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
6
[临床表现]
• 按病程分3个阶段: • 按临床表现特点分5型:
1.早期败血症阶段
病后1~3天:各临床类型所共有的表现
2.中期器官损害阶段 病后3~10天。 无内脏器官损害: 单纯型(流感伤寒型) 有明显内脏器官损害: 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 肾功能衰竭型、脑膜脑炎型
3.后发症阶段(恢复或迟发过敏反应) 病后7~10天以后
24
[健康指导]
1.控制传染源 加强猪等家畜粪尿的管理,消 灭田鼠。 2.切断传播途径 尤应加强个人防护。 3.预防接种 钩体多价菌苗 • 成人第1针1ml,第2针2ml,相隔半月 • 亦可口服多西环素200mg,每周1次 4.进行有关本病知识的教育 • 介绍早期及后发症表现,指导群众及早就医 • 指导病人及家属配合观察治疗的方法
(三)黄疸出血型 • 在单纯型之后出现 病程4~8天
• 黄疸,出血及肾损害 • 主要死因:肾衰竭
• 近年本型占比例下降
(四)肾衰竭型
单纯型钩体病者可有脑脊液改变
有临床症状者少见
可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膜脑炎
后发症:病后2周~6月
1.后发热 2. 眼的后发症: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 炎、葡萄膜炎 3.闭塞性脑动脉炎:感染钩体或钩体病 后均可发生,血管内可见钩体(L型)
[实验室检查]
• 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 • 特异性检查: 1. 血培养 阳性率低,需时长。 2. 血清学检查
显凝试验:>1/400
双份血清4倍升高 3.钩体DNA探针、PCR法 确诊 早期诊断
[诊断]
1. 流行病学资料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4.排除类似疾病
15
[治疗要点]
• 原则:“三早、一就地”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就地治疗
(一)抗病原治疗
1.青霉素G
首选药物
2.其他抗生素
PG过敏者
青霉素G治疗
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首次肌注青霉素G 40万U, 每6~8小时1次,疗程5~7天。
青霉素G首剂后可发生赫 氏反应(23.1%~68.4%或更高)
青霉素G治疗后 赫氏反应(Herxheimer)
25
总结
• 致病性钩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 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 •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 • 青霉素是病原治疗的首选,注意治疗后赫氏
反应,治疗应住院密切观察
27
1.肺弥漫性出血型 • 镇静:度冷丁、氯丙嗪、异丙嗪 • 激素疗法:氢化可的松 •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 强心、止血 • 忌升压药 2.黄疸出血型 参考急性黄疸性肝炎 3.脑膜脑炎型 参考流行性乙型脑炎
[护理]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1.体温过高 与钩体败血症有关。 (1)休息与活动 • 各型均应卧床休息,直至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 不宜搬动病人,以免诱发大出血 (2)用药护理:首剂使用抗菌药物后 加强监护6h;一旦发生赫氏反应,应积极配合医 生抢救 (3)对症护理 • 高热: 冰敷和温水擦浴 • 如有皮肤出血倾向时,避免酒精擦浴 22 • 钩体病一般不用退热剂
(2)对症护理 肺弥漫性出血护理 1)病人绝对静卧, 吸氧 2)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械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出现呼吸道阻塞的征象,应及时吸出血块 必要时配合医生施行紧急气管切开 4)配合用药: 遵医嘱:哌替啶等镇静剂、止血药、氢化可的松等 • 静脉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 • 及时配血,争取少量多次输新鲜血 •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液等 5)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1
[概述]
• 致病性钩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 基本病理 :全身毛细血管的感染中毒型损伤
• 临床特点:急起发热、全身酸痛,多脏器的 损伤表现:肺(肺出血)、肝(黄疸)、肾(肾功 能衰竭)、CNS(脑膜脑炎)
[病原学]
•两端有钩
•穿透性强
•在外界抵抗力强 •多种血清群/型
原因: 钩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有关 发生时间:注射青霉素G后 半小时~4小时 表现: 突然寒战、高热、脉速、气促等 出现低血压、休克等 可诱发肺弥漫性出血
防治赫氏反应
• 青霉素的小剂量与分次给药 • 加用氢化可的松(首次使用青霉素)
治疗:
镇静剂:度冷丁、异丙嗪、氯丙嗪 激
素:氢化可的松
(二)对症治疗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3
[流行病学]
• 传染源:野鼠和猪 •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接触疫水
接触污染的环境
•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钩体
皮肤粘膜 血 早期败血症
器官损害
功能障碍
侵入各器官
毒素与器官作用
变态反应
后发症
5
病理解剖学特点
• 功能障碍=病理组织形态改变?
不
临床表现类型重者,组织病变轻 治疗后可完全恢复
(一)单纯型(流感伤寒型、感染中毒型)
• 即单纯败血症表现: 1.发热 2.肌肉疼痛 3.乏力 4.结膜充血 5.腓肠肌压痛 6.淋巴结肿大
“寒热酸痛身疲惫, 眼红腿痛淋结大”
(二)肺出血型 在单纯型之后出现 1.轻度肺出血型 2.肺弥漫性出血型
原因:①病原菌毒力强;②病人免疫力低; ③未及时治疗; ④治疗时的加重 (赫氏反应) 表现:①发热等中毒症状进行性加重 ②咯血(+/-)肺湿啰音,X线所见 ③严重缺血缺氧表现: 气急、心慌与窒息感、恐惧 重者神志恍惚或昏迷
[护理]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2.潜在并发症 出血 (1)病情观察: 1)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呼吸、心率加快、血 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表现 2)注意有无出血的表现: • 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及瘀斑 • 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等 • 如有突然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心率加 快、肺部出现湿啰音、咳血丝痰等肺出血的先 兆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 23 3)及时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