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探究 圆与动态几何

微探究 圆与动态几何

微探究圆与动态几何以圆为载体,通过点的运动、直线的运动,探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或运动中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是圆与动态几何的基本表现形式. 解这类问题需运用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方程与函数等思想方法,关键是动中觅静、以静制动、以动制动.例1 如图所示,点A 、B 在直线MN 上,AB =11cm ,⊙A 、⊙B 的半径均为1cm ,⊙A 以每秒2cm 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在不断增大,其半径r (cm )与时间t (s )之间的关系式为1(0)r t t =+≥,当⊙A 出发后 s 两圆相切.试一试 ⊙A 自左向右运动,应考查动点A 在定点B 的左右两侧的情形,而⊙A 在运动的同时,⊙B 在变大,又需考查⊙A 与⊙B 内外切的情况.视野窗对于例1,不但要注意圆的运动,而且要关注圆半径的变化,还要考查两圆内切、外切的情形,这是本例的难点所在.例2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1,直线l 为,若⊙A 沿x 轴向右运动,当⊙A 与l 有公共点时,点A 移动的最大距离是( )A.B. 3C.D.试一试 点A 移动的最大距离,是指向右运动过程中圆心A 在直线l 左侧时第一次与直线l 相切,到圆心A 在直线l 右侧第二次与直线l 相切,点A 移动的距离.视野窗以静制动,常表现为在运动过程中,考查图形的临界状态或特殊状态.对于例2,当⊙A 与l 相切或相交时,它们有公共点,于是将问题转化为直线与圆相切时的线段计算.动中觅静,即分清图形中不变元素或变动元素,或探寻那些隐含的、在运动中没有改变的不变量或不变关系.例3 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6cm ,射线PM 经过点O ,OP =10cm ,射线PN 与⊙O 相切于点Q . A 、B 两点同时从点P 出发,点A 以5cm/s 的速度沿射线PM 方向运动,点B 以4cm/s 的速度沿射线PN 方向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 s. (1)求PQ 的长;(2)当t 为何值时,直线AB 与⊙O 相切?MP试一试 对于(2),把相关线段用t 的式子表示,寻找相似三角形,而动态思考、讨论动点构成的直线AB 与⊙O 相切的几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例4 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B=AC=10,BC=12,P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BC 的平行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1)当点P 在什么位置时,DP 是⊙O 的切线?请说明理由. (2)当DP 为⊙O 的切线时,求线段DP 的长.CD试一试 直觉引领,点P 在BC 上特殊位置时,DP 为⊙O 的切线?由此展开证明与计算.例5 如图,已知射线DE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3,0)D 和点(0,4)E . 动点C 从点(5,0)M 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 轴向左做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动点P 从点D出发,也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射线DE 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请用含t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点C 与点P 的坐标;(2)以点C 为圆心、12t 个单位长度为半径的⊙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连接P A 、PB .① 当⊙C 与射线DE 有公共点时,求t 的取值范围; ② 当△P AB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 的值.x分析 对于(2),当⊙C 与射线DE 有公共点时,建立t 的不等式组,求t 的取值范围. 考查两种特殊情形:点A 在点D 的左侧,⊙C 与射线DE 相切;当△P AB 为等腰三角形,由相等的线段建立t 的方程.解 (1)(5,0)C t -,34(3,)55P t t -; (2)① 当⊙C 的圆心C 由点(5,0)M 向左运动,使点A 到点D 并随继续向左运动时,有3532t -≤,即43t ≥.x当点C 在点D 的左侧时,过点C 作CF ⊥DE ,垂足为F ,则由∠CDF=∠EDO ,得△CDF ∽△EDO ,则3(5)45CF t --=,解得485t CF -=. 由12CF t ≤,即48152t t -≤,解得163t ≤.∴当⊙C 与射线DE 有公共点时,求t 的取值范围为41633t ≤≤. ② 当P A=PB时,过点P 作PQ ⊥x轴,垂足为Q ,有222221633(53)2525P A P Q A Qtt t=+=+--+. ∴2229184205t t t -+=,即2972800t t -+=,解得12420,33t t ==. 当P A=PB 时,有PC ⊥AB ,∴3535t t -=-,解得35t =.当PB=AB 时,有222221613(53)2525PB PQ BQ t t t =+=+--+,∴221324205t t t ++=,即278800t t --=,解得45204,7t t ==-(不合题意,舍去). 当△P AB 为等腰三角形时,43t =、4、5或203.练一练1. 如图,在12×6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A 的半径为1,⊙B 的半径为2,要使⊙A 与静止的⊙B 相切,那么⊙A 由图示位置向右平移 个单位.(第1题) (第2题)2. 如图,⊙O 的半径为3cm ,B 为⊙O 外一点,O B 交⊙O 于点A ,AB=OA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πcm/s 的速度在⊙O 上按逆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回到点A 立即停止,当动点P 运动时间为 s 时,BP 与⊙O 相切.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AB 过点(4,0)A -、(0,4)B ,⊙O 的半径为1,点P 为直线AB 上一动点,过点P 作⊙O 的一条切线PQ ,Q 为切点,则切线PQ 的最小值为 .4. 如图,已知⊙O 是以数轴的原点O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AOB =45°,点P 在数轴上运动,若过点P 且与OA 平行的直线与⊙O 有公共点,设OP=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0x ≤≤B. x ≤C. 11x -≤≤B. xABP(第3题) (第4题) (第5题)5. 如图,AB 为⊙O 的一固定直径,它把⊙O 分成上下两个半圆,自上半圆上一点C 作弦CD ⊥AB ,∠OCD 的平分线交于点P ,当点C 在上半圆(不包括A 、B 两点)上移动时,点P ( )A. 到CD 的距离保持不变B. 位置不变C. 等分DBD. 随点C 的移动而移动 6. 如图,⊙O 1的半径为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O 2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O 1O 2⊥AB 于P 点,O 1O 2=8,若将⊙O 1绕点P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在旋转过程中,⊙O 1与正方形ABCD 的边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一共出现( )A. 3次B. 5次C. 6次 B. 7次CD(第6题)7. 如图,已知直线3:34l y x =+. 它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两点. (1)求点A 、B 的坐标;(2)设F 是x 轴上一动点,用尺规作图作出⊙P ,使⊙P 经过点B 且与x 轴相切于点F (不写作法和证明,保留作图痕迹);(3)设(2)中所作的⊙P 的圆心坐标为(,)P x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4)是否存在这样的⊙P ,既与x 轴相切又与直线l 相切于点B ?若存在,求出圆心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7题)8. 如图,直线3ky x k =-分别与y 轴、x 轴相交于点A 、B ,且AB=5. 一个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1的圆,以0.8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y 轴正方向运动. 设此动圆圆心离开坐标原点的时间为t 秒.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如图①,t 为何值时,动圆与直线AB 相切?(3)如图②,若在圆开始运动的同时,一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BA 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设t 秒时点P 到动圆圆心C 的距离为s ,求s 与t 的关系式; (4)在(3)中,动点P 自刚接触圆面起,经多长时间离开了圆面?图① 图②(第8题)9. 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且C 为AE 的中点,AE 交y 轴于G 点,若点A 的坐标为(2,0)-,AE=8.(1)求点C 的坐标;(2)连接MG 、BC ,求证:MG ∥BC ;(3)如图②,过点D 作⊙M 的切线,交x 轴于点P ,动点F 在⊙M 的圆周上运动时,OFPF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比值;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图① 图②(第9题) (第10题)10. 如图,A 、B 是⊙O 上的两个定点,P 是⊙O 上的动点(P 不与A 、B 重合),我们称∠APB 是⊙O 上关于点A 、B 的滑动角.(1)已知∠APB 是⊙O 上关于点A 、B 的滑动角. ① 若AB 是⊙O 的直径,则∠APB= ; ② 若⊙O 的半径是1,AB APB 的度数.(2)已知O 2是⊙O 1外一点,以O 2为圆心作一个圆与⊙O 1相交于A 、B 两点. ∠APB 是⊙O 1上关于点A 、B 的滑动角,直线P A 、PB 分别交⊙O 2于点M 、N (点M 与点A ,点N 与点B 均不重合),连接AN ,试探索∠APB 与∠MAN ,∠ANB 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