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大李中学:李领兵教学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3、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4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
“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
桥梁学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
三十年代即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培养了大批桥梁专家,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就是由他的学生担任总工程师的。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特征。
(播放课文录音)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学生自学找出作者主要以那几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
明确:赵州桥、卢沟桥
四、再读课文,局部探究。
请学生速读4~8段,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1、找出赵州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语句。
教师总结:赵州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桥梁,充分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即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迄今保存
完整的大量石桥,是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找出卢沟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语句。
明确:“修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距今830多年,13世纪就闻名于世表明其历史悠久;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相联而成”“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表明其形式优美;河堤冲毁桥无恙表明其结构坚固。
3、教师小结: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
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
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五、学习说明方法。
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举例子。
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2、列数字。
有概数、确数之分,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3、作比较。
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4、分类别。
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5、打比方。
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6、摹状貌。
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用摹状和排比的手法,描绘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了卢沟桥的优美装饰,突出了桥的形式美。
7、作引用。
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鷟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
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八、布置作业。
选择一座自己熟悉的桥(或其他建筑物也可),仿照课文的写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写一篇200字以内的短文。
九、板书设计。
11、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卢沟桥
中
国
石
拱
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