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全册学案目录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2 -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 2 - 1.2 区域发展阶段............................................................. - 3 - 1.3区域发展差异.............................................................. - 4 - 1.4区域经济联系.............................................................. - 5 -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 - 7 -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 - 7 -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 8 -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 - 9 -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10 - 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 11 -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 - 12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特征有,,,二.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1.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地域和地域,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状和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状。
2.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关系。
第一产业主要指业;第二产业主要指业和业;第三产业主要指业,它包括业、业、业和业等。
三.读表一,根据表中数据在表二中对A、B、C三区域进行比较。
表一:表二:1.2 区域发展阶段一.填空题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和等。
2.全面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环境问题 环境状况得到改善1.3区域发展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本地经济。
、重点 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 发的重要意义。
难点 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一.读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将中部经济地带的省区用斜线画上阴影。
2.在图中相应地方写上西部大开发范围内省区的简称。
3.西部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优势? 4.简述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二.填写下列东中西部比较表。
,三.下图A 、B 表示秦岭—淮河两侧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据此填表。
比较项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年降水量 一月均温 地形 土壤经济地带名称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 水平 产业结构 特点 工业化 水平 城市化 水平 对外开放 程度 东部 中、西部植被自然资源1.4区域经济联系学习目标1知道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3掌握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具体措施和线路重点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具体措施和线路难点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具体措施和线路一.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我国东、西部各有其优势,协调发展。
二.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比较简表。
线路工程优势工程劣势东线中线西线三.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示意图,回答:1.西气东输一线西起 ,东至 ; 二线西起 ,东至 。
2.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四.读下图,完成下表。
五.图9-9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转移示意图,数字表示产业转移的方向。
据此完成 1.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产业转移的方向代号填写下表。
线路 电 力 来 源送入地区北线中线南线转移方向代号产业转移的影响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转出地原因:中国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2.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由 密集型、 密集型向 密集型、密集型转变的过程。
从大量消耗 和 的类型,向 、 、服务类型逐步过渡。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成因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重点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难点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读图10-1和图10-2,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省内产向边远地区集聚对转入地的影响:转入地原因:中国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图10-11.根据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填表。
2.A 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四大沙漠亲切“握手”,连片分布,与人们的哪些不合理生产行为有关?。
3.荒漠化有何危害?人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荒漠漫延?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湿地的概念和我国湿地的分布 2湿地的重要价值3理解湿地开发中的问题危害及措施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理解湿地开发中的问题危害及措施 难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理解湿地开发中的问题危害及措施一.填空题1.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除湖泊外,常见的湿地还包括 、 、 、 和 等。
2.我国湿地分布的特点。
二.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简述湿地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自然因素 因素分析位置地形 气候 植被图10-21.造成洞庭湖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学习目标1、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气候、水文、地貌、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
2、阅读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社会经济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
重点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气候、水文、地貌、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难点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水文条件一.读图10-3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田纳西河的治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请根据流域治理前的地理特征及相关开发治理措项目流域特征开发与治理措施自然特征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开放程度交通状况交通落后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2.美国政府对田纳西河进行梯级开发,这些梯级开发工程能产生哪些综合效益?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条件。
2、记忆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区域布局。
3、能运用本节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重点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美国农业带的分布难点分析不同的地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方法。
一.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1.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试简述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注意思路和要点)2.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请在图中填写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农业带名称。
1.水资源缺乏()2.水土流失()3.粮食产量低()4.土壤肥力下降()5.土壤侵蚀()6.农产品农药超标()①休耕与轮作②基因工程③免耕④植树种草⑤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⑥滴灌、喷灌⑦秸秆还田⑧有机农药⑨培植耐旱作物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读下列两图,根据教材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1.鲁尔区被誉为欧洲“工业的心脏”,试简述其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注意思路与要点)2.煤炭是鲁尔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基础上形成了哪些工业部门?3.20世纪80年代,鲁尔区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试简述其原因。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鲁尔区又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4.与鲁尔区相比,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有何资源优势?鲁尔区的整治措施对辽中南工业区是否有借鉴意义?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习目标1.城市化的概念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3.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重点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难点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一.读下列两图,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和。
该地区城市化先后经历了乡村城市化————城市群三个阶段。
2.试在下表中归纳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区位共同点。
(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自然区位共同点经济区位共同点海陆位置农业基础气候特征开放程度地形特征资金技术自然资源劳动力3.图中两个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都比较高,工业化起了哪些作用?4.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大问题?(可参照必修Ⅱ第二单元第三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