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一、压疮定义
长期卧床病人皮肤出现的最严重问题是发生压疮,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NPUAP2007(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美国压疮指导委员会)将压疮的概念更新为: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于骨隆突处。

二、压疮的好发部位:
仰卧位——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
侧卧位——耳廓、肩峰、肋骨、肘部、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
俯卧位——耳廓、面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足尖
坐位——坐骨结节
三、压疮高危人群
1、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昏迷、瘫痪者,其自主活动能力丧失及感觉障碍,长期卧床导致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2、老年患者;
3、肥胖患者:过重的身体使承重部位的压力增加;
4、身体衰弱、营养不良者:受压处缺乏肌肉、脂肪组织保护;
5、水肿患者:水肿降低皮肤抵抗力,并增加承重部位压力;
6、疼痛患者:为避免疼痛而处于强迫体位,机体活动减少;
7、使用矫形器械患者:如石膏固定、牵引及使用夹板患者,翻身、活动受限;
8、大、小便失禁患者:皮肤经常受到污物、潮湿的刺激;
9、发热患者:体温升高致排汗增多,汗液可刺激皮肤;
10、使用镇静剂患者:自主活动减少。

四、压疮的分期
NPUAP2007(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美国压疮指导委员会)将压疮分为6期: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suspected deep tissue injury SDTI):皮肤完整,但由于压力或剪切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颜色改变,呈紫色或褐红色,或出现充血性水疱,可伴疼痛、硬块;肤色较深部位,深部组织损伤难以检出,须在完成清创后方能准确分期。

2、I期: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退色,伴疼痛、皮温变化,常局限于骨隆突处。

3、II期:部分表皮缺损,皮肤表浅溃疡,基底红,无结痂,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充血性水疱。

4、Ⅲ期:全层皮肤缺失,但尚未暴露,可有潜行和窦道。

5、Ⅳ期:全层皮肤缺失,伴骨、肌腱或肌肉外露,局部可有坏死组织或焦痂,通常有潜行和窦道。

5、难以分期的压疮: 全层皮肤缺失,但溃疡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痂皮。

需在腐痂或痂皮充分去除后方能确定真正的深度和分期。

1、常用测量工具:(1)无菌消毒长棉棒(2)线状测量工具(直尺)(3)照相机(直接获取伤口的真正照片)
2、压疮面积的测量
二维测量法:长×宽,用厘米尺或同心圆尺测量,沿人体纵轴测出伤口最长处为伤口的长,沿横轴测出伤口最宽处为伤口的宽。

3、压疮深度的测量
用无菌棉棒或探针放入伤口最深处,去掉皮肤外面的部分后放在厘米尺上测量,用棉棒以顺时针方法探测到的水平最深度为压疮深度。

注意坏死组织覆盖伤口时,则不能测量深度。

4、创面评估
(1)黑色:干燥型伤口,伤口上覆盖一层干黑坏死层,渗出液很少;
(2)黄色:潮湿型伤口,伤口表面有可脱落的腐痂,而且产生的渗出液很多;
(3)红色:肉芽型伤口,伤口处在愈合阶段,伤口表面组织脱落,肉芽组组开始形成;(4)粉色:表皮化伤口,伤口表面被一层粉红色的表皮覆盖,伤口已经基本愈合;
(5)其他颜色:如合并感染,伤口一般产生很浓的气味,渗出液很多。

5、渗出液:可用沾湿的敷料的程度来描述量,性状有粉红血性、黄色澄清、黄脓、绿黄脓或褐色,气味有无味、臭味等
6、伤口周围皮肤或组织:可有正常、泡白、灰白、粉红、深红、紫色、黑色等颜色,用干净的手指压伤口周围组织了解弹性、软硬度及有无脓肿。

六、压疮的预防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排泄情况及合作程度等。

(2)评估患者压疮易患部位。

2、操作要点
(1)根据病情使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患者。

(2)对活动能力受限或长期卧床患者,定时变换体位或使用充气床垫或者采取局部减压措施。

(3)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无汗液,衣服和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皱褶。

(4)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

(5)高危人群的骨突处皮肤,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脆薄者慎用。

(6)病情需要限制体位的患者,采取可行的压疮预防措施。

(7)每班严密观察并严格交接患者皮肤状况。

(8)轻度危险(Braden评分15~18分)
①每2~4小时翻身一次
②帮助患者进行最大限度的身体移动
③保护受压部位,使用减压装置。

如果是卧床或依靠轮椅,要使用床面或椅面减压设备
④处理危险因素
⑤告知患者及家属
⑥报告护士长并每周评估1次
(9)中度危险(Braden评分13~14分)
①使用翻身记录单,每2小时翻身一次
②使用楔形海绵垫,保证30º侧卧姿势
③使用床面或椅面减压设备
④根据病情进行身体移动
⑤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字
⑥报告护士长并每周评估1次
(10)高度危险(Braden评分10~12分)
①每1~2小时翻身1次
②使用楔形海绵垫,保证30º侧卧姿势
③使用床面或椅面减压设备
④根据病情进行身体移动
⑤填写《压疮预警报告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⑥每三天评估1次
(11)极高度危险(Braden评分≤9分)
①采取以上所有措施
②使用体表压力缓释设备,当患者有不可控制的疼痛时,或者翻身导致剧痛加重时,或有其他额外出现的危险因素
③每天评估1次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2)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加皮肤抵抗力,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3)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4、注意事项
(1)感觉障碍的患者避免使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烫伤或冻伤。

(2)受压部位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压红不消褪者,缩短变换体位时间,禁止按摩压红部位皮肤。

(3)正确使用压疮预防器具,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

七、压疮护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活动能力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营养及皮肤状况,有无大小便失禁。

(3)辨别压疮分期,观察压疮的部位、大小(长、宽、深)、创面组织形态、潜行、窦道、渗出液等。

(4)了解患者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效果。

2、治疗与护理要点
原则: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
(1)全身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营养和全身抗感染治疗等。

(2)局部治疗
①避免压疮局部受压。

②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充气床垫或者采取局部减压措施,定期变换体位,避免压疮加重或出现新的压疮。

③压疮Ⅰ期:加强防护措施,定期温水擦浴,防止再次受压,使之不再续续发展,除去致病原因,增加翻身次数,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的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局部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加以保护。

④压疮Ⅱ期:保护皮肤,避免感染。

除继续加强上述措施外,有水疱时,未破的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大水泡(直径≤5mm)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

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

⑤压疮Ⅲ期~Ⅳ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可用一些去腐生肌的药特。

选择合适的敷料(皮肤脆薄者禁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

⑥对无法判断的压疮和怀疑深层组织损伤的压疮需进一步全面评估,采取必要的清创措施,根据组织损伤程度选择相应的护理方法。

⑦根据患者情况加强营养。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加创面愈合能力。

4、注意事项
(1)压疮Ⅰ期患者禁止局部皮肤按摩,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

(2)病情危重者,根据病情变换体位,保证护理安全。

八、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压疮预防的重要性,介绍压疮预防、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强调经常改变体位、检查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加强营养和活动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其家属能积极配合护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