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原因分析——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郭美波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号:2008091120[摘要]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校园里不准经营烈性酒,学生守则里也有严禁酗酒的规定。
然而,在当今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在校外饮酒甚至喝得晕头转向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怪。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由饮酒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甚至严重的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严重的酗酒风气对纯净校园文化的侵蚀更加让人焦虑,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于了解高校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及其原因。
本文立足高校,以玉溪师范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为基本研究对象,对其饮酒行为及原因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和访问。
通过分析,得出了玉溪师范学院学生饮酒率较高及学生饮酒行为不容忽视的结论,以供学习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饮酒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酒消费也在不断增加,不合理饮酒现象已经较为普遍,在大学生消费群中同样突出。
目前,在校大学生饮酒者为数不少,且呈逐年增多趋势,少数人酒后容易做出不理智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
处于社会行为建立期的大学生能否树立健康的饮酒观,形成健康的饮酒方式,将影响到其成年的健康与否,对社会、家庭及学校稳定产生较大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玉溪师院222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饮酒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玉溪师院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原因,为学校有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饮酒干预办法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一、玉溪师院学生典型饮酒事件及常见醉酒表现1、2018年10月3日的一个夜晚,我校政法学院几个男生在一个烧烤店里饮酒,与校外人员发生冲突,双方先是吵闹,后来动手厮打,混乱中我校学生竟将打破的啤酒瓶刺向一社会人员,社会人员因失血过多抢救不及时而毙命。
事后,当事人学生追悔莫及,悔恨当初被酒精冲昏了头脑,丧失了理智,但醉酒不是免除刑事责任的理由,当事人学生难逃法律的制裁。
一时的冲动与糊涂,给两个原本和谐温暖的家庭带来了多大的悲伤和灾难!2、2018年8月,我校一个班的十几个同学搞聚会,在外喝多了酒往学校赶,刚回到学校门口就有几个人躺了下来,瘫睡在学校门口,嘴里还唠唠叨叨。
学校门卫觉得不对劲,便走上前去查看,发现其中一人全身冰冷,两眼紧闭,一动不动。
不用多想,门卫迅速将醉酒学生送到校医室,幸亏抢救及时,不然一个年轻的生命又将因过度饮酒而葬送。
3、我平时校外做一些兼职的促销工作。
一天傍晚,我随一公司的几个人前往饭店吃饭,我们刚一坐下来就听见来自旁边桌的划拳声、欢笑声、掌声等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传遍饭店的每个角落。
这桌人年龄很接近,有男有女,其中的几个人我认得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他们似乎完全不顾周围人的感受,不顾在他们每次声音最大时很多双眼睛在齐刷刷地看着他们,不顾偶尔有人对他们嗤之以鼻,也不顾店老板从他们旁边走过时脸上流露的尴尬。
他们只自顾自地玩乐,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和自己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
我们一行人中有人向我问道:“这是你们学校的学生吧?”很明显,这群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使人很容易发现他们的学生身份,而在饮酒这样的场合看到大一点的学生,人们又容易将之和玉溪师院联系在一起。
玉溪师院学生在诸如酒吧、饭店、KTV等场合饮酒,早也见怪不怪,甚至看到一些学生酒后失态影响个人形象和学校声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4、在我差不多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偶尔会看到一些喝了酒而失态的大学生。
有的面红耳赤,满嘴胡言乱语;有的走路歪歪斜斜,无精打采;有的精神亢奋,见了不顺眼的人就破口大骂;有的糊里糊涂,见了漂亮女生就说脏话;有的半夜打电话给女学生,没完没了;有的深夜归宿,用力敲门,大吵大闹,与宿舍管理员纠缠不休;有的夜不归宿,在外惹是生非;有的女生酒后失态,投怀送抱;有的男生醉酒举止粗鲁,动手动脚……大学生醉酒后千姿百态,各种各样。
二、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1、调查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对玉溪师院在校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和访问,对调查对象所在班级或宿舍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匿名填写,填好后当场收回。
共发放问卷222份,我校37个专业,每个专业发放6份,向男生发放82份,向女生发放140份,符合我校男女生性别比率结构。
共收回有效问卷205份,男生有效问卷77份,女生有效问卷129份,其中向大一学生发放54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向大二学生发放54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向大三发放53份,回收有效问卷49份,向大四学生发放61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
问卷的制定参考有关文献及政策法规,并深入到同学中去,在同学无意中进行个别交谈,了解其本人及同学或同乡的饮酒情况,事后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内容问卷及访问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个人情况、饮酒种类、饮酒次数、醉酒次数、家庭经济条件、饮酒者性格类型、饮酒场合、饮酒原因、对饮酒行为的看法及酒后反应等。
在正式调查前,对调查问卷的内容及填写难易程度进行评估,并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对调查问卷的结构及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
三、我校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原因分析1、饮酒率在205份有效问卷中,有170名大学生饮酒者,其中男生69人,女生101人,被调查大学生的总饮酒率为82.92%,男生饮酒率为89.61%,女生饮酒率为78.29%,男生饮酒率明显高于女生。
通过调查分析,我校大学生总体饮酒率较高,说明大学生饮酒行为较为流行和普遍。
男生饮酒率高于女生,其原因可能与男女生的生理差异、生活方式和酒文化传统有关。
在生理差异方面,男生体质较强,身体更加能够承受来自酒精的刺激;在生活方式上,男生往往把饮酒作为交友和社会交往的主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对女性饮酒行为的不赞成远高于男性,以及来自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压力,导致女性饮酒行为不及男性普遍。
2、饮酒种类、次数及醉酒率在170名饮酒者中,啤酒是首选饮料的有121人,占71.17%,每学期饮酒次数≥3次的有73人,占42.94%,曾经醉酒的76人,醉酒率为44.70%,男生52.17%,女生39.60%。
分析研究结果,虽然我校大学生饮酒率较高,饮酒行为普遍,但多为偶尔和轻度饮酒,这与我国的酒精消费向啤酒、低度酒发展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
和男生饮酒率高于女生一样,男生醉酒率也高于女生,这与男女生的生理差异、生活方式喝酒文化传统同样具有关系。
就酒文化传统来讲,女性在社交场合下大量或过度饮酒有失大雅,因此,女性饮酒率及与饮酒有关的问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男性。
3、不同年级学生饮酒状况在受试对象中,大一学生饮酒率为61.34%,大二学生为77.16%,大三学生为84.34%,大四学生为92.57%,高年级学生饮酒率高于低年级学生,目前饮酒率随年级逐步上升。
在大学里,有一种叫做“逢二必乱”的说法,说的是大部分大学生从大二开始就会渐渐“乱”起来,大二的学生渐渐熟悉周围你的环境,适应大学生活,受社会和学校不良风气的影响,攀比成风、争风吃醋、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等,同时来自家庭和父母的约束减少,大二学生在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也是大学生饮酒率从大二开始逐步上升的重要原因。
这说明越是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越不易发生饮酒危险性行为,对饮酒行为干预得越早,可能收到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4、饮酒与家庭经济条件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饮酒率较高,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含1000元)和1000元以上的学生饮酒率明显高于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含500元)的大学生。
月生活费500元以下的大学生饮酒率仅为68.46%,月生活费500-1000元的大学生饮酒率达90.36%,月生活费1000元以上的大学生饮酒率为86.49%。
家庭经济条件好,生活水平高,接触酒的机会就更多,用于支出饮酒的费用就更高,但家庭经济条件并非影响饮酒行为的关键因素。
此外,一些家庭中家长本来就是爱好饮酒的人,每天或经常饮酒已成为一种习惯,酒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些家长甚至鼓励孩子喝酒,认为饮酒能表现大学生的风度和气概。
这样,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对孩子的不当教育容易使大学生饮酒。
5、饮酒与性格类型的关系将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分为内向型、普通型、外向型3类,性格倾向性不同,其饮酒行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内向型、普通型、外向型性格的学生饮酒率分别为89.59%、75.23%、86.43%,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的学生饮酒率都高于普通型性格的学生。
这可能是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比较孤独沉静、不善交际、沉思、严肃、含蓄、敏感、缺乏自信、自我批判,当需要关爱时希望得到家庭及外界的支持,这时如果处于离群状态,缺乏与外部环境交流的机会,易借酒消愁;而外向型的人性情不稳、脾气暴躁、喜怒多变、易于激动、对各种刺激较为敏感,因此,外向型的人遇到环境改变或精神刺激时可能容易饮酒。
就饮酒行为来说,普通型性格的大学生发生得最少。
6、饮酒原因在饮酒原因中,社会交往的需要占49.06%,节日欢庆28.12%,父母家庭影响5.57%,解闷消愁10.39%,同学朋友影响 3.43%,大众传媒2.27%,觉得刺激1.16%。
社会交往的需要占第一位,这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社会适应的主要阶段,开始学习接人待物,有强烈的社会交往需要相关;千百年来,酒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特殊节日就密不可分,这与我国酒文化有关,在一些欢庆的场合,如各种竞赛获奖、获得奖学金等活动,几乎是“无酒不成席”;父母和家庭环境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的饮酒行为,父母的言行、态度对子女的认知和行为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一些大学生遇到不如意的事如失恋、考试不及格、受处分、家庭发生变故等,他们情绪不稳定、闷闷不乐,企图借酒消愁;在聚会场合,饮酒具有作乐助兴的作用,即使是一个不会饮酒的同学,在这样的场合也不得不妥协,否则就会被同学视为不给面子,不够朋友;大众传媒和觉得刺激对大学生饮酒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现在的学生们高兴喝酒,不高兴也喝酒,遇到开心的事,酒精很容易成为他们放纵自己的载体,烦恼的时候,可能就会用酒精麻醉自己,逃避现实。
7、对饮酒行为的认识同意饮酒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占18.97%,有一点同意65.58%,不同意15.14%。
结果显示,同意和有一点同意饮酒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饮酒者占绝大多数,仅三成多的大学生饮酒者持否定态度,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饮酒行为。
8、饮酒对健康影响的认识在饮酒的学生中,认为饮酒有利于健康的占 5.47%,有害于健康25.75%,适度饮酒有利于健康62.03,无害无利的占6.75%,仅有少数的大学生认为饮酒有害于健康。
大学生过度饮酒,有可能造成食欲下降、急性酒精性胃肠炎、酒精性心肌病、胰腺炎、吸入性肺炎、贫血等,即便是少量饮酒,日积月累,也有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