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浅谈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姓名:钟彩霞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5级2班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

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

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

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
来源。

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

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

”他们还借山歌表
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

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

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

”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
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2.民间歌舞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有:秧歌、花灯、花鼓、采茶。


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

东北秧歌同其它民族舞蹈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动律特点。

东北秧歌的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等都展现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并反映了东北人民豪爽、泼辣、热情的个性。

“东北秧歌在风格上以热情、火爆、泼辣、幽默著称。

动作既
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哏,哏中有俏,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

”体现其风格的要素主要有韵律、体态、动作、节奏、服饰、道具。

韵律、体态和手巾花集合在一体的动作结合
就是扭法,它是塑造人物和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

3.说唱音乐
汉族说唱音乐可分为: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类和琴书类。

牌子曲类说唱曲种,是将许多曲牌联缀起来讲唱故事的音乐形式。

这种音乐结构手法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例如宋代的诸宫调。

牌子曲类曲种往往各自拥有众多曲牌,多者可达数百个。

常用的曲牌一般有数十个。

艺人们将这些曲牌按表情功能分成几类,例如欢乐的、悲伤的、哀怨的、愤怒的、平静的、激动的、雄壮的等等。

在表现故事情节或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时,曲牌的联缀有一定的程式。

比如牌子曲中的《满江红》,把岳飞的“精忠报国”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4.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分剧种的重要因素。

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

中国戏曲音乐起源于民间,经过长期演变而逐步形成。

历史上虽有过极少数的专业戏曲音乐家,但师徒相承,口传心授,集体口头创作是主要的普遍的创作方法。

因而,中国戏曲音乐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其主要表现为:
①统戏曲声腔既有明显的共同特点,又呈现出地方剧种风格的
多样性。

如川剧高腔既保存了传统高腔帮腔、曲牌体、说唱
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特点,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如全部使
用四川方言,发展了帮腔的形式,加入了复杂多变的川剧锣
鼓,创造了独特的“一字板”等。

②戏曲剧种的音乐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不断地吸收融
化其他音乐成份,从而得到丰富、发展和变化。

越剧主要的唱腔是尺调、四工调、弦下调,优美流畅,宜于表现温和细腻的感情;为了表现戏剧的矛盾冲突和剧中人物激昂慷慨的情绪,吸收运用了绍剧的“二凡”、“流水”,使之逐渐成为越剧的唱腔。

③国戏曲音乐的创作和演唱演奏,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又具
有较高的专业性。

戏曲音乐是众多不知名的艺人选择、加工、提炼、创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但就其唱腔和伴奏的旋律、演唱演奏的技巧而言,又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如由某一简单的曲调,发展成具有各种板式、分别生腔和旦腔的成套的板腔体系,它就包括多种旋律发展手法:节奏的变化,宫调的转换,旋律的扩充与紧缩,加花与减繁,字位的移前或挪后……等等。

不同剧种的艺人,都有一套不同的处理方法。

这是一部尚未成书的、具有民族特性的、专业性很强的中国戏曲音乐作曲法。

④戏曲音乐既有程式性,又能灵活运用,创造出新。

它已在
艺人和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艺术欣赏习惯。

有修养的演员和乐师,均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本剧种的各种程式。

但又不拘泥于程式。

“死曲活唱,硬弦软用”,就是对程式灵活运用的概括。

许多流传久远,达到家喻户晓的优秀唱腔,都是传统程式变化运用的结果。

④国戏曲唱腔虽受生、旦、净、末、丑等行当的制约,但并不
妨碍人物个性的刻画。

同是旦腔反二黄慢板,梅兰芳在《宇
宙锋》中唱的和程砚秋在《窦娥冤》中唱的,各有千秋,各具特
色。

同是老生西皮二六,《空城计》里的诸葛亮唱得潇洒自如,
而《捉放曹》里的陈宫,则是一腔怨恨。

这是对同一板式不
同处理和运用的结果。

甚至同一剧目、同一人物、同一板式
或曲牌,不同演员的演唱,也有不同的风格。

这又是形成不
同流派的原因之一。

5.民族器乐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琴曲《广陵散》;琵琶曲《十面埋伏》;筝曲《渔舟唱晚》;唢呐曲《百鸟朝凤》、;笛曲《五梆子》;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

如《八仙序》、《十八六丝二》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
于室内演奏。

如《十六板》、《高山》、《流水》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八骏马》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如《将军令》。

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五凤吟》(福州十番)等。

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以及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较少采取纯器乐表演的形式。

民族器乐的实用性使不少器乐曲牌因用于不同场合而产生变化。

借此来表达人们的情感。

总而言之,民间音乐作为劳动人民的心声,从本质上说,它还是充分展现了人民精神面貌最积级、最光彩的方面。

是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音乐。

它是人类文化成果中最优秀的部分。

它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不仅是中国的汉族民间民族音乐,而是世界各地的民间民族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从而步入音乐创造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