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目录第一章配电装置 (1)第二章中压配电线路 (3)第三章低压配电线路 (8)第四章电缆线路 (12)第五章接户线、进户线 (15)第六章电能表及表箱 (17)第七章接地装置 (18)第八章无功补偿 (19)第一章配电装置第一条公用配电台区应根据村庄规划,选择负荷较集中地区设置,避开易爆、易燃、污秽严重及地势低洼地带;高压进线、低压出线方便;便于施工、运行维护。

第二条新安装的公用配电变压器应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进行建设与改造,一律选用S11及以上系列产品。

推荐使用可调容式变压器和非晶合金变压器,降低损耗,提高变压器使用效率。

配变容量应按3-5年发展规划选择。

第三条安装在室内的配电变压器,室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变压器外廓距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表1规定。

表1 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第四条配电室内应留有维护通道:固定式配电屏为单列布置时,屏前通道为1.5m;固定式配电屏为双列布置时,屏前通道为2.0m;屏后和屏侧维护通道为1.0m,有困难时可减为0.8m。

配电室的长度超过7.0m时,应设两个出口,并应布置在配电室两端,门应向外开启;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0m 时,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的两端。

第五条 315kVA及以下的变压器,宜采用柱上式安装,315kVA以上的变压器,宜采用室内安装。

当采用箱式变压器时,应综合考虑使用性质、周围1环境等条件。

第六条柱上安装的变压器,其底座距地面不小于2.5m。

第七条变压器低压侧至配电盘,应采用铜芯电缆,电缆截面按照变压器容量和负荷大小确定;低压套管侧、低压配电盘侧采用合适的接线端子连接电缆,电缆中间不允许有接头,电缆两端连接前均应途中性凡士林。

第八条敷设电缆时,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上摩擦拖拉,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的10倍,电缆应排列整齐、不交叉、固定良好、并装设标示牌,电缆终端头应由熟悉人员来做,并达到有关标准要求。

2。

50mm 第九条配电盘出线其截面按实际负荷考虑,最小截面不得小于沿电杆敷设时,应穿管防护。

与开关、刀闸连接时必须使用合适的接线端子;与低压出线连接时,宜使用钳压接或并沟线夹接续,且留有滴水弯。

第十条配电盘采用符合国标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规定的产品。

盘内安装的电器和仪表应符合国标或部颁的技术标准。

不允许采用简易式、半封闭配电盘。

盘面使用的接触器、空气开关必须采用20系列以上的新型产品。

配电盘内的开关应标明出线名称。

第十一条变压器安装前应先检查有无渗油现象,大盖螺丝有无缺损,瓷套管有无损坏,油位是否符合要求等,并经试验合格。

第十二条变压器在搬运起吊时,不得使套管和散热器、油枕等受力。

第十三条配电室的高压进线先经跌落式熔断器到引线瓷瓶,最后到变压器接线柱。

第十四条变压器外壳接地线与中性线连接后应可靠接地。

第十五条跌落式熔断器绝缘体应良好,熔丝管不应有吸潮膨胀或弯曲现象,配电变压器熔丝地选择宜按以下要求进行:(1)容量在100kVA 及以下者,2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2-3倍选择;(2)容量在100kVA以上者,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

第十六条室外中压侧跌落式熔断器安装高度不宜小于4.5m,室内中压侧跌落式熔断器安装高度不宜小于3.5m,各相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排列整齐,高低一致,跌落式熔断器的轴线与垂线成15至30度夹角,且安装牢固不得摇摆;上下引线应用线夹压紧,其连接线应留有一定的余地,满足有关标准规定。

第十七条避雷器的外观应良好,试验应合格,安装牢固,排列整齐,高低一致,上口引线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外拉力,各相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35m。

第十八条变压器高低压接线柱、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与导线连接处均应采取绝缘防护处理。

第二章中压配电线路第十九条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GB12527、GB14049的规定,选择应满足DL/T601、SDJ206的要求。

第二十条施放导线时,严禁在地面拖拉放线,并应进行外观检查,裸铝线表面不应有腐蚀的斑点、松股、断股及硬伤现象;绝缘线表面不应有气泡、鼓肚、沙眼、露芯、绝缘断裂及绝缘霉变等现象。

第二十一条裸铝线、绝缘线有硬弯时,应剪断重接,接续应满足下列要求:裸铝线:采用钳接管;绝缘线:芯线用圆形压接管,外层绝缘恢复采用热收缩管。

第二十二条同一档距内,每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接头距固定点不小于0.5m。

不同规格、不同金属和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连3接。

第二十三条架空绝缘线施放后,用2500兆欧表摇测1分钟后的稳定绝缘电阻,其值不低于1000MΩ。

第二十四条裸铝线的设计弧垂,各地可根据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或按所选定的气象条件计算确定,考虑导线初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宜采用减小弧垂法补偿,弧垂减小的百分数为:钢芯铝绞线为12%,架空绝缘线为20%。

且敷设温度不低于-20℃。

第二十五条档距内的各相弧垂应一致,相差不应大于50mm,同一档距内,同层的导线截面不同时,导线弧垂应以最小截面弧垂确定。

第二十六条放线滑车的选用应与导线的直径相对应,滑车轮径应不大于导线直径的10倍。

第二十七条无论是弓子线的连接,还是档距中的连接宜采用钳压接,压接前应将导线外表和压接管内壁用汽油清洗干净,再涂上一层中性凡士林。

第二十八条压接管、压接模具和导线的规格,必须配合一致。

第二十九条跳线用的压接管长度一般是档距中用的压接管长度的1/2或1/3。

第三十条档距中压接时,应严格遵守压接技术要求,压接时反正顺着压接,导线副头应连压两模,压接前应先将压接管画好印记,按印记压接。

第三十一条紧线时导线应通过滑车,严禁将导线放在横担上紧线,以防导线受伤。

第三十二条线路的档距集镇和村庄不宜大于50m、田间不宜大于70m,一个耐张段不宜超过1km。

第三十三条绝缘层损伤深度在绝缘层厚度的10%及以上时应进行绝缘修4补。

可用绝缘自粘带缠绕,每圈绝缘粘带间搭压带宽的1/2,补修后绝缘自粘带的厚度应大于绝缘层损伤深度,且不少于两层。

也可用绝缘护罩将绝缘层损伤部位罩好,并将开口部位用绝缘自粘带缠绕封住。

第三十四条绝缘线的连接不允许缠绕,应采用专用的线夹、接续管连接。

第三十五条针式或棒式绝缘子的绑扎,直线杆采用顶槽绑扎法;直线角度杆采用边槽绑扎法,绑扎在线路外角侧的边槽上,绑线小辫3至5个花留2的单股塑料铜线绑扎。

绝2.5mm在绝缘子侧面倒向负荷侧,使用直径不小于缘线与绝缘子接触部分应用绝缘自粘带缠绕,缠绕长度应超出绑扎部位或与绝缘子接触部位两侧各30mm。

第三十六条中压绝缘线路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及低压绝缘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中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

第三十七条电杆表面应平整光滑,没有脱落、露筋、跑浆等现象,不应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宽度不得大于0.1mm,且长度不超过1/3周长,电杆顶部应密封。

第三十八条电杆的埋深一般为杆长的1/6,10m电杆不小于1.7m,12m电杆不小于1.9m,15m电杆不小于2.3m。

第三十九条电杆组立后(未架线),杆位横向偏离线路中心线不应大于50mm。

架线后,直线杆的倾斜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

转角杆应向外倾斜;终端杆应向拉线侧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第四十条转角、分支、耐张、终端和跨越杆均应装设拉线,拉线及其铁附件均应热镀锌。

拉线对地夹角一般为45°,若受地形限制对地夹角不小于30°,水平拉线对路面垂直距离不小于6.0m,拉线柱向拉盘方向倾斜10°至520°,拉线柱埋深为杆高的1/6。

第四十一条所有的拉线均应加装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导线以下,拉线绝缘子的位置应高于地面2.5m以上。

第四十二条拉线抱箍一般固定在横担下方不大于0.3m处,以0.1m为宜。

第四十三条拉线棒露出地面部分一般为0.3m至0.5m,以便于连接和调整。

露出较多则说明拉线坑深度不够,拉线棒的心型鼻子短头朝向地面。

第四十四条拉线的中把和上把的副线,应用马牙螺丝固定,下把用10#铁丝固定,铁丝固定时扎间距离不大于1mm;上、中把副线长度一般为400mm±50mm,下把一般为500mm±50mm,拉线的尾线应用铁丝封头。

第四十五条楔形和UT型线夹穿钢绞线时不要穿反,副线必须凸肚侧,钢绞线与舌板接触紧密,接触面间隙不大于2mm,安装后楔形线夹、UT线夹的平面朝上。

第四十六条拉线盘的平面应朝拉线抱箍的方向放置,且长边与拉线方向垂直。

第四十七条拉线坑的深度一般与杆坑的深度相同,并预留好放拉线棒的马道。

第四十八条杆坑、拉线坑回填土时,应每0.5m逐层夯实,有水时应先排水再回填,回填土不应掺杂树根、烂纸、杂草,回填夯实后,应培起0.3m的防沉土台。

第四十九条同杆架设的多回线路,直线杆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高压与高压0.8m,高压与低压1.2m;分支或转角杆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高压与高压0.45m,高压与低压1.0m,且高压在上;杆顶支座抱箍至杆顶留有200mm左右的距离,最上层横担至杆顶留有500mm 左右的距离。

6第五十条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转角杆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横担端部上下倾斜不大于20mm,横担端部左右扭斜不大于20mm;双杆的横担,横担与电杆连接处的高差不应大于连接距离的5/1000,左右扭斜不应大于横担总长度的1/100。

第五十一条最下层导线,在最大负荷、最大气温下的对地距离不小于6.0m,交叉跨越时对通讯线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0m。

第五十二条导线边线在最大风偏下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

第五十三条高压配电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

通道净宽度为线路两侧向外各延伸5.0m。

在下列情况下,如不妨碍架线施工,可不砍伐通道:1、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0m。

2、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0m。

配电线路通过公园、绿化区和防护林带,导线与树木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3.0m。

配电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以及城市灌木林,不应砍伐通道,但导线至树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导线不宜跨越建筑物,确有必要跨越时对屋顶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下保证在3.0m以上,并与房主签订书面合同。

第五十四条线路与易燃油、气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高的1.5倍。

第五十五条螺栓的穿入方向:顺线路方向由电源侧穿入;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穿入,中间由左向右(面向负荷侧)穿入;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穿入。

7第三章低压配电线路第五十六条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GB12527、GB14049的规定,选择应满足DL/T601、SDJ206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