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科学探究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了环节动物后,特意找了一些蚯蚓来研究其形态和运动,他研究蚯蚓的方法主要是(A)
A.观察法B.实验法
C.调查法D.模拟法
2.有的生物学实验需要测量数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
B.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取其中一组的数据即可代表实验结果
C.实验时用更多的同样材料同时进行实验,也是开展重复实验
D.重复实验需要保证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
3.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为了了解黄冈市八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可以选用调查法
B.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圈养起来观察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要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视野中可见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
二、非选择题
4. 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査,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__抽样调查法__(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哪方面的健康状态?__C__(填字母)。
A. 身体
B. 心理
C. 社会适应
(3)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__6小时以上__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4)下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__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合理即可)__。
5. 陈同学在参观养鸡场活动中,发现鸡舍内总是亮着灯。
他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饲料的用量等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10个3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8小
时/天,85%
18小
时/天,91%
12小
时/天,81%(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每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上表的饲养的条件中__温度(合理即可)__等都要相同。
(写一个即可)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与__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__等有关。
(3)陈同学进一步探究鸡卵(鸡蛋)的结构,他用放大镜观察到卵壳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再将鸡卵浸没在50℃左右的温水中,发现卵壳上有很多小气泡出现,该实验证明__卵壳表面有很多气孔__。
(4)陈同学实验后联想到:与鸟一样,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卵壳的另一个动物类群是__爬行动物__。
6. 连江官坞是我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地。
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
请分析实验1数据(25 ℃时海带腐烂,所以生长率为负值),回答(1)~(3)题:
(1)实验1所要探究的问题是:__温度对海带的生长率有影响吗__?
(2)实验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理由是__控制单一变量__。
(3)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__10~15__℃之间。
据此分析夏季高温不宜种植海带的原因是__温度太高,不利于海带生长__。
请分析实验2数据,回答(4)~(5)题:
(4)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合成__有机物__这一过程的影响。
(5)该科研小组得出的结论是:__当二氧化碳含量低于_700_ppm_时,海带的生长率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当二氧化碳含量高于_700ppm_时,海带的生长率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而减小。
_(分点讨论,意思相近均可得分)__。
(6)综合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环境影响生物__。
7. 我国是蔬菜大国,蔬菜产量居世界第一。
蔬菜在流通中折损比例较高,利用蚯蚓分解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可生产蚯蚓堆肥,实现蔬菜废弃物处理资源化。
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分别给鸡毛菜施加新鲜蔬菜废弃物普通堆肥(T1)、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T2),每种堆肥做3个重复组,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
在鸡毛菜种子播种后第10、15和25天分别测量株高,取平均值绘制直方图。
在第25天收获鸡毛菜,检测其中钾、镁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并检测鸡毛菜对氮肥的利用率。
不同处理的鸡毛菜钾、镁含量及氮肥利用率
镁含量(mg·kg) 7.11
,图不同处理的鸡毛菜株高比较)
(1)蚯蚓在处理蔬菜废弃物中发挥的作用是__分解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__。
(2)为了减少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每种堆肥的实验中设置__重复组__;为了减少株高测定值的误差,研究人员的做法是__取株高平均值___。
(3)施用新鲜蔬菜废弃物的蚯蚓堆肥和普通堆肥相比,对鸡毛菜更有利的方面表现在:
①__提高氮肥利用率___;②__提高株高__;③__植株镁含量增多___。
(4)厦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日常生活的__厨余___垃圾可利用本研究的原理“变废为宝”。
8.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 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
第二步:用注射器处理,使小圆形叶片内部的气体通过叶片的__气孔__(填结构)逸出;
第三步: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叶片密度加大,所以全都沉到水底);
第四步: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 mL富含二氧化碳的清水,再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
第五步:用40瓦的台灯分别对这3个实验装置通过控制__台灯与小烧杯__之间的距离,进行强、中、弱三种光照处理;
第六步: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3个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__浮起的数量__。
补充完整实验并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光照强度__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该实验探究过程中,设置3组装置的目的是起__对照__作用;
(3)步骤4中倒入的清水中要富含二氧化碳,原因是__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__;
(4)小圆形叶片经过上述处理,最后观察到会浮起,原因是__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叶片密度减小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