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 毒

梅 毒

梅毒
病因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的性传播疾病。

苍白密螺旋体在体外干燥条件下不易生存,一般消毒剂及肥皂水均可杀灭。

传播途径
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直接传播。

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后1年内最具传染性。

病期超过4年者基本无传染性。

患梅毒的孕妇即使病期超过4年,仍可通过胎盘感染给胎儿,引起先天梅毒。

若孕妇软产道有梅毒病灶,新生儿可通过软产道感染。

此外,可通过接吻、哺乳、输血、衣裤、被褥、浴具等间接传播,但机会极少。

临床表现
梅毒的潜伏期约2~4周,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病黏膜损害,晚期能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劳动力丧失甚至死亡。

患梅毒孕妇能通过胎盘将螺旋体传给胎儿引起晚期流产、早产、死产或分娩先天梅毒儿。

对胎儿及婴幼儿的影响
患一、二期梅毒孕妇的传染性最强,梅毒病原体在胎儿内脏(主要在肝、肺、脾、肾上腺等)和组织中大量繁殖,易引起妊娠16周后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

未经治疗的一、二期梅毒孕妇几乎100%传给胎儿,早期潜伏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达80%以上,且有20%早产。

未治疗的晚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约为30%,晚期潜伏梅毒(感染超过2年,临床无梅毒性损害表现,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孕妇,虽性接触已无传染性,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仍有10%。

通过先天梅毒儿占死胎的30%左右。

若胎儿幸存,娩出先天梅毒儿(也称胎传梅毒儿),病情较重。

早期表现有皮肤大疱、皮疹、鼻炎及鼻塞、肝脾肿大等;晚期先天梅毒多出现在2岁以后,表现为楔状齿、鞍鼻、间质性角膜炎、骨膜炎、神经性耳聋等,病死率及致残率均明显升高。

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是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用药足量,疗程规则。

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同时性伴侣也应接受检查及治疗。

护理要求
1.心理护理正确对待病人,尊重病人,帮助其建立治愈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

2.健康教育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性伴侣同时进行检查及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

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连续2~3年。

如发现血清由阴性变为阳性或滴定度升高4倍或症状复发,应用加倍量治疗。

3.孕妇护理早期和晚期梅毒的孕妇,首选青霉素疗法,若青霉素过敏,改用红霉素或多西环素,禁用四环素类药物。

抗病毒治疗2年内,梅毒血清学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脑脊液检查阴性者为血清学治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