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地质潍坊市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
沂沭断裂带纵贯山东南北,其西部为鲁西隆起区,东部为鲁东古隆起区。
潍坊市所辖各县(市、区)横跨鲁东古隆起区西部、鲁西隆起区东部及沂沭断裂带北段,3个次级构造单元。
第一辑地层境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太古界及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东西两地块的结晶基底;古生界及中生界分别不整合于两侧古老结晶基底之上;新生界形成断陷盆地、山间盆地河湖相沉积和沿海滨海相沉积。
辖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层区。
以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为界将山东分成鲁东、鲁西两个地层分区。
两分区地层发育有很大的差异,沂沭断裂带内与鲁西相近,但也有差别。
潍坊市位于鲁西地层分区的东北部,包括潍坊小区和泰安小区的东缘;鲁东地层分区西端,包括蓬莱、莱阳、胶南3个地层小区的西部。
属鲁西地层分区的有寿光、青州、临朐、昌乐、潍城、坊子、寒亭和昌邑、安丘的西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太古界泰山群;上元古界(震旦亚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下元古界;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中生界三迭系。
属鲁东地层分区的有高密、诸城、五莲和昌邑县东部,安丘县的东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下元古界胶南群,五莲群和粉子山群;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莱阳组)、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
辖域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泰山群(Art) 分布于沂山凸起和汞丹山凸起。
上部和下部为泥砂质碎屑岩建造,中部为碎屑--火山岩建造,岩石普遍受中高级变质作用,属铁铝榴石角闪岩相,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强烈。
根据岩石组合和原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
万山庄组(Artw)分布于临朐县辛山、蒋峪一带。
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和各种混合岩。
同位素年龄24.25亿年。
太平顶组(Artt)出露于昌乐县马驹岭等地。
本组岩性主要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含矽线石黑云斜长片麻岩等。
同位素年龄23.24亿年。
雁翎关组(Arty)分布于昌乐县蔡家河一带。
岩性复杂,主要岩性为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
纵向变化以斜长角闪岩与黑云片麻岩多次重复为特征。
该组含铁矿层,矿石类型为磁铁石英岩、磁铁角闪岩。
山草峪组(Arts)分布于安丘县西古庙、昌乐县阿陀等地。
主要岩性为眼球状黑云钾长片麻岩、白云钾长片麻岩。
该组白云钾长片麻岩中含少量电气石,可作为找硼线索。
元古界胶南群(Ptjn)该群出露于胶南隆起区,五莲县东南部和诸城市的南部。
原岩建造为一套复杂的火山一沉积岩系,经浅--中深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较普遍,属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
按岩性和建造特征分为4个组,下部是大山沟组、甄家沟组,上部为邱官庄组、于家岭组。
上下部之间呈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接触。
大山沟组(Ptjnd)分布于五莲县街头、叩官和诸城市桃林一带。
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等。
厚1013至2042米。
同位素年龄22亿年。
甄家沟组(Ptjnz)广泛分布于诸城市石河头一带。
主要岩性为黑云二长片麻岩、白云二长片麻岩、斜长黑云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
厚781米。
邱官庄组(Ptjng)零星分布于千秋岭、常河店等地。
岩性以黑云变粒岩、浅粒岩为主夹黑云片岩、底部云母片麻岩夹大理岩。
厚487至1091米。
于家岭组(Ptjny)主要分布于诸城市大岳峙一线。
岩性为黑云片岩、角闪黑云片岩、浅粒岩、变粒岩夹大理岩。
厚783米。
五莲群(Ptw)分布于胶南隆起西北边缘,五莲县东北部。
原岩建造下部为基性火山岩喷发旋回,上部为泥沙质碳酸盐沉积旋回。
属浅一中区域变质作用,绿片岩相。
按岩性,建造特征分为海眼口组和坤山组。
海眼口组(Ptwh)主要出露于五莲县海眼口、贺家岭等地。
岩性为云石等。
该组赋存红柱石矿产。
全组总厚778米。
坤山组(Ptwk)分布于五莲县坤山、小庄等地。
岩性为白云质大理岩及方解石大理岩夹石英岩。
坤山大理岩是较好的水泥原料和建筑材料。
厚604米。
粉子山群 (Ptf) 分布于胶北隆起西南,昌邑县东南岞山、饮马和安丘县东北盖公山一带。
原岩沉积建造为泥砂质碎屑建造和碳酸盐建造。
中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属铁铝榴石角闪岩相。
同位素年龄13.89亿年。
区内只出露山张家组和明村组。
山张家组(Ptfs)分布于昌邑县饮马至安丘县盖公山一带。
主要岩性为石英岩、大理岩、黑云变粒岩、片岩、片麻岩。
厚422米。
赋存有沉积变质铁矿。
明村组(Ptfm)分布区同山张家组。
主要岩性为大理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石英片岩。
厚度846米。
该组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有石墨、滑石、菱铁矿、含铜磁黄铁矿等。
震旦亚界(土门群)(Zt)出露面积较小,仅分布于昌乐县五图、安丘县于家河、坊子区南部。
地层出露不全,岩性以页岩为主,其次为泥灰岩、灰岩、长石石英砂岩和少量砾岩。
属浅海相类复理石建造和碳酸盐建造。
岩层厚度不稳定, 52 米至428米。
含较丰富的迭层石。
同位素年龄为7亿年。
古生界寒武系(∈)大面积分布于青州市和临朐县的西南部山区,沂沭断裂带内呈零星分布,如安丘县的于家河、温泉一带,坊子区荆山洼、昌乐县的鄌郚孤山一带。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类建造。
按沉积旋回,接触关系划分为上、中、下 3个统,8个组。
下统五山组(∈1w)分布于安丘、坊子、昌乐一带。
本组为一套碳酸盐岩,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矽质灰岩,局部见有砂岩、页岩。
由南向北地层变厚,厚度16至446米。
下统馒头组(∈1m)分布与出露情况同五山组。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岩性为灰岩、泥质灰岩,夹少量暗紫色页岩。
生物群为莱得利基三叶虫。
灰岩、泥灰岩是水泥工业重要原料。
下统毛庄组(∈1m2)一套浅海相页岩,紫色页岩夹薄层灰岩。
生物群为褶颊虫亚目三叶虫。
坊子区至安丘县厚度最大,向西南变薄。
中统徐庄组(∈2X)分布范围同毛庄组。
主要岩性为暗紫色云母页岩和薄层砂岩。
安丘县、昌乐县一带下部为鲕状灰岩。
安丘县南部厚度最大,向南、向北变薄。
中统张夏组(∈2z)分布范围同毛庄组。
主要岩性为灰岩、鲕状灰岩、黄绿色页岩。
安丘县、昌乐县一带页岩较多。
生物群是褶颊三叶虫,少量长眉三叶虫。
厚层灰岩可作化工制碱原料。
上统崮山组(∈3g)分布范围同毛庄组。
主要岩性为灰岩、泥质灰岩、少量鲕状灰岩,局部有黄绿色钙质页岩。
生物群为德氏三叶虫。
厚度稳定。
上统长山组(∈3c)分布同毛庄组。
主要岩性为薄层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
生物群有德氏三叶虫,长山超科三叶虫等。
厚度南部最大,北部变薄。
上统风山组(∈3f)分布同毛庄组。
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灰岩、豹皮灰岩。
中厚层灰岩、豹皮灰岩质纯可做化工原料。
奥陶系(O)主要分布于青州市、临朐县西南部,安丘县西南部,昌乐县鄌郚亦有零星分布。
下统为冶里-亮甲山组,中统为马家沟组,缺失上统,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
下统冶里-亮甲山组(O1(yt“L”))本组为一套泻湖相碳酸盐岩。
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燧石结核和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
中统马家沟组(O2m)主要岩性为浅海相豹皮灰岩,含燧石条带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厚层状纯灰岩是较好的化工原料。
石炭系(C)仅出露于昌乐县鄌郚高镇。
根据钻孔揭露在昌乐县朱刘店、临朐县五井一带的断陷盆地中呈隐伏分布。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砂页岩建造。
只发育有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缺失下统。
与下伏中奥陶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本溪组(C2b)主要岩性为粘土岩、粉砂岩,夹4至5层灰岩及1至2层煤线。
厚64至87米。
太原组(C3t)主要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及薄层灰岩。
含煤11层,可采煤6层,是区内主要的含煤地层。
层厚91至146米。
二迭系(P)其分布范围同石炭系地层。
共两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
山西组(P11S)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和细砂岩,间夹灰白色中粒砂岩和鳞状粘土岩。
含可采煤1至2层,厚83至145米。
石盒子组(P21-P12)主要岩性为杂色粘土岩、灰绿色细砂岩。
地层厚135米。
中生界、新生界侏罗系(J) 侏罗系主要分布于中生代断陷盆地或坳陷盆地中,受大地构造控制。
沉积环境,岩相变化较大,形成鲁东、鲁西两个不同地层系列。
鲁西有中、下统坊子组、上统蒙阴组。
鲁东仅有上统莱阳组。
坊子组(J1+2f)仅分布于坊子区盆地和安丘县辛庄两地。
为一套河湖相、沼泽相含煤砂页岩建造。
下部为长石砂岩底部含砾;上部为炭质页岩、页岩。
含3层煤,煤层总厚1.5至11.6米。
顶部软质粘土岩是较好的耐火材料。
地层厚90至230米。
蒙阴组(J3m)分布于临朐县汪家沟、柳山寨、刘家庄、蔡家官庄,昌乐县营丘等地。
为一套类磨拉石建造。
下部为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上部为砂质页岩、含砾砂岩、砾岩。
地层厚24.5米。
莱阳组(J3L)分布于胶莱坳陷中部及南部边缘,包括高密县城律至大王庄一带,诸城市的桃园至五莲县的罗圈一带,大面积出露。
诸城市桥上、桃林,五莲县长城岭、户部岭有零星分布。
该组为一套河湖相碎屑岩建造。
主要岩性为砂岩、长石砂岩、粉砂岩,次为凝灰岩、泥灰岩、硅质岩,底部为砾岩。
厚度1591米。
白垩系(K) 广泛分布于胶莱坳陷和沂沭断裂带内的断陷盆地中。
下部以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为主;上部为陆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为主。
按岩性、建造分为青山组、王氏组:青山组(K1q)主要分布于五莲县七宝山,诸城市指挥庄至障日山一带,安丘县的凌河、雹泉、东召一线,坊子区的涌泉庄等地。
此外,五莲县的马耳山,临朐县的王家圈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本组为一套火山岩系,主要由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
其岩性纵、横向变化较大。
下部岩性以安山岩、安山质碎屑岩为主夹碱性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和砂岩、砾岩;中部岩性为流纹质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等;上部岩性以安山质碎屑岩和安山质熔岩为主夹有少量英安岩和砂砾岩。
本组含有较丰富的非金属矿产,中部产沸石、膨润土、珍珠岩,下部含明矾石矿。
地层总厚度2255米。
王氏组(K2w)主要分布于诸城市盆地和安丘县盆地的中心,昌乐县的鄌郚、高密县城一带也有出露。
岩性以各种粒级的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页岩、砾岩、灰岩、泥灰岩等。
上部夹有多层玄武岩。
该组含巨型恐龙化石(诸城吕标)。
地层最大厚度1596米。
新生界第三系(R)下第三系始新一渐新统五图组(E2+3w)分布于昌乐县五图镇、北岩、北鄌郚,临朐县的罗家村、刘家庄,安丘县的李家埠,潍城区的董家等地。
本组为一套湖泊--沼泽相沉积。
底部为砾岩、角砾岩;中部以粘土岩、页岩、泥灰岩为主,夹数层煤和油页岩;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夹薄层煤和石膏。