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探究题专题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CO 2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CO 2气体产生。
(2)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3)操作步骤和现象解释:(4)结论与讨论:① 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B 装置中的石灰水__________,D 装置中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
② 如果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
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
现在用的火柴盒侧面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MnO 2)和三硫化二锑(Sb 2S 3)组成的引火药。
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使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帮助火柴梗燃烧得更旺。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_________。
A. 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都是可燃物B. 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三硫化二锑达到着火点而燃烧C. 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D. 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2)已知三硫化二锑燃烧后,生成一种Sb 2O 3和SO 2,氯酸钾加热会放出氧气,同时生成一种氯化物。
写出划火柴时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b ) ;(c )3.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H 2S )气体,它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SO 2和水,把H 2S 通入浓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H 2S +H 2SO 4(浓)=SO 2+X +2H 2O 操作步骤 简答①将各装置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试剂,C 中放入绿色植物① A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 B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D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④ C 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往A 的导管口缓缓连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 ⑤ A 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 澄清(1)上述内容中,属于H2S物理性质的是(2)写出H2S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H2S与H2SO4(浓)反应时,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是(4)若尾气中含有H2S,用浓H2SO4来吸收行吗?为什么?。
4.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进行了下列实验: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②将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的燃烧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
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其不能燃烧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⑤去学校图书室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有关的信息: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水的沸点:100℃.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2)小李设计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
(3)实验③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5.①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在放电条件下,N2跟O2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NO气体;③NO 气体不溶于水,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O2化合,生成红棕色NO2气体;④NO2气体有毒,易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HNO3和NO;⑤生成的HNO3随雨水淋洒在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作用,形成可溶性硝酸盐。
试填写下列空白:(1)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NO气体宜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3)写出NO2跟水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6.20XX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6日又发生两次三氯化氮(NCl3)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刺鼻的气味弥漫厂区。
爆炸发生后,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对空气中的氯气进行稀释,以降低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这次事故,至少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紧急大疏散。
细读以上报道,根据以下要求填空:(1)文中所述氯气的三点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氯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价。
7.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曾做过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中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
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小白鼠在乙容器中比在甲容器中有存活时间长许多。
此实验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实验中甲是乙的对照。
为使实验更为可靠,这两容器内的小白鼠应该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那么这只小白鼠存活的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空腔果实内由于不发生光合作用,其中的气体可能与空气产生差异。
某同学选择了一个熟透的葫芦,按下列方案进行研究。
(1)如图①所示,收集葫芦中气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是用来测定葫芦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装置②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葫芦中有无CO2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
为了解决鱼的呼吸问题,可以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⑴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⑵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克,加入足量的水中,生成了224毫升氧气[氧气的密度1.43克/升]。
试计算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10.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
请你按照以下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和装置图,完成实验室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设计:[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步骤2] 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色液体,二氧化锰(MnO2)是一种黑色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不需要加热,就能迅速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水;所以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氧气的密度于(选填“大”或“小”)空气的密度,且不易溶于水。
[步骤3] 设计合理方案: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选填装置图的序号)[步骤4]进行科学实验。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分解反应。
[步骤 5]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描述燃烧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1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从外至内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l秒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在火焰的最外端先被烧焦(如右图所示)。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2)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如左图所示)。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
12.在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后,小强想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时植物是否会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1)这项探究中有若干个变量,这些变量是 等(至少写出三个变量); (2)实验前要将整株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的原因是: ; (3)B 瓶中放生石灰的作用是 ,A 瓶中放清水的作用是 ;(4)小强严格按实验要求将从A 、B 瓶中摘下的叶片退色后摘上几滴碘水,结果两片叶片都没有变蓝色,你认为的原因可能是 。
改进的方法是 。
13.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CO 2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而不是来自空气。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在瓶Ⅱ中选用的试剂化学式为NaOH ,其名称是 ,用以充分吸收来自空气中的CO 2排除实验的干扰因素;而在瓶Ⅰ中选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Ca(OH)2],观察到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4.某同学用右图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指向 (填“a 方向”、“b 方向”或“0”) 其原因是 。
15.某学生在A 、B 、C 、D 四只小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并使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然后装配成如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 )所示。
(1)导管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2)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 _ 。
16.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消失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垃圾在土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