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电影60-70年代赏析

美国电影60-70年代赏析

美国电影60-70 年代赏析一·前言:电影,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

首先必须认识到这样十年的区分也不是说一定在十年内,关键是关联的东西。

文化的东西是很难界定清楚的,只是大概。

美国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电影史离现在不太近又不遥远,,所以对其作用与意义的认识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然而也因为这个原因讨论它又显得极为重要。

同时了解这一段历史,对于中国电影的崛起也许能指出一条出路。

个人认为,任何事物是有联系的。

任何艺术的发展必须是与时代紧紧相连的。

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以文艺复兴为参考,并从历史文化,社会现状等角度试图了解这一时期的电影特色。

之后笔者同时也认为,这一时期的电影是处于一种承上启下或者说是一种近似于文艺复兴的前期的状态。

很多电影人开始探索好莱坞辉煌以后的出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二·背景: 表现:笔者认为三十到四十年代,美国电影始终处于黄金时代,“美国电影中类型影片,在30 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 年代初期有声电影的出现,对白、歌曲和音乐的使用,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 而四十到五十年代,美国电影开始下滑呈现颓势。

“美国电影自40 年代末至50 年代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

首先,1948 年5 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拖延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裁决,判定大公司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发行和经营电影院的业务。

这就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

其次,美国电视发展迅速,到1953 年,电影观众人数与1946 年相比减少了一半。

为争夺观众,早在20 年前发明出来的宽银幕电影此时开始成为与电视竞争的手段。

最甚者是自1947 年起,“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针对好莱坞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

1948 年,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判处好莱坞十人案,1951 年又继续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

许多人被指控为共产党,800 余人被列入黑名单。

这场迫害极大地损伤了美国电影的创作元气。

但受迫害的电影界人士克服重重困难,摄制出描写锌矿工人罢工的影片《社会中坚》(1954,H.比伯曼导演),至今仍受到电影研究人员的重视。

主要发生在40 年代中期至50 年代初期的美国“黑色电影”,如B.怀尔德的《加倍赔款》(1944)和《日落大道》(1950),T.加奈特的《邮差总是按两次铃》(1946)和N.雷伊的《以夜维生》(1949),亦是在这种政治气候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并随着50 年代末政治迫害的消退而逐渐消逝。

”而七十年代后的美国电影又开始多元化的发展,各种流派,包括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形式主义Formalism,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film,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真实电影与后现代电影相继完善并日渐成熟。

可见,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美国电影其重要意义。

原因:历史方面:美国历史自1960 以后,许多方面仍是战后发展的延续. 经济方面, 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气, 则仍不断膨胀;从城市移居到郊区的人口, 继续增加, 1970 年, 居郊人口超过了居城人口. 社会方面:1960 年初期, 黑人问题成为美国内部最主要的问题.。

1960 年代中期, 许多美国人开始不满政府的对外政策。

由于工业的发展, 人口的集中, 60 年代后期, 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注意. 70 年代初期, 由于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 是大恐慌以来, 最严重的一次. 文化方面:社会摇滚的盛行,嬉皮士的出现,美国出现了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他们有更强的危机意识,有更强烈的怀疑精神。

所以那一时期的电影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三·六十年代电影概况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

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

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在“好莱坞之后”的年代里,一些经典题材和类型电影发生了变化。

N,雷伊、V,米纳里和D,西尔克使美国情节电影前进了一步,出现了西尔克的《写在风中》(G.R. 希尔的《虎豹小霸王》(1969)和S.佩金珀的《野性的一群》(1969)等与过去不同的西部片。

歌舞片中的佳作当推顾柯的《窈窕淑女》(1964)、R.怀斯的《西区故事》(1961)和《音乐之声》(1965)以及惠勒的《滑稽女郎》(1968)。

这一时期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相应出现的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所谓“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无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园东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 以及后来的M.尼科尔斯的《毕业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莱德》(1967),D.霍珀的《逍遥骑手》(1969),J.施莱辛格的《午夜牛郎》(1969),T.马里克的《荒原》(1973)等。

休斯登的《不合时宜的人》(1961. 库勃里克的斯巴达克斯)(1960)、《怪癖博士》(1964)、希区柯克在这一阶段拍摄了他最有影响的一批影片,如《后窗》(1954)、《眩晕》(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病患者》(1960)、《群鸟》(1963)和《玛尔妮》(1964)。

斯蒂文斯的公寓》(1960);而60 年代后期以后,美国许多综合大学陆续设置了电影学院、电影系或专业,著名的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影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的影剧系和纽约大学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影剧剧作3 个系。

只就电影理论学科来说,获得电影博士学位的人数由60 年代中期的200 人激增至2000 人。

各种理论研究机构和学会的发展,各种电影学术性刊物(如《美国电影》、《电影季刊》、《广角》、《电影杂志》)的繁荣,为美国电影研究提供了条件四·具体电影评析(1)大卫·里恩David Lean 名片:阿拉伯的劳伦斯英文片名:Lawrence Of Arabia 类型:冒险剧情上映时间:1962 年12 月10 日剧情简介故事背景发生在20 世纪初期,日不落帝国的军队驻扎在中东一带,起码名义上是在维持那里的和平,其实他们当然有他们的利益用心,比如苏伊士运河就是一块肥肉。

身为私生子的劳伦斯是个幽默风趣而有较高学历的英国青年。

在一个偶然事件中作为军人他被只身派往阿拉伯沙漠地区调查阿拉伯部族之间以及他们和土耳其人之间的纠纷。

在那里他从一个具有知识分子特征的英国青年慢慢成长为一个深受阿拉伯人爱戴的统领。

他本人成为一个传奇。

点评: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摄的场面宏伟的史诗片。

这个剧本是事实和艺术的巧妙结合,它忠于真实而又超出真实,它虚构出各种形象和情绪,这种情绪比劳伦斯本人所体验到的更为强烈和富于刺激性。

此片长度3 个多小时,分上下集。

假如你时间不充裕,完全可以只看上半部;我估计下半部是以后拍摄的,风格大异,几乎像是没有联系的两个电影。

总体前半部好看。

另外我看到的下半部只有英语,没有汉语,连字幕也没有,是练习英语听力的好作品。

影片在1962 年获7 项奥斯卡大奖它是又一部史诗片,英国名导大卫里恩的传世杰作,精致的影像和浩瀚的场面,体现了这位以拍摄大作品见长的导演优秀的电影素养,英国人的品位,被他完美地体现在了劳伦斯身上。

一部惊人而空前绝后的史诗。

——《芝加哥论坛》时至今日,《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过时之处只体现在化妆方面。

——《华盛顿邮报》在各个方面都无可挑剔,如果想找到兼具信心与野心的导演的作品,大卫·里恩的电影是最佳代表。

. ――BBC (2)导演:希区柯克名片:1.《精神病患者》(PSYCHO)(1960) 剧情介绍玛莉莲是个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上班女郎,她厌倦了在午休时间偷偷去和山姆陆穆斯幽会,因为他赚的钱几乎都得用来付前妻的赡养费不能和她结婚。

有一天玛丽莲的老板要她带四万元现金到当地的银行存款,由于她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一时冲动之下,卷款逃离小镇,她决定和情人山姆到加州重新生活。

当她开车逃离小镇后,夜色暗了下来,而且下起倾盆大雨,于是她只好开下高速公路,长途驾车的劳累加上卷款而逃的压力,让她几乎精神崩溃,于是她决定在路旁的贝兹汽车旅馆休息一晚,汽车旅馆的老板是诺曼贝兹,这个性情古怪的青年对他卧病在床的母亲是又爱又怕。

就在玛丽莲吃完诺曼为她准备的晚餐之后,她回到房间准备洗澡,当她进入浴缸拉起浴廉后,一个离奇恐怖的故事即将发生。

点评:《精神病患者》是希区柯克最具票房价值,于是是最具精神分析色彩的电影,它给观众带来的是赤裸裸的惊悚。

浴室凶杀,色情乘以暴力,观影者睁大的眼睛其实正是窥视的眼睛。

这赤裸裸的一幕,45 秒,78 个镜头,刀、人体、喷头,帘子,下水孔,快速切换,观影者眼睛都不会眨。

对旅馆淋浴的渴望和恐惧,一定是很多观影者都会有的后怕,象挪满那样分裂成母亲和儿子的病历也许是极端的,是所谓恋母情结的变态和病态表现,可谁能保证自己身上没有一点人格分裂的潜在危险呢?诺曼的黑店是可怕的,别的黑店也是可怕的,但任何黑店的黑,不过都是人性的黑罢了。

这部现代恐怖片之母拍摄时成本很低,拍摄时间也很短,改编自劳勃·柏洛区(Robert Bloch)的小说,约瑟夫·史蒂法诺(Joseph Stefano)编剧,由希区柯克以纯熟的蒙太奇技巧游刃有余地操纵观众情绪,从而完成了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纯电影表达。

希区柯克抛弃了以前自己电影中已为人所熟知的一些套路,真正做到了完全通过视觉、而非剧情去刺激观众。

片中的“浴室杀人”场面已成影史上的经典画面,共历时48 秒,由78 个快速切换的镜头组成,尽管连一个刀刺入人体的血腥画面都没有,但其恐怖效果却因蒙太奇、场面调度、节奏、灯光及音响手法的综合运用而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

希区柯克的对这一场景的要求是:“挥砍,用刀猛砍,刀就像要撕碎银幕,冲出电影。

”这种“逼真的恐怖”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正如希区柯克所认为的那样:“最紧张的不是那些恶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酝酿的气氛2.《惊魂记》点评: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横摇过午后燥热无生气的城市全景,然后慢慢推进一扇半掩的窗户内,像贼一样带着观众进入故事。

女主角戴着胸罩半裸地躺在床上,看着没穿上衣的男主角,男主角背对着观众,Hitchcock 毫无保留地把男女之间情欲放给我们,也让我们不自觉地成为了窥私者的角色。

影片在画外影方面使用巧妙。

画面上是Marion 在开车,而声音上响起的却是那些议论与猜测——一语双关,绝妙之极。

经典的浴室杀人戏。

这是通过蒙太奇剪接技巧造成的恐怖假象,实际上刀子并没有接触到人体,只是经由各个角度拍摄后的快速剪接,形成一种乱刀毙命的效果,更营造出一种触目惊心的紧张气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