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练习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⑤,贻我彤管⑥。
彤管有炜⑦,说怿女美⑧。
自牧归荑⑨,洵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11),美人之贻(12)。
【注释】①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美好。
②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③爱:“?”的假借字。
隐蔽,躲藏。
④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⑤娈(luán):面目姣好。
⑥贻(yí):赠。
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⑦有:形容词词头。
炜(wěi):盛明貌。
⑧说(yuè)怿(yì):喜悦。
女(rǔ):汝,你,指彤管。
⑨牧:野外。
归:借作“馈”,赠。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⑩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11)匪:非。
(12)贻:赠与。
一、文学常识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或称“”,共有篇。
《诗经》按、、分为三类。
《诗经》的主要部分是风,有国风。
《诗经》是中国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是《诗经》在艺术手法上的创造。
它们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
《诗经》语言以为主,朴实优美,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也不少篇章采用的艺术形式。
雅,分大、小雅。
为天子之乐,为诸侯之乐。
二、解释实词1.静女其姝静女:其姝:2.俟我于城隅俟:城隅:3.搔首踟蹰踟蹰:4.静女其娈娈:5.贻我彤管贻:6.彤管有炜彤管:炜:7.说怿女美说怿:8.自牧归荑牧:荑:9.洵美且异洵:三、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爱而不见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2.说怿女美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3.自牧归荑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4.匪女之为美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四、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与“爱而不见”主语不相同的一句是()A.俟我于城隅 B.搔首踟蹰 C.自牧归荑 D.美人之贻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两句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A.重章叠句B.夸张C.对比D.对偶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这几句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A.反复、比喻 B.顶真、回环 C.顶真、对比 D.比喻、回环4.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的句子,接着又说“匪女以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下列哪一个成语可概括反映男子的心理?()A.红豆相思 B.情窦初开 C.爱屋及乌 D.一见钟情5.下列对“静女其姝”中的“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代词,指“静女” B.形容词词头,可译为“多么”C.助词,指“的” D.代词,要译为“她的”6.对“爱而不见”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句中的“而”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B.这句诗可译为:“静女”为了表达对男的爱意,故意隐藏起来。
C.静女之所以不出现,是因为男子来迟了,心中不高兴。
D.刻画了“静女”的活泼、机灵和浪漫的形象。
7.对“搔首踟蹰”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写男子非常着急不安的心理。
B.反映了男子对“静女”的深情和迷恋。
C.写男子不理解、不耐烦地心理。
D.反映了男子憨厚纯朴,忠贞善良的性格。
五、文本解读1.《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有何风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女主角“爱而不见”有哪些原因?这样写有何表述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静女”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这反映男子什么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静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简要分析彤管在作品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静女》诗具有活泼风趣的情调、含蓄蕴藉的风格,请从诗中任选两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静女》练习答案一、实词1.静女其姝静女:文雅的姑娘。
....其姝: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2.俟我于城隅俟:等待,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3.搔首踟蹰踟蹰: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4. 静女其娈娈:美好。
.5. 贻我彤管贻:赠送。
.6. 彤管有炜彤管:红色的管萧。
管,有人说是茅草。
...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7. 说怿女美说怿: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8. 自牧归荑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荑:初生的茅草。
..9. 洵美且异洵:的确,确实。
.二、通假字1.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2.说怿女美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女:通“汝“,你。
3.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
.4.匪女之为美匪:通“非”。
女:通“汝“,你。
..三、翻译全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译: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译: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译: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译: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三、1.诗汉 305 风雅颂2.四言隔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现实主义四、B A B C B D C五、1.本诗是以男子口吻写的,生动逼真的描绘了一对民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充满了愉快、幽默的情趣,富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明朗纯朴的民歌风味。
2.此题为开放式问题。
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子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又迟到的内疚感。
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捉摸不透,也让读者捉摸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遐想。
3.既表现男子心神不宁,也写出对静女的痴情迷恋。
4.既加强了诗意的表达,又增强了抒情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5. 静女是一个美丽调皮的恋爱中的女子形象。
6. 彤管是爱情的信物,也衬托了女子的美好。
7. 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写男子如赴约会,恋人起初故意藏起来不见,惹得男子抓耳挠腮,这个情节活泼风趣,令人忍俊不禁。
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从侧面写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恋之情,显得含蓄蕴藉。
《诗经静女》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答案】D【解析】“都是四言诗”错,太过于绝对。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答案】C【解析】应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答案】C【解析】说:通假“悦”愉悦,喜欢女:通假“汝”,你,你的喜欢你的美丽,为你的美丽感到愉悦。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