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一
刘某某,女,40岁
主诉:鼻塞,流涕4天,发热,头痛2天
病史:前日上班时因天气突变而衣着单薄感寒,自感恶寒,鼻塞流清涕,稍咳,喷嚏,头稍痛,因工作繁忙为介意。
昨起发热汗出,微恶寒,头胀痛,鼻塞流浊涕,口渴喜饮,咽喉疼痛,咳嗽咯黄稠痰,小便黄。
辩证:此例外感风热乃由外感风寒,迁连日久,郁里化热所致
诊断:表证(风寒入里化热)
治法:辛凉解表,清宣肺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5g,竹叶10g,牛蒡子10g,薄荷6g,瓜蒌
12g,贝母10g,条芩10g,板蓝根10g,射干10g,桔梗10g,芦根10g,甘草6g,水煎服热甚加条芩、板蓝根清热,咽喉肿痛加射干,利咽解毒,痰黄稠加贝母、瓜蒌清热化痰
病案二
宋某某,男,25岁,2009年9月4日初诊主诉:前日起上腹部疼痛,昨日下午开始移至右下腹,今晨疼痛加剧,体温38.4℃,右下腹阑尾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白细胞总数1185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诊查见右少腹疼痛颇剧,拒按,畏寒发热,大便不畅,脉弦滑,苔薄腻,舌边有紫暗
辩证:邪毒内结,溃而成脓,肠痈之疾
治法:当以大黄牡丹汤泻之
处方:生大黄4.5g(后下)、丹皮9g、赤芍9g、桃仁12g、甘草3g、败酱草18g、红藤12g、地丁9g、忍冬藤12g
二诊:服药一剂,大便不畅,寒热以退,腹痛亦减。
原方药再服三剂,诸症消失,白细胞检查亦恢复正常
病案三
周某,男,35岁。
主诉:病者患咳嗽有年,时作时止,近届秋凉,因起居不慎,外感风寒,咳嗽大发。
曾去某西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服止咳药一周,效不显转求中医。
证见气喘咳嗽,痰多而稠,难以咯出,心烦,口渴欲饮,苔薄白微黄,六脉浮数。
辩证:病系外感咳嗽,初因凉风外袭,现已伏热内蒸,寒邪包热,壅阻肺经,故喘而咳嗽,虽外无大热而里热甚炽
诊断:气喘(风寒袭肺,寒郁化热)
治法:外散寒邪,内清郁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24g、甘草3g、竹茹3g、化橘红6g、川贝母6g(分三次吞服)三剂。
每日一剂,水煎服
病案四
王某,男,3岁
主诉:患儿昨晚起发热,体温38.6℃,伴咳嗽,喷嚏,流涕,大便干,小便黄。
诊查:全身皮肤遍起红疹,舍边尖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辩证:温邪犯肺,肺气不宣,郁热波及营血,外发成疹
诊断:麻疹初起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透疹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10g、连翘10g、薄荷5g、豆豉6g、牛蒡子10g、桔梗5g、竹叶6g、芦根15g、浮萍6g
按语
风温发疹多因热邪内郁,侵入营血所致。
本例系风温之邪侵袭肺卫,热蕴肌肤,肺卫失宣,故发热咳嗽喷嚏。
表邪不解,热入血络,外发皮肤而见遍体红疹。
根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及疹当清透”的原则,治以辛凉解表,宣肺透疹。
方中牛蒡子、薄荷、桔梗、浮萍辛凉宣肺透疹,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豆豉、竹叶透胸中烦热,配芦根清热生津
病案五
刘某,女,18岁
主诉:腹泻3年,加重3天
病史:3年来,患者每遇精神抑郁及作腹痛泄泻。
3天前因期末考试紧张,出现腹泻,大便日行3-5次,便前腹痛肠鸣,觉有气攻冲,泻后痛止,食食欲不振,胸胁作胀,月经或前或后,行经腹胀痛。
查:体瘦,面色无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泄泻(肝气乘脾)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痛泻药方合四逆汤加减
柴胡15g、白芍15g、枳实12g、陈皮15g、白术15g、防风12g、茯苓15g、甘草6g 患者因考试紧张,导致肝失疏泄乘脾所致。
肝郁气滞,故见腹痛肠鸣、胸胁作胀;肝失疏泄,气血不和,故见月经紊乱,行经腹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故见泄泻;泻后气机暂通,故泻后痛减;气血生化不足,故见体瘦,面色无华。
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弦均为肝郁脾虚之征。
治疗本案,以抑木扶土为法,方中痛泻药方加减以疏肝健脾。
诸药相合,补脾和和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睥健肝和。
痛泻自止
病案六
陈某,男,57岁
主诉:便秘半年余
病史:半年前始患便秘,5-6天大便一次,痛苦非常。
自服番泻叶维持大便2天一次,但一停服,便又不通。
自觉口咽干燥,小便次数增多。
舌质淡红,两手关脉浮大有利
诊断:脾约
治法:清热润肠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麻子仁20g、杏仁10g、白芍10g、枳实10g、厚朴10g、川军10g。
上药服3剂,小便
次数减少,大便亦通,日行1次,但便时不畅快。
后将原方大黄改为15g,又服3剂,大便正常。
以后每隔10余日服此方3-6剂,半年而逾
按语
本病例为较典型的脾约之证。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伤寒论》)大便硬,小便数,二者互为因果,所以治疗重在通便,燥热一去,大便调畅,则小便次数自然减少,是不治小便而治小便也
病案七
杨某,男,19岁,学生
主诉:畏寒,发热,头痛3天
病史:2月14日冷水淋浴后,开始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
今起病情加重,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酸痛,咳嗽痰多清稀,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小便清,大便尚可
诊断:中医:感冒(风寒)
西医:感冒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房败毒散加减。
荆芥12g、防风10g、茯苓12g、川芎6g、白芷10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10g、枳壳10g。
桔梗10g、甘草6g。
2剂。
水煎服
按语
该例患者,冷水淋浴感受寒邪,寒邪袭表,卫阳被遏,邪正相争出现上述表证,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予荆防败毒散,汗出邪退病愈
病案八
李某,男,63岁。
2001.11.19初诊
主诉:近半年来胸胁肩背作痛,走窜不定,时作时休;胃脘胀满,嗳气颇多,自觉有气上冲,今年7月曾在某解放军医院做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
经B超诊断为慢性胆囊炎。
诊查:舌苔黄,脉沉小
辩证:肝气横逆,木土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行气消胀
方药: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枳壳10g、郁金10g、白芍12g、甘草10g、青陈皮各8g、香橼8g、厚朴10g、栀子10g、旋复花10g、代赭石10g、半夏10g、全瓜蒌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