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门-《虞美人》教学设计

热门-《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虞美人》教学设计4篇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词“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一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三组对比,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本文艺术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法、以意逆志p知人论世p置身诗境p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这首词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二单元的诗歌,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从中你都学到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p知人论世p置身诗境p缘景明情…)当然,仅有这些方法,我们还不能很好的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今天我就将带领大家运用你们所掌握的这些方法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p诵读等方法去学习李煜写的《虞美人》。

二、复习检查词的相关知识: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和乐府一样是配音乐的。

后来它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为其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它还被称为“长短句”。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按字数多少)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3、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其内容的集中体现,而词牌则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4、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宋词分为婉约 p豪放两大流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是豪放派诗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和力量;以秦观、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是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感情婉转缠绵,多写个人遭遇,男女之情。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听一听、读一读欣赏邓丽君的《几多愁》并指导学生诵读。

学生诵读《虞美人》,并初步感知1、音读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2、意读提示:读注释一,总体把握内容绝命词,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四、知人论世(引出对李煜的简介和本文的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五代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

投降宋朝后被封为“违命侯”,幽禁在汴京。

他整日以泪洗面,凄凉寂寞,度日如年,在41岁生日(七月七日晚)时做《虞美人》,并令歌伎演唱,在词中不假思索的表达他对过去宫廷生活的怀念,因此触怒宋太宗被赐毒酒毒死。

所以,这首《虞美人》可算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了。

当然《虞美人》也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2、后人评价: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想一想、议一议提问:词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前六句的感情?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虞美人》教学设计往事之叹愁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明确: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

明确: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为什么词中作者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明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怀念亲友5、在诗句“只是朱颜改”中,改变的仅仅只是朱颜吗?明确: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6、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

明确: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7、前六句词有三组对比,反复对比宇宙永恒不变和人生短暂无常。

请问哪几句写宇宙?哪几句写人生?明确:(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于是,最后两句呼之欲出。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明确:这是以水喻愁p流传千古的名句。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啊。

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发人深思,引人共鸣。

六、本课小结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

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七、拓展训练,写出你所知道的写愁名句。

写愁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贺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八、随堂练习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九、布置作业: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写出自己的赏析。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品味鉴赏: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概括全文的情感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1)品味意象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二、联想比较: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

三、“愁”句集锦: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四、迁移运用: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

附页:一、关于李煜:1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

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3、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三、前人评价:1、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

”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2、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

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

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3、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四、相关连接:1)垓下歌力拨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2)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3)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