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已是一个无可非议的事实,在我国科研创造、经济商贸和国际交往中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式,深入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全国多所高校近几年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本文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应试教学倾向等方面对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目前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反响来看,大学英语教育水平的高低渐渐成了衡量当代大学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英语四六级在大学阶段的重要性逐年得到重视,也是应聘者简历上的重要参数,为适应时代发展,我国各地高校开始陆陆续续在英语教学上开始了新的尝试。
一、高校英语课堂亟待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据2010年央视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思想和语言学习特点缺乏基本的理解。
而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意识薄弱,对大学英语教学却是致命的威胁。
另外大多数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被学生认可的程度颇低。
因为其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
的需求,从而导致大量学生缺课。
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一本书”,“一只笔”,“一言堂”,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违背了语言的交际本质。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正把人类带入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将取代物质、能源和资本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手段和方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课程教学的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大学的英语教学应该摆脱传统的单一模式,将大学教学内容与高中内容相结合、课堂授课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光盘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使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校对英语教学的投入较少,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在校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大学英语师资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
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校,外教资源严重匮乏,这种现状一部分导致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的门槛越来越低、绝大多数的新教师毕业后就立刻开始授课,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同时,这几年高等教育招生
规模仍在按每年8%左右的程度继续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师资不足的状况是不可避免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师生比已达到了1∶130。
教师每周都要承担几十学时的授课任务,很难有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时间。
然而,一个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掌握语言基本功,而且要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作为教师必须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教书育人素质。
因此“快餐”式的教师培养并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
大学英语依赖自学的观点应该得到理智的改变。
三、高校英语的教学目的受限于四六级,功利性较强
大学英语实行四、六级考试,毫无疑问地推动了大学的英语学习,对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我国英语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但是,随着四级考试的制度化,不少大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教师为学生的通过率而焦虑,学生死背四、六级词汇表,似乎只要掌握了四、六级词汇表,就是掌握了英语。
在当代许多大学里,教学理念就是“只要四级通过率上去就说明英语教学成绩显著,是成功的”,并且教师还会因此获奖,院校还可以提高知名度。
有的学校把考试成绩与学位证挂钩,还有的把考试成绩作为保送研究生的一个必要条件,从而导致抄袭、替考的现象屡见不鲜。
结果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以研究考题,考型为教学主体,以考试为教学目的,造成了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应
试教育”,使得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得到提高,脱离书本就一无所知。
然而事实是不可忽略的:我国自下而上的英语教学环境最终深刻地影响并妨碍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不可否认我们国家现在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上所做的努力,无论在教学观念上、教材的编排上,还是在教学手段上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和创新,交际式教学法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认可和推广。
然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在现实中受到大的教育环境的压迫相当明显。
应试教育迫使家长、教师甚至学生仍然把英语考试成绩当成第一位的。
这样的现状其结果是老师依然满堂灌,学生依然埋头死记硬背,习惯于沉默死板的英语课堂,宁愿埋头记笔记也不愿意站出来展示自己。
到大学以后这种多年来形成的惯性必然深刻影响到英语课堂的氛围。
这会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四、结语
总之,相较前几年,目前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不小的改进,但时代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如果适应国际发展趋势,让我国高材生与时代接轨,又如何淡化英语教学的功利影响,回归到教学工作的本真,这是所有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 经济全球化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 经济师. 2005(06).
[2] 夏纪梅. 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 外语界. 2005(02).
[3] 刘晓娟. 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