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常见文体的朗读技巧

几种常见文体的朗读技巧


• 记叙文的朗读,总的要求是:
把握作品基调,并进而 确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小说的朗读技巧
朗读小说时,首先就是研究小 说中的叙述的性质和作者对这些 叙述的整体及各个部分的态度。 只有理解了这种性质和作者的态 度以后,我们才能在朗读中正确 而充分地表达小说的思想感情。
应尽量把小说中作者叙述的语言 和人物交际的语言区分开来。叙述的 语言要读得低些,人物对话则要读得 高些。人物的语言往往最能体现人物 的思想性格。因此要注意人物的年龄、 性别、身份、地位、性格等个性因素, 处理好人物对话间的衔接,能够从这 个人物很快转到另一个人物,通过语 言表达把不同人物逼真地显现出来。
总之,朗读寓言要围绕寓意, 用较慢的速度、讲故事的语气和 轻松的语调,要流露出明显的告 诫、幽默讽刺的意味。
例文:
鹅 鹅对满院儿的家禽说:“从今后,咱们要 互相学习,特别是我,有啥缺点大家尽管提, 不要客气。” “请你闲着没事儿别大喊大叫,吵得大家 伙不得休息。”“唔,我生来就是大嗓门,大 家捂着耳朵也能解决问题。”“我也来提醒你 一声,吃起东西来可不能只顾自己。”“哎, 胃口大不能算缺点,何况大家没养成礼让的风 气。” “有一回,你拉着小鸡的耳朵,说再提 意见就把它拖下水。” 有些人拿着批评的武器,只是为了装饰自 己,千万不要碰到它的痛处,轻轻的搔痒倒还 可以。

话 的 朗
读 技 巧
一、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 夸张来创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 教育的文学体裁。它的语言浅显、生动而 优美,情节饶有趣味,拟人、夸张、象征、 反复等是童话经常运用的表现方法。
二、怎样朗读童话 1、要有“童心”。 朗读者应该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相 信童话里所讲的就是生活中发生的,要与童 话中的“人物”同欢乐、共患难。 2、自然生动与夸张相结合。 朗读时要尽量接近口语,需采用夸张口 吻的,可以从节奏、速度、音量等方面进行 处理。




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儿童故事。它 能帮助少年儿童认识世界,唤起儿童对神奇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兴趣和关心。同时,它还 能发展儿童的思维,丰富儿童的想象力,给儿 童以美的享受,激发儿童的创造欲望。 朗读童话时,一定处理好情节的发展和人 物的活动之间的关系,用有声语言使少年儿童 明白,什么是好的,哪些是应该反对的,从而 陶冶他们的情感世界。

•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 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 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 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 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 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 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 的双眼前过去。
山中访友(李汉荣)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 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 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 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 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度过对岸,滚滚水送向远方。 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水中的那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 换眼神,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 的清脆,每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 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出根须,深 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胳膊变 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寓 言 的 朗 读 技 巧
一、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一种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 内容的文学样式,通常是假托一个故事来 说明深刻的道理,具有讽刺和教育作用。
二、如何朗读寓言 1、确定寓意 朗读前要弄清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用适 当的语气语调来表现。 2、抓住特点 每篇寓言所借喻的事物不尽相同,要把 握住各自的特点。 3、揣摩形象 明确作者对作品中形象的褒贬,确定朗 读语气。
几种常见文体的朗读
(一)记叙文的朗读 记叙文,是从常用文体的角度讲的, 它包括小说、散文、特写、通讯报道、寓 言、童话等具备记叙文要素的常用文体。 记 叙 文 有 广 义 与 狭 义 之 分 。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 品 , 如 散 文 、 小 说 等 。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 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 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 类 .
寓言是一种寄托着深刻含义的 简短故事。它常用假托的故事或 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 理或教训,让读者体会、领悟, 从中获得启发教育。寓言故事生 动、形象具体,特别受少年儿童 欢迎。
对描绘部分,要读得生动形 象,通过有声语言把描写的景物 等展现在听者面前。描写细腻之 处,要从容,留出间隙,让听者 有接受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开头 或结尾的点题显得有说服力。
这山中的一切,那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的跟他们打招呼: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 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 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 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 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你叽 叽喳喳的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 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 起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 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 时间的隆隆回声。 突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 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 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 天地给我的恩泽?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 回家了,我轻轻的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 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寓言中的对话,可以读得比口 语夸张,但不能刻意去学那些动 物的声音或样子,免得冲淡了作 品的思想性——只要读出逼真的 语调即可。 有的寓言,作者运用反复的手 法写作。对重复的部分,朗读时 应运用语气、语调的变化来体现 对比,从而突出语意。
对开头、结尾的告诫或讽刺部 分,可用稍高的声音,以突出语意。
散文在结构上“形散而神不散”, 这里的“神”是指贯穿全篇的灵魂, 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 好的散文都紧紧围绕着作品所要 表达的思想、所要体现的情感来展开 全篇,写出作者的爱与憎、赞美与批 评、讽刺与同情。
• (2)朗读时要体现情感发 展脉络,明确作品中流露 的或激昂、或低沉、或明 快、或舒缓的情感节奏。
•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 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 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 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 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 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 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 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 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 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 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 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 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
• (3)朗读散文,还要注意作品的侧 重点。 散文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的 取材十分自由,可以写天下大事、时 代风云,也可以写花鸟草虫。人世沧 桑。只要作者思想深刻,具有一定的 艺术表现力,即使选取细小题材,也 可以写出以小见大、寓意深刻的散文。
朗读散文,总的来说语气要比诗歌更 接近于生活中的口语,并略慢于口 语,尽量像述说自己的亲身经历一 样,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喜闻乐听。
散文的朗读技巧
散文的朗读技巧
广义的散文是指一切用散文 的语言所写的作品,是区别于 韵文的不讲究韵律的文章。狭 义的散文是指文学作品中除了 诗、小说、剧本等以外的各种 文学形式。这里的散文,是指 狭义的属于文学作品的散文。
(1)、朗读散文,首先要注意把 握好散文的节奏。适当运用 停顿,妥善处理重音,朗读 才能显示出应有的节奏感。 如果不顾语言节奏,就会妨 碍语言和情绪的表达。
朗读提示: 1、鹅的性格:虚伪、专横。 2、鹅语气的变化:假意征求意见 不以为 然 不耐烦 恼怒 暴怒 3、韵脚“习”、“提”、“气”、“息”、 “题”、 “已”、“气”、“你”、“皮”、 “击”、“以”要 适当拖音。 4、最后四句点题部分,可用叙述语调,语速 稍慢,应读得中肯而又不乏幽默,突出警 示意味。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 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 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 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 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 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对于不同人物的对话,朗读 时主要是强调人物说了些什么 而不是强调人物是怎样说的, 要从传达内容的目的出发,以 我们自己的语言为基础进行朗 读,不需要改变自己的声音去 扮演多种人物角色。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 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 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 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 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 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 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 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 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