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羰基化过程
进展1—催化剂的均相固相化
为了克服铑膦催化剂制备和回收复杂的缺点,↓消耗量,↓产 品分离步骤等,进行了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研究,即把均相 催化剂固定在有一定表面的固体上,使反应在固定的活性位 上进行,催化剂兼有均相和多相催化的优点。 固 相 化 方 法 化学键合法
通过各种化学键合把络合催化剂负载于高分子载体上 (eg: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离子交换树脂 )
HxMy(CO)zLn
中心原子 配体
中心原子
工业上采用的羰基合成催化剂的中心原子主要为:
钴和铑
配位体
CO、PR3(膦)、 P(OR)3 (亚磷酸酯)、 AsR3 (胂)、 SbR3 (锑) R——烷基、芳基、环烷基、杂环基等
反应相
一类是将配位催化剂固载化,使用液体或气体原料进行多 相反应,最终实现产物与催化剂分离的目的。 另一类是催化剂和反应产物处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液相之中, 反应后只需进行简单的相分离,便可达到分离催化剂的目 的——两相催化体系。
物理吸附法
吸附于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无机载体 上,或将催化剂溶于高沸点溶剂后,再浸于载体上
目前活性金属流失问题成为阻碍固相络合催化剂实际应用的 主要障碍 !
进展2-非铑催化剂
铑是稀贵资源,故利用受到限制。 国外除对铑催化剂的回收利用进一步研究外,对 非铑催化剂的开发也非常重视。其中铂系催化剂 有很好的苗头:我国研究了Pt-Sn-P系催化剂。日
主要包括加氢和产品精制两个过程
2.丙烯低压氢甲酰化合成正丁醛
(1)反应条件
a. 温度
T↑ →r丁醛↑ ,r副↑ ,催化剂失活速度↑
T↓ →催化剂活性低,用量大
100-110℃
b.压力
1.8MPa (压力太高,丙烯和丙烷溶解度增大, 会增加稳定塔的负荷 )
c.原料配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2 ↑ ,丙烯↑ →生成丙烷↑ ,原料损失↑
(2)催化剂
活性组分 [Rh+(CO)2I2]助剂:HI、CH3I、I2
(3)反应机理 自学
2、工艺流程
反应 精制 轻组分回收 催化剂制备与再生
优缺点
优点: (1)原料多样化 (2)S和X高 (3)催化系统稳定 (4)反应和精制系统合为一体 (5)Ni-Mo合金耐腐蚀 (6)计算机控制保持最佳 (7)副产物少 (8)操作安全可靠 缺点:铑资源少,设备昂贵
催化剂:未改性羰基钴 Natta于1955年报道
动力学方程
动力学方程
催化剂:HRh(CO)2L2
反应速度与烯烃浓度无关 控制步骤:HCORh(CO)L2与H2的反应
(5)烯烃结构的影响
①对反应速度影响 a.双键位置与反应速度密切相关,直链α –烯烃反应 最快 b.支链降低反应速度 ②对产物影响 a.环戊烯、环己烯反应无异构醛生成 b.双键位置对正/异比无影响 c.带支链:醛基加到α -碳原子
气体分布器
(4)低压法特点
优点: 反应条件温和 副反应少,原料消耗少(正/异醛比率
高达12~15:1 )
催化剂易分离回收(利用率高,损失少) 污染少,接近无公害工艺 缺点: 铑资源太少 配位体三苯基膦有毒
4.进展
低压氢甲酰化法有许多优越性,但因 铑价格昂贵,催化剂制备和回收复杂 等因素,目前正从开发新催化体系和 改进工艺二个方面加以革新。另外, 使用羰基合成方法生产的工业产品已 经突破了传统概念中的羰基合成醇类。
应类型逐渐增多,通常将在过渡金属络合物
(主要是羰基络合物)催化剂存在下,有机化合
物分子中引入羰基(>C=O)的反应均归入羰化
反应的范围,其中主要有两大类。
羰 化 反 应 的 类 型
甲醇的羰化反应
不饱和化合物的羰化反应
8.1 反应类型
1.不饱和化合物的羰化反应
(1)氢甲酰化(与CO和H2反应)
HCo(CO)4
HCo(CO)3P(n-C4H9)3
HRh(CO)(PPh3)3
140~180 20~30 0.1-1.0 低 醛/醇 3~4∶1
160~200 5~10 0.6 明显 醇/醛 8~9∶1
90~110 1~2 0.01-0.1 低 醛 12~15∶1
(4)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反应机理见P260(自学) 羰基合成是放热反应,放热量因原料结构的 不同而有所不同,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所 以氢甲酰反应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反应主 要由动力学因素控制。
总结
放热反应,热效应较大
平衡常数大,热力学有利,动力学控制
副反应比主反应热力学有利,选择催化剂
和工艺条件促进主反应
(3)催化剂
①羰基钴
催化剂热稳定性差
T( ℃) 20 150 150
PCO(MPa) 0.05 4 8
催化剂用量 0.2% 0.2% 0.9%
T ↑ ,PCO ↑ 催化剂↑ ,PCO ↑
3.理论基础
催化剂以配合物的形式与反应分子配位使 其活化,反应分子在配合物体内进行反应 形成产物,产物自配合体中解配,最后催 化剂还原——称为配位(络合)催化剂; 该催化过程——配位(络合)催化过程。
羰基合成反应是典型的配位催化反应
Catalyst
羰基合成的催化剂往往是“原位”形成的。 所谓“原位(In situ)”是指加入反应体系中的化 合物或配合物在反应条件下就地形成催化剂, 同时产生催化作用。 羰基合成催化剂的典型结构是以过渡金属(M) 为中心原子的羰基氢化物,它可以被某种配 位体(L)所改性。
8.3 丙烯氢甲酰化合成丁、辛醇
1.丁、辛醇用途及合成路线 (1)用途 (2)合成路线
①乙烯为原料,乙醛缩合法 ②氢甲酰化法 a.丙烯氢甲酰化法合成丁醛 液相法 催化剂:羰基钴-高压 膦羰基铑-低压 包括氢甲酰化反应、催化剂的分离和醛的精制3个过程
b.在碱存在下缩合为辛烯醛
c.辛烯醛加氢合成2-乙基己醇(辛醇):
2.甲醇的羰化反应
(1)合成醋酸 (2)合成醋酐
CH 3 OH CO CH 3 COOH CH 3 COOCH CO CH 3 CO ) O ( 2
3
(3)合成甲酸
CH 3 OH CO HCOOCH
HCOOCH
3
3
H 2 O HCOOH
CH 3 OH
(4)合成草酸酯、碳酸二甲酯、乙二醇
反应体系中Co2(CO)8与 HCo(CO)4的比例由反应的T与P决定。
[ HCo ( CO ) 4 ] Co 2 ( CO ) 8
2
K pH
2
K 1 . 365
1900 T
优点:羰基钴催化剂的成本低 缺点:正异构醛比例低,催化剂热稳定性差
②膦羰基钴
配位基膦(PR3) 特点:
(6)影响反应的因素
温度
T↑ ,r ↑ ,正/异↓ ,重组分及醇↑ T不宜过高,钴: 140-180℃ ,铑:100-110 ℃
压力
PCO ↑ ,r ↓ 总压不变: 钴: PCO ↑ ,正/异↑ 铑: PCO ↑ ,正/异↓ PH2 ↑ ,r ↑ ,正/异↑
溶剂
a.溶解催化剂 b.反应在气相中进行,对气-液间传质有利 c.移走反应热
∴ 控制H2和丙烯的量
d.催化剂
HRh(Co)x(PPh3)y
PPh3↑ ,正/异丁醛↑ ,r ↓
三苯基膦
x+y=4
(2)工艺流程
放空 合成气 净化 反应 净化 气液分离器 正丁醛 异丁醛
丙烯
(3)反应器
不锈钢釜式反应器
带:搅拌器、冷却装置、气体分布器
冷却装置
1.催化剂进出口 3.反应物出口 5.喷射环 7.冷却盘管 2.原料进口 4.雾沫回流管 6.叶轮 8.搅拌器
a.稳定性增加,活性降低 b.直链产物选择性增加 c.加氢活性较高 d.副产物少 e.对于不同原料烯烃的氢甲酰化反 应的适应性差
③膦羰基铑
活性也比羰基氢钴高102~104倍
选择性好,活性高,异构化性能高
催化剂稳定,可在较低压力下操作
商品名:ROPAC
三种氢甲酰化催化剂性能比较
催化剂 温度,℃ 压力,MPa 催化剂浓度,% 生成烷烃量 产物 正/异比
Chemical Technology
第八章 羰基化反应
Carbonyl Reaction
烯烃与CO及H2在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催化作用 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比原料烯烃多一个碳 原子的醛。这个反应被命名为羰基合成
(Carbonyl synthesis),也叫Röelen反应。
随着一碳化学的发展,有一氧化碳参与的反
本研究了螯形环铂催化剂,于0.5~10MPa、70~
100℃条件下,反应3小时烯烃100%转化为醛;另 外还报道了钌族离子型络合催化剂HRu3(CO)15丙 烯氢甲酰化,正/异醛比例达21.2。对钴膦催化剂 也在作进一步研究,该催化剂一步可得到醇。
8.3 甲醇低压羰化制醋酸
1.化学原理 (1)主副反应 主: CH3OH + CO CH3COOH 副: 酯 二甲醚 CO + H2O CO2 + H2
在双键两端的C原子上分别加上一个氢和 一个甲酰基(-HCHO)
①烯烃的氢甲酰化
②烯烃衍生物的氢甲酰化
(不饱和醇、醛、酯、醚,含卤素、含氮化合物等 中的双键都能进行羰基合成反应,但官能团不参 与反应。 )
(2)氢羧基化(与CO和H2O反应)
(3)氢酯化(与CO和ROH反应)
(4)不对称合成 某些结构的烯烃进行羰基合成反应能生成含有 对映异构体的醛。若使用特殊的催化剂,使生 成的两种对映体含量不完全相等,理想情况下 仅生成某种单一对映体,这样的反应称作不对 称催化氢甲酰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