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饮酒现状

大学生饮酒现状

大学生饮酒现状大学生饮酒现状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由饮酒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甚至严重的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严重的酗酒风气对纯净校园文化的侵蚀更加让人焦虑,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于了解高校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及其原因。

本文立足高校,以XX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为基本研究对象,对其饮酒行为及原因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

通过分析,得出了XX大学学生饮酒率较高及学生饮酒行为不容忽视的结论,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相应对策。

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酒消费也在不断增加,不合理饮酒现象已经较为普遍,在大学生消费群中同样突出。

目前,在校大学生饮酒者为数不少,且呈逐年增多趋势,少数人酒后容易做出不理智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

处于社会行为建立期的大学生能否树立健康的饮酒观,形成健康的饮酒方式,将影响到其成年的健康与否,对社会、家庭及学校稳定产生较大的作用。

近些年来,许多研究报告表明:大学生饮酒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过度饮酒,酗酒,饮酒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影响大学生饮酒行为因素众多,但当前研究侧重于大学生饮酒行为的外部因素,而大学生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则被忽视。

其实,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作为潜在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的饮酒行为。

1.2 选题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XX大学201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饮酒情况进行调查,了解XX大学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原因,为学校有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饮酒干预办法提供依据。

大学生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对于饮酒行为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对于饮酒行为的影响,对于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与饮酒行为的关系,有指导意义。

对于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与饮酒行为存在高相关的大学生,尽量避免饮酒相关的刺激,控制饮酒行为有实践意义。

这有利于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树立大学生新风尚。

2.1 关于饮酒行为的研究饮酒、吸烟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1),特别是青少年饮酒、吸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28. 31% 的学生在过去一个月中曾饮酒,其中13. 60% 在过去一个月中曾大量饮酒,8. 27% 曾醉酒(2)。

而相比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总饮酒率为49.05%。

男生为92.47%,女生为6.21%;随着年级的增加,饮酒率呈上升趋势;学生开始饮酒的年龄集中。

在13~18岁之间。

大学生饮酒与个人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及母亲文化程度较高是学生饮酒行为的保护因素;而男性、18岁前曾被独自关在家、目睹家庭暴力及父亲饮酒等则是学生饮酒的重要危险因素(3)。

而国外对青少年大量饮酒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生物、环境和个体角度进行分析,许多研究发现,比起环境和生物因素,认知因素对饮酒行为起着更为关键的影响作用( Connor et al. ,2008 )。

2.2 关于诸多影响因素的研究2.2.1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含义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是由先天的遗传、后天的学习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在身心两方面的特质组成的,是用来表示一个人的思考模式、感情表情和行为特性的一般综和,区别自己与他人的一种独特性质。

2.2.2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与个体内部因素关系表现为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与认知之间的联系。

Within认为(4),场依存性的人比场独立性的人往往更多地利用外在的社会参照来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他人感兴趣,他们比较优先注意所参与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况,比较对其人感兴趣,他们往往有一个社会定向。

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与个体外在因素的关系,表现为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与行为表现的关系。

国内有研究已表明,有人格特征表现为高精神质、高神经质的学生具有攻击行为(5);在李文道等人通过自编生活事件量表发现五因素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中部分因子能预测压力应对方式(6),另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某些行为与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存在相关(7)。

2.3关于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与饮酒行为的相关研究青少年大量饮酒行为已日趋严重。

近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尝试饮酒率、过去一个月的大量饮酒率和醉酒率均相当高( 林丹华,范兴华,潘瑾,2010; 闵永胜,2008)。

但是关于人格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与饮酒行为的相关研究却非常的少。

在国内关于饮酒行为研究的主要有:姚捷,许娴,张国庆等《医学生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中提出:大学生饮酒与个人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而苏少冰,黄桢炜,张锦涛,林丹华在《饮酒期望、饮酒拒绝自我效能与青少年的饮酒行为: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分析》中提出:积极的饮酒期望、消极的饮酒期望对于饮酒行为都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对饮酒行为的外在因素的研究。

2.4.典型案例2010年10月3日的一个夜晚,某校政法学院几个男生在一个烧烤店里饮酒,与校外人员发生冲突,双方先是吵闹,后来动手厮打,混乱中大学学生竟将打破的啤酒瓶刺向一社会人员,社会人员因失血过多抢救不及时而毙命。

事后,当事人学生追悔莫及,悔恨当初被酒精冲昏了头脑,丧失了理智,但醉酒不是免除刑事责任的理由,当事人学生难逃法律的制裁。

一时的冲动与糊涂,给两个原本和谐温暖的家庭带来了多大的悲伤和灾难!2010年8月,某校一个班的十几个同学搞聚会,在外喝多了酒往学校赶,刚回到学校门口就有几个人躺了下来,瘫睡在学校门口,嘴里还唠唠叨叨。

学校门卫觉得不对劲,便走上前去查看,发现其中一人全身冰冷,两眼紧闭,一动不动。

不用多想,门卫迅速将醉酒学生送到校医室,幸亏抢救及时,不然一个年轻的生命又将因过度饮酒而葬送。

3.1调查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对XX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和访问,对调查对象所在班级或宿舍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匿名填写,填好后当场收回。

共发放问卷222份,大学37个专业,每个专业发放6份,向男生发放82份,向女生发放140份,符合大学男女生性别比率结构。

共收回有效问卷205份,男生有效问卷77份,女生有效问卷129份,其中向大一学生发放54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向大二学生发放54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向大三发放53份,回收有效问卷49份,向大四学生发放61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

问卷的制定参考有关文献及政策法规,并深入到同学中去,在同学无意中进行个别交谈,了解其本人及同学或同乡的饮酒情况,事后进行统计分析。

3.2调查内容问卷及访问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个人情况、饮酒种类、饮酒次数、醉酒次数、家庭经济条件、饮酒者性格类型、饮酒场合、饮酒原因、对饮酒行为的看法及酒后反应等。

在正式调查前,对调查问卷的内容及填写难易程度进行评估,并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对调查问卷的结构及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

4.1饮酒率在205份有效问卷中,有170名大学生饮酒者,其中男生69人,女生101人,被调查大学生的总饮酒率为82.92%,男生饮酒率为89.61%,女生饮酒率为78.29%,男生饮酒率明显高于女生。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大学生总体饮酒率较高,说明大学生饮酒行为较为流行和普遍。

男生饮酒率高于女生,其原因可能与男女生的生理差异、生活方式和酒文化传统有关。

在生理差异方面,男生体质较强,身体更加能够承受来自酒精的刺激;在生活方式上,男生往往把饮酒作为交友和社会交往的主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对女性饮酒行为的不赞成远高于男性,以及来自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压力,导致女性饮酒行为不及男性普遍。

4.2饮酒种类、次数及醉酒率在170名饮酒者中,啤酒是首选饮料的有121人,占71.17%,每学期饮酒次数≥3次的有73人,占42.94%,曾经醉酒的76人,醉酒率为44.70%,男生52.17%,女生39.60%。

分析研究结果,虽然大学大学生饮酒率较高,饮酒行为普遍,但多为偶尔和轻度饮酒,这与我国的酒精消费向啤酒、低度酒发展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

和男生饮酒率高于女生一样,男生醉酒率也高于女生,这与男女生的生理差异、生活方式喝酒文化传统同样具有关系。

就酒文化传统来讲,女性在社交场合下大量或过度饮酒有失大雅,因此,女性饮酒率及与饮酒有关的问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男性。

4.3不同年级学生饮酒状况在受试对象中,大一学生饮酒率为61.34%,大二学生为77.16%,大三学生为84.34%,大四学生为92.57%,高年级学生饮酒率高于低年级学生,目前饮酒率随年级逐步上升。

在大学里,有一种叫做“逢二必乱”的说法,说的是大部分大学生从大二开始就会渐渐“乱”起来,大二的学生渐渐熟悉周围你的环境,适应大学生活,受社会和学校不良风气的影响,攀比成风、争风吃醋、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等,同时来自家庭和父母的约束减少,大二学生在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也是大学生饮酒率从大二开始逐步上升的重要原因。

这说明越是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越不易发生饮酒危险性行为,对饮酒行为干预得越早,可能收到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4.4饮酒与家庭经济条件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饮酒率较高,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含1000元)和1000元以上的学生饮酒率明显高于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含500元)的大学生。

月生活费500元以下的大学生饮酒率仅为68.46%,月生活费500-1000元的大学生饮酒率达90.36%,月生活费1000元以上的大学生饮酒率为86.49%。

家庭经济条件好,生活水平高,接触酒的机会就更多,用于支出饮酒的费用就更高,但家庭经济条件并非影响饮酒行为的关键因素。

此外,一些家庭中家长本来就是爱好饮酒的人,每天或经常饮酒已成为一种习惯,酒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些家长甚至鼓励孩子喝酒,认为饮酒能表现大学生的风度和气概。

这样,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对孩子的不当教育容易使大学生饮酒。

4.5饮酒与性格类型的关系将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分为内向型、普通型、外向型3类,性格倾向性不同,其饮酒行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内向型、普通型、外向型性格的学生饮酒率分别为89.59%、75.23%、86.43%,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的学生饮酒率都高于普通型性格的学生。

这可能是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比较孤独沉静、不善交际、沉思、严肃、含蓄、敏感、缺乏自信、自我批判,当需要关爱时希望得到家庭及外界的支持,这时如果处于离群状态,缺乏与外部环境交流的机会,易借酒消愁;而外向型的人性情不稳、脾气暴躁、喜怒多变、易于激动、对各种刺激较为敏感,因此,外向型的人遇到环境改变或精神刺激时可能容易饮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