京100031;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美索不达米亚盆地地处阿拉伯台地扎格罗斯褶皱带北部,地层保存相对比较完整,成藏配置较好。

部分学者[1]对伊拉克南部油田中白垩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认为Mishrif组原油主要来自上侏罗统-下白垩统Sulaiy组和下白垩统Yamama组烃源岩,但对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却鲜有报道。

虽然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发现了多套成藏组合,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油气成因一直是困扰勘探开发的重大问题。

笔者通过对现有井取样,应用GC(气相色谱)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分析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母质有机质类型、沉积环境、岩性、成熟度和油气来源,对进一步了解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油气的形成机理及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 地质背景伊拉克A油田位于伊拉克东南部,构造上属于美索不达米亚盆地底格里斯亚带的南部,是美索不达米亚盆地埋藏最深、沉积厚度最大、构造最稳定的部分。

该油田为一完整的、平缓的长轴背斜构造,轴部走向NWW-SEE,两翼产状十分平缓,北翼产状陡于南翼,构造倾角小于2°。

钻井自下而上揭示了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等,白垩系和古近系以海相沉积为主,新近系上部至第四系主要为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其中白垩系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

2 样品与分析试验样品为系统采集的油浸灰岩,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其中Mishrif组含油灰岩样品3个、Rumaila组含油灰岩样品11个、Mauddud组含油灰岩样品4个。

采用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制造的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

色谱柱为 DB5-MS(60m×0.25mm×0.25μm)。

升温程序:柱始温为100℃,升温速率为4℃/min,柱终温为315℃,恒温22min;采用氦气载气,电子轰击,全扫描,扫描速率为 0.46scan/s,多离子检测(SIM)。

3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3.1 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从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图2)分析看出,正构烷烃的分布总体相似,为前高单峰型分布,正构烷烃保存较为完整,碳数分布范围多为C16~C25,主峰碳介于C18~C22,主要集中在C18,表明原油生物降解作用很弱,母质类型较好,主要为藻类贡献;色谱基线均呈现了轻微上扬,反映有一定数量的异构烷烃和环烃分布;Pr/Ph为0.13~0.60,平均为0.45,Pr/nC17为0.22~0.77,平均为0.31,Ph/nC18为0.37~1.15,平均为0.47(表1),有明显的植烷优势特征,表明母质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原油碳优势指数(CPI)为0.95~1.18,平均为0.99,奇偶优势(OEP)为0.91~1.02,平均为0.95,∑n/∑n为0.38~1.94,平均为1.05,奇偶优势不明显,反映了原油的低成熟特征。

图1 伊拉克A油田构造位置图图2 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饱和烃色谱图表1 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饱和烃色谱参数井号井深/m 组主峰碳 CPI OPE ∑nC-22/∑nC+22 Pr/Ph Pr/nC17 Ph/nC18 A-12 2809.62 Mishrif C180.98 0.94 1.02 0.51 0.23 0.38 A-12 2819.14 Mishrif C18 0.98 0.94 0.980.50 0.23 0.37 A-12 2820.49 Mishrif C22 0.97 0.97 0.50 0.22 0.64 0.68 A-12 2845.23 Rumaila C21 1.18 1.01 0.75 0.22 0.60 0.66 A-12 2848.70 Rumaila C18 0.98 0.93 1.04 0.48 0.24 0.39 A-12 2851.34 Rumaila C22 1.01 1.02 0.38 0.13 0.77 1.15 A-13 2919.65 Rumaila C18 0.95 0.94 1.08 0.55 0.24 0.38 A-13 2954.40 Rumaila C18 0.95 0.97 0.98 0.45 0.23 0.40 A-13 2989.14 Rumaila C18 0.96 0.96 1.02 0.47 0.23 0.41 A-13 2993.96 Rumaila C18 0.97 0.94 1.19 0.51 0.23 0.41 A-13 2994.52 Rumaila C18 0.97 0.93 1.12 0.48 0.22 0.40 A-13 2995.63 Rumaila C18 0.98 0.95 1.02 0.49 0.23 0.40 A-13 2986.19 Rumaila C20 1.00 0.93 1.22 0.48 0.26 0.41 A-13 2990.87 Rumaila C18 1.06 0.97 1.94 0.60 0.25 0.38 A-13 3088.60 Mauddud C18 0.97 0.95 1.12 0.51 0.22 0.39 A-13 3090.04 Mauddud C18 0.95 0.91 1.16 0.52 0.22 0.39 A-13 3096.96 Mauddud C18 0.97 0.93 1.14 0.52 0.23 0.40 A-13 3098.94 Mauddud C180.95 0.93 1.16 0.50 0.22 0.40 3.2 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原油中的Pr/nC17和Ph/nC18关系图(图3)、Pr/Ph和伽马蜡烷/C30藿烷关系图(图4)通常用来分析母源的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2]。

由图3可知,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的Pr/nC17与Ph/nC18均比较低,且分布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反映原油生物降解作用弱,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干酪根,主要来源于海相藻类。

原油重排甾烷含量相对较低,规则甾烷含量相对较高,5ααα规则甾烷分布呈C27>C28>C29,形态呈“V”字型,反映了原油母质主要以低等水生植物为主。

在中东地区,一般认为,Pr/Ph<1反映了还原沉积环境;Pr/Ph>1反映了氧化沉积环境;Pr/Ph>3反映了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氧化环境或未成熟烃源岩;Pr /Ph<0.8反映了常见的高盐度还原环境或碳酸盐岩还原环境[3~5]。

伽马蜡烷是一个异常盐度或稳定水体分层的标志,其含量变化常与沉积水体的盐度密切相关,只有在超盐度环境中才具有异常高的伽马蜡烷,在淡水沉积中其含量一般很低[6,7]。

从图4可知,伊拉克A油田原油样品中Pr/Ph分布范围及伽马蜡烷/C30藿烷分布范围反映了母源为一定盐度的海相强还原环境。

3.3 母源岩性原油中三环萜烷的C22/C21与C24/C23关系图(图5)和藿烷C31R/C30与C29/C30关系图(图6)可用来判断原油母源的岩性[8,9]。

由图5和图6可知,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母源的岩性为碳酸盐岩。

3.4 成熟度特征原油饱和烃中Ts/Tm、C29甾烷ααα20S/(20S+20R)与C29甾烷αββ/(ααα+βββ)参数均是常用的且可靠的指示成熟度的指标[10~12]。

C29甾烷ααα20S/(20S+20R)与C29甾烷αββ/(ααα+βββ)随成熟度增加均增大,其平衡值分别为0.52~0.55和0.67~0.71[13]。

从图7和图8可知,Ts/Tm 为0.18~0.89,平均为 0.29;C29 甾烷ααα20S/(20S + 20R)为0.35 ~ 0.46,平均为 0.43;C29甾烷αββ/(ααα+βββ)为0.43~0.58,平均为0.54,上述参数均反映伊拉克 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处于低成熟阶段,与该油田镜质体反射率特征结果基本一致。

4 油源对比前人[14~18]对伊拉克东南部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烃源岩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其主力烃源岩为海相沉积的上侏罗统-下白垩统Sulaiy组和下白垩统Yamama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来自海相藻类的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其次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的下白垩统Ratawi组,有机质丰度一般,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和Ⅲ型干酪根,处于低成熟阶段;潜力烃源岩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的下白垩统Zubair组和下白垩统-中白垩统Nahr Umr组,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

图3 伊拉克A油田Pr/nC17与Ph/nC18关系图图4 伊拉克A油田Pr/Ph与伽马蜡烷/C30藿烷关系图图5 伊拉克A油田三环萜烷C22/C21与C24/C23关系图图6 伊拉克A油田藿烷C31R/C30与藿烷C29/C30关系图图7 伊拉克A油田Ts/Tm与C29甾烷ααα20S/(20S+20R)关系图图8 伊拉克A油田C29甾烷αββ/(ααα+βββ)与C29甾烷ααα20S/(20S +20R)关系图根据上述原油地球化学结论推断,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Mishrif组、Rumaila 组和Mauddud组原油具有类似的母质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