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0 工程概况 (2)2.0 制编依据 (2)3.0 作业条件和施工准备 (2)4.0 作业程序 (4)5.0 作业的质量要求 (6)6.0 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 (7)7.0 绿色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7)8.0 强制性条文 (8)9.0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9)附表1:安全交底记录 (10)附表2:技术交底记录 (11)附录一:计算书 (12)附录二:危险源因素及控制 (13)1.0工程概况河南鹤壁鹤淇2×660WM发电机组的发电机本体是由东方电机厂制造生产,其型号为QFSN-600-2-22B。
发电机由定子、转子、端盖及轴承、油密封装置、冷却器、出线盒、引出线及瓷套端子等部件组成。
发电机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即定子线圈(包括定子引线)直接水冷,定子出线氢内冷,转子线圈直接氢冷(气隙取气方式),定子铁芯氢冷。
发电机采用密闭循环通风冷却,基座内部的氢气由装于转子两端轴流式风扇驱动。
集电环和电刷空气冷却,两集电环间设有离心式风扇。
轴承为强迫润滑(由汽机润滑油系统供油)。
发电机配有氢油水控制系统,以提供和控制发电机冷却用氢气,密封用油和定子线圈冷却用水。
转子重量为67.5T。
本期工程汽机房配备两台由杭州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QQ100/20-28桥式起重机,主钩最大起升高度为28米,本方案为#1机发电机穿转子而作。
2.0制编依据2.1《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 5190.3-2012);2.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T5210.3-2009);2.3东方电机厂相关图纸及技术资料;2.4东方电机厂《汽轮发电机安装说明书》;2.5东电一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2008版;2.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年版3.0作业条件和施工准备3.1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共计23人)起重 3人操作工 10人钳工 8人吊车司机 2人3.2厂供穿转子专用工具清单3.3其他准备条件:3.3.1施工图纸齐全,穿装方案审批结束;3.3.2转子的气密试验结束;3.3.3其他相关电气试验结束;3.3.4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值测量结束;3.3.5检查定子内部并用大功率吸尘器对其进行清理,确保无尘土和杂物遗留;3.3.6检查机座各把合面的平面度和粗糙度,无毛刺及凸起部分;3.3.7检查各个绝缘引水管无碰瘪现象及机械损伤;3.3.8将定子铁芯保护装置(垫块及螺栓)全部拆下;3.3.9转子上不应有松动的零件,平衡重量要牢固锁紧;3.3.10转子通风孔堵塞物要全部取出,并有检验人员签证;3.3.11转子穿装前检查工作完毕;3.3.12所有电气检查完毕,引出磁力中心;3.3.13汽、励两端的下半内端盖已把合到机座的把合面上;下半外端盖已下沉至不影响转子对轮通过的位置上。
3.3.14作业前项目质检人员对所有将要使用的钢丝绳进行检查,应无断丝,碰焊和压扁等现象。
3.3.15施工用电确保安全、保证起吊作业期间不得断电。
4.0作业程序4.1转子插入前的检查4.1.1起吊及放置转子时应确保其大齿(南、北极)处于垂直方向上。
4.1.2检查轴颈、联轴器法兰面、集电环表面、护环表面应完好无损,平衡块和平衡螺塞应可靠锁紧。
4.1.3检查转子线圈的绝缘电阻(用500V摇表测量),测量其直流电阻及交流阻抗并做好记录。
4.1.4对转子进行通风试验检查,并对孔内异物进行清理。
4.1.5检查低发对轮联轴器止口的直径尺寸,确认其配合紧量尺寸在要求范围之内。
4.1.6对定子内部再次进行检查清理,检查有无异物存在,以及线圈表面是否有损坏,而后用大功率吸尘器清扫定子内部。
4.1.7取下定子气隙挡风板装配的双头螺栓螺纹保护盖帽,将螺栓的螺纹部分清扫干净。
4.1.8配装气隙挡风板(不装自锁螺母)并做好标记,然后拆下。
4.24.1.2穿转子前的准备4.2.1用连接垫块序号19、保护垫片序号18和保护垫片序号20将励端端盖下沉,以不妨碍转子的插入为准。
4.2.2在定子膛内铁芯表面铺放保护板序号4(从下到上:钢板纸+橡胶板),在保护板上放置钢滑板序号5,滑板内表面涂一层石蜡,以减低滑块与滑板间的摩擦系数,便于转子穿装。
4.2.3将转子吊具序号6装在定子机座端面上。
4.2.4在转子励端端面装上穿转子用的工具梁序11,注意装上保护垫圈序10。
4.2.5在励端下半内端盖的外部装上半环序1,其作用在于穿完转子后抽出滑板时用于保护内端盖上的导风圈。
4.2.6如转子匝间短路探测杆已安装则将其退出到非工作位置,其位置在29号槽上。
4.2.7将转子本体保护衬垫序7按照电绝缘纸板、铝板、吊转子保护夹顺序依次装到转子重心位置,把吊绳缠绕到保护夹上。
4.3转子起吊试重4.3.1吊起转子,对起吊重心进行调整,使转子保持水平。
4.3.2起吊转子,使转子中心与定子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缓慢移动转子,使转子进入定子膛内。
4.3.3在位置“A”处(如图1所示),将联轴器滑块序9插入定子铁芯与联轴器之间,让联轴器滑块序9撑起转子汽端,用木方临时支撑转子励端,脱开转子吊绳序17及保护垫板序7。
图一4.3.4将吊绳序17挪至励端轴颈靠外油挡处,将转子吊起,使转子基本保持水平,起吊位置采用毛毡或橡胶板、铝垫片、铁垫板进行保护。
4.3.5用两个手动葫芦分别从定子汽端左、右两边吊点挂到转子励端端部的工具梁序11上,并匀速拉动左、右两侧手拉葫芦,使转子缓慢向前移动,左右两侧拉动速度保持一致,并监视联轴器滑块状况。
(如图二所示)图二4.3.6当转子移动到位置“B”时(如图三所示),暂停向前移动,将转子励端稍抬高,放入已拴好绳的本体滑块序8,并注意滑块的方向,以便监视滑块是否向前移动,也便于转子到位后取出滑块。
图三4.3.7本体滑块序8放置好后,将转子放下,使转子基本保持水平,4.3.8继续拉动两侧的手拉葫芦的链索使转子向前移动,注意观察转子本体滑块序8和联轴器滑块序9在滑板序5上的滑行情况。
一直移动到位置“C”(如图四所示)。
此时,汽励两端轴颈能够用转子吊具序6吊住。
当联轴器滑块从滑板上脱出时,将其取出。
图四4.3.9用励端转子吊具序6吊起励端轴颈,取下吊绳。
采用同样的方法用汽端转子吊具吊起转子轴颈,取出本体滑块及滑板等专用工具,并认真检查发电机内部不得留有任何异物。
(如图五所示)图五4.4汽、励两端气隙挡风板装配装配时注意先装下半部分两块挡风板,待下半端盖就位,转子落在轴瓦上,且空气间隙检查完后再装侧部和上部四块挡风板,自锁螺母的螺纹部位涂乐泰厌氧胶,并把合在双头螺栓上。
自锁螺母的把合力矩为4kg.m4.5下半端盖及轴承装配4.5.1清理下半端盖与机座把合面,装端盖导风环并在下半端盖密封槽两侧连续、均匀、涂上一层平面密封胶,将下半端盖就位,以端盖与机座的定位销定位,穿入下半端盖与机座把合的所有螺栓,并把紧。
密封胶不能涂太厚,应避免密封胶被挤压进入密封槽内影响以后的注胶工作。
4.5.2将转子支撑工具装在下半端盖上,在支撑工具与转子之间加衬垫,松开吊绳,使转子落在支撑工具上,通过转子支撑工具进行轴颈左右两侧找中,偏差在0.05mm内。
4.5.3用汽轮机油润滑轴颈与轴承,将下半轴承套及轴瓦装入端盖就位。
4.5.4松开转子支撑工具将转子落在轴承上。
5.0作业的质量要求5.1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标准5.1.1《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 5190.3-2012);5.1.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T5210.3-2009);5.1.3东方电机厂相关图纸及技术资料;5.1.4东方电机厂《汽轮发电机安装说明书》;5.2作业人员的质量责任5.2.1施工的质量控制在每个作业人员手中,作业人员树立良好的质量责任心,认真地把握好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使每项工作都确保有良好的施工质量,实现公司提出的“创造精品工程”的目标。
5.2.2实施材料和项目的标识。
5.2.3执行过程控制,执行作业指导书,保证施工质量。
5.2.4执行不合格产品的隔离和处理,保证产品合格,发现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报告并实施纠正措施,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5.2.5执行检验和试验,对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
5.2.6执行搬运保护方案,对材料及机械的搬运要执行施工方案,并维护好材料和机械设备。
6.0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6.1技术员作业前应度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应使每个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工艺方法、安全要求心中有数,明确各工种、各岗位的职责,并在吊装过程中严格执行,未交底人员不得进行施工。
6.2转子穿装前必须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明确检查人和监护人,经审批后方可进行作业并严格按作业票要求实施作业。
6.3行车轨道确保可靠接地,所有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控制箱、台外壳,电缆桥架等都应与起重机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满足电厂总防雷接地要求。
6.4转子穿装过程中,起重机不允许同时作两个动作。
6.5转子穿装过程中,要明确专人指挥、且指挥人员应口齿清晰,信号明确。
用对讲机指挥时应先统一频道、统一信号。
操作人员要熟悉机具的性能,,听清信号后方能动作,严禁误操作。
6.6钢丝绳、链条葫芦等使用前必须检查认可后方能使用.6.7转子穿装过程中确保用电安全、供电稳定。
6.8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上岗证。
6.9方案一经审批,立即生效,严格按方案作业,施工过程中如有变更,必须征得编制人员和审批人员的书面确认。
7.0绿色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7.1绿色施工措施7.1.1遵循各种法规,合理使用自然资源,节约用水用电,使水电消耗逐渐递减,尽可能减少对能源消耗。
7.1.2节约原材料,降低资源消耗。
7.1.3现场施工垃圾集中回收分检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7.1.4施工现场科学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7.1.5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营造绿色环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7.2环境保护措施7.2.1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讲究文明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并保护好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
7.2.2使用多种方法,综合控制施工场所噪声,保证生产性噪声的强度不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标准。
7.2.3在施工和生活过程中,合理使用水电等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
7.2.4节能降耗的原则加大可回用物资的力度,做好废旧物资的管理、复用和处理。
使用有效措施,控制各类粉尘、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7.3文明施工:施工场所应将保持整洁,垃圾、废料及时清除,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坚持文明施工。
在高处清扫的垃圾和废料,不得向下抛掷。
7.4降耗节能:临时钢材重复利用,减少水电不必要的浪费,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