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额旗中学2011—2012上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试卷班级考号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3、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4、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A淡水养殖业B林业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A 37.6:17.4:45.0B 31.6:30.5:37.9C 15.5:24.5:60.0D 37.6:24.5:37.9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9、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10、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①自然原因②社会原因③经济原因④技术原因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3、通常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数据A 纬度、距离、海拔B 经度、纬度、海拔C 纬度、相对高度、距离D 到两极、赤道的距离和等高线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11—12。

11、该省可能为A.辽宁B.江苏省C.台湾省D.云南省12、该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泥石流C.沙尘暴D.地震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4—15题。

14、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15、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加剧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16、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17、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的有效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B防治水污染C兴修水库D植树造林材料:所谓泛珠三角,就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

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将成为中国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据此回答18—21题。

18、促进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A交通状况的改善B自然资源的开发C人口的流动D西电东送19、关于部分省区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广西水能、铝土矿丰富B广东资金、技术力量雄厚C湖南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D四川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20、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该区域对一些高耗能产业进行差别电价,下列产业在此行列的是:A纺织B电子C食品D电解铝21、读下面广东某地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其产业结构变化对“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增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材料: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北京、成都、西宁到拉萨对开3列旅客列车。

至此,一道跨越青藏高原的独特旅游风景线正式浮出水面,青藏高原独有的旅游资源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22—26题。

22、若一旅行团从成都出发乘火车到西藏旅游,所经过的铁路线除青藏铁路外,还有:A京哈线B陇海线C太焦线D浙赣线23、旅游中游客发现,青海湖著名的“鸟岛”已经与湖岸相连成了半岛,其主要原因是:A湖水被大量抽取来灌溉农田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在湖里淤积C该流域的农牧业用水增多,其补给河水被大量用来引水灌溉D 气温升高,气候干旱,蒸发量增大24、下列四幅图中,最能表现青藏铁路沿线的湖泊特征的是:25、北京至拉萨首辆旅客列车7月1日21:30从北京出发,全程运行47小时26分钟,到达拉萨时见到的景象是:A 旭日东升B 烈日当空C 夕阳西下D 繁星满天 26、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均衡发展B 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缩小C 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D 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读图10回答27—28题。

27、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A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B 受河流流向的影响C 受地形地势的影响D 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28、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A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 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 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 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29、图11阴影部分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31湿山等河8℃26°281001021043148℃ 1012℃8℃455A种植业B畜牧业C混合农业D林业3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A滥砍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了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

据此完成9~11题。

31.产生“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32.“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地域性B.整体性C.地带性D.非地带性3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二、综合题(共54分)31.读“某市产业结构变化表”和“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表”,回答有关问题。

(共12分)表一某市产业结构变化表表二某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表(1)该市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2)表一中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说明了该市的 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该市重工业比重的变化特点是 ;轻工业比重的变化特点是 。

(4) 1978年以后,该市重工业比重逐渐下降,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可信的是( )A. 该市重工业产值下降导致重工业比重下降B. 该市轻工业发展的速度较重工业快,导致重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C. 该市缩减了重工业的工业项目,导致重工业产值比重下降D. 该市农业比重下降,使农业机械的使用量下降,进而影响重工业的发展(5)重工业主要生产生产资料,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

从表二中的该市轻重工业的变化情况可以推知,该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

(提高或降低)32. 阅读材料及图9、图10,完成下列各题。

(共12分)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

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9),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

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 。

1933年以后,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10),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

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早期开发利用方式采 种植棉花扩 大 种 植 高强度利用乱开滥采 以木炭为原炼大量排出含图图(1)根据图9,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二级支流,根据图10中河流的流向,判断流域地势特点。

(3)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分析其原因。

(4)田纳西河确定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实行梯级开发,建造水电站。

除防洪外,水资源综合开发还具备哪些效益。

33.(12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图1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形、河流、海洋和交通四个方面,分析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4分)(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京沪高铁四个大型工程中,可以让上海市的人们生活更美好的有哪些? (4分)(3)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目前上海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问题。

(4分)34、读图回答问题:(共9分)(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

(2)近年来A周边地区(季节)沙尘暴天气时有发生,其气候原因是:。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35、回答有关“3S系统”的问题:(9分)(1)数字地球系统是由“3S”组成,“3S“是指、和、等三大技术系统。

(2)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监测主要是靠系统,该系统的优点有。

(3)查询某地的三维地形或全部或局部地图信息,靠的是系统,写出该技术的简要程序:。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 分)二、综合题(60分)31.(1)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变化不大(2分)(2)城市化(2分)(3)先迅速上升,后逐渐下降(2分)基本上呈上升趋势(2分)(4)B(2分)(5)不断提高(2分)32.(1)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矿产,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造成水土流失(加重);大量排放含SO2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