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滑块与滑板模型解题方法(1)搞清各物体初态对地的运动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根据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2)正确地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各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3)速度相等是这类问题的临界点,此时往往意味着物体间的相对位移最大,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突变.考点一:f内+ 外力F(滑板)1.如图所示,A、B两个物块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2 kg和6 kg,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 m/s2.现对B施加水平拉力F,要保持A、B相对静止,F不能超过()A.4 N B.8 N C.12 N D.16 N2.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a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g=10m/s2,则()A.当0<F<6N时,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随F变化的函数关系f=2/3FB.当F=8N时,滑块的加速度为1m/s2C.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素为0.2D.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一定可以表示为F=6t(N)3.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轻质细绳一端连接B,另一端绕过定滑轮连接C物体,已知A和C的质量都是1 kg,B的质量是3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1,其它摩擦不计.由静止释放,C下落一定高度的过程中(未落地,B未撞到滑轮),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物体没有发生相对滑动B.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NC.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3m/s2D.细绳的拉力大小等于7.75 N4.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小车长L=1.4 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面右端静止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可看作质点),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先用一水平恒力F向右拉小车。
(g=10 m/s2.)(1)若用一水平恒力F=10N,小滑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多大?(2)小滑块与小车间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水平恒力F大小要满足的条件?(3)若用一水平恒力F=28N向右拉小车,要使滑块从小车上恰好滑下来,力F至少应作用多长时间考点二:f内+ 外力F(滑板)+ f地1.如图所示,长L=1.5 m、质量M=3 kg的木板静止放在水平面上,质量m=1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 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取g=10 m/s2.(1)求使物块不掉下去的最大拉力F0(物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如果拉力F=21 N恒定不变,经多长时间物块从板上滑下2.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4kg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m=1kg的小滑块静止在木板的右端,可看成质点。
已知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重力加速度g=10m/s2。
现用力F作用在木板M上,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t=1s时,小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2)为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滑落下来,木板的最小长度。
3.如图甲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足够长的粗糙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1.4m;木板右端放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现用水平恒力F 作用于木板的右端,恒力F取不同数值时,小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对应不同数值,两者的a-F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m/s2。
求:(1)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以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若水平恒力F=27.8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上,当小滑块从木板上滑落时,经历的时间为多少?4.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上.已知A的质量m A和B的质量m B均为2.0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若从t=0开始,木板B受F1=16 N的水平恒力作用,t=1 s时F1改为F2=4 N,方向不变,t=3 s 时撤去F2.(1)木板B受F1=16 N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B的加速度a A、a B各为多少?(2)从t=0开始,到A、B相对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F f A,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中画出F f A-t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5.如图所示,小木块质量m=1kg,长木桉质量M=10kg,木板与地面以及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当木板从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恒力F=90 N作用时,木块以初速v0=4 m/s向左滑上木板的右端.则为使木块不滑离木板,木板的长度L至少要多长?考点三:f内+ 外力F(滑块)1.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长为L,质量为M=4kg的木板A,在木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物体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对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1)若F=5N,则A、B 加速度分别为多大?(2)若F=10N,则A、B 加速度分别为多大?(3)在(2)的条件下,若力F作用时间t=3s,B刚好到达木板A的右端,则木板长L应为多少?2.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 A=6 kg,m B=2 kg. A、B间动摩擦因数μ=0.2. A物体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 N,水平向右拉细线,下述中正确的是(g取10 m/s2)( )A.当拉力0<F<12 N时,A静止不动B.当拉力F>12 N时,A相对B滑动C.当拉力F=16 N时,B受到A的摩擦力等于4 ND.在细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考点四:f 内 + 外力F (滑块)+ f 地1.如图所示,物块A 质量为2kg ,和长木板B 质量为3kg ,A 与B 之间、B 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5和0.1,开始时A 静止在B 左端,B 停在水平地面上.某时刻起给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求(g 取10m /s 2)(1) F =4N 时,小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及他们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 (2) F =10N 时,小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及他们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 (3) F =16N 时,小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及他们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A 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铁块B ,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给铁块施加一由零开始逐渐变大的水平作用力F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μ1>μ2,则一定是木板A 先相对地发生滑动,然后B 相对A 发生滑动 B .若μ1mg>μ2Mg ,则一定是木板A 先相对地发生滑动,然后B 相对A 发生滑动C .若铁块B 先相对A 发生滑动,则当A 、B 刚发生相对滑动时,F 的大小为μ1mgD.若木板A先相对地发生滑动,则当A、B刚发生相对滑动时,F的大小为2μ1mg 考点五:滑块滑板共速问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 点的坐标为a(0,10)、b(0,0)、c(4,4)、d(12,0).根据v-t图象,求:(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达相同速度后一起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3;(2)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2.如图,质量m1=lkg的长木板在水平恒力F=l0 N的作用下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当木板速度为v=2m/s时,在木板右端无初速轻放一质量为m2=1.5kg的小物块,此后木板运动S0=1.5m时撤去力F,已知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素μ=0.4,木板长L=1.3m,g取10m/s2.求(1)求撤去水平力F时木板的速度大小;(2)通过计算分析物块是否滑离木板;若滑离木板,计算物块在木板上的运动时间;若未滑离木板,计算物块和木板的共同速度大小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叠放着一质量为m A=2kg的薄木板A和质量为m B=3kg 的金属块B,A的长度l=2m,B上有轻线绕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 C=1kg的物块C相连。
B 与A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可视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滑轮质量及与轴间的摩擦。
起始时令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绳被拉直,B位于A的左端(如图),然后放手,求金属块B从A的右端脱离所经历的时间t (设A的右端距滑轮足够远)(取g=10m/s2)。
4.如图所示,物块A和长木板B的质量均为lkg,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5和0.2,开始时A静止在B的左端,B停在水平地面上.某时刻起给A施加一大小为l0N,方向与水平成θ=37°斜向上的拉力F,0.5s后撤去F,最终A恰好停在B 的右端.(=0.6,=0.8,g取10m/s2)(1)通过计算说明前0.5s内木板B是否运动.(2) 0.5s末物块A的速度.(3)木板B的长度.考点六:三滑块问题1.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1kg和m B=5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
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m/s. 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